财经纵横

商业吸毒的迷途(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6:47 《理财》

  “劣币驱逐良币”

  作为一个多年从事营销的资深人员,我深知商业贿赂早已在业内“蔚然成风”,且大行其道,简直快到了无商业贿赂而寸步难行的地步。

  造成这样的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有法律的滞后,道德的失衡,更有人性在金钱面前的扭曲变形。很多时候,人们对商业贿赂的界定比较模糊,甚至认为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有人甚至将其作为必不可少的搞好商业关系的“润滑剂”,甚至认为“法不责众”。思想的混乱必然导致行动的迟疑,以致“坐痈成患”,不管是“收受红包”还是“回扣”或是购物券,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行贿的觉得理所应当,受贿的觉得心安理得,不收的反而成了另类。这样下去,整个社会自然就成了商业贿赂的温床。

  我所从事的营销工作,和政府采购打交道的时候多。大多时候竞标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因此,投标下来,即使飞标了心里也没什么意见。但也有被“潜规则”撞腰的时候,质优价廉后续服务完善的设备反而比价高质次或者同等质量价格高出很多的设备难做。这个时候,心里甭提有多难受了。

  市场经济本应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但贿赂的介入却使得“劣币”驱逐了“良币”。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企业要挤占市场不是通过技术进步与提高产品质量,而是想方设法“找关系”,走歪门邪道。经济学家告诫,如此“逆向选择”将造成市场的扭曲,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机制失灵。久而久之,技术进步停滞,产品质量下降,社会经济将陷入泥沼。我相信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做市场营销的人心里都清楚,无论你把“潜规则”运用得多么灵活巧妙,千好万好都不如产品好。(成都康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谢心洁)

  商业“吸毒”的迷途

  市场经济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也滋生了人们对财富的狂热。当这种狂热以一种病态的途径——商业贿赂来寻求解决并日渐被坊间所津津乐道而成为“荣耀”时,于是整个社会变得非常的浮躁和急功近利,人们就此迷失在道德的天庭而越陷越深。

  政府以GDP来考核官员,企业以利润来考核CEO,主管以销量来考核员工,社会的镁光灯以财富来聚焦企业,

福布斯富豪榜的排序,国民的自豪感以国与国之间GDP的排序而上下……当人们自以为很聪明发明了市场经济这一法宝时,殊不知,单一价值体系的市场竞争无异于梦魇。韩国现代的郑梦九、朗讯事件、
伊拉克
的石油换食品计划等,商业贿赂已经渗透至社会的每个角落。

  商业贿赂的泛滥,已经严重腐化了人们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它使人们急功近利、不择手段,采取种种不正当的行径来获取非法的商业利益。久而久之,造成市场的扭曲,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机制失灵。技术进步停滞,产品质量下降,社会经济将陷入泥沼。

  在中国,虽然我们有相关的法律制度与规定可以作为商业贿赂司法的部分依据,但由于缺乏专门的法律而效果不佳。因为这需要清晰的法律界定和严厉的惩罚措施。再者,法律实施的配套措施也必不可少,如财产申报制度、银行间大额款项流动的监控、整个社会电子支付系统的建立等。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打击腐蚀社会肌体的商业贿赂犯罪。

  对企业而言,重要的是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先进技术的掌握、新产品的开发、供应链的优化等,而不是投机取巧式地一味走“捷径”,到头来即使偶有得逞,但最终的下场却是企业受损,甚至当事人面临牢狱之灾。更为严重的是,企业如吸毒一样越陷越深,从此不思进取。(上海国邦管理咨询公司首席顾问 周春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