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民资版中投”的光环,中民投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海外投资运作,手笔巨大。
文|本刊记者 杨旭然
美国人曾经惊呼“日本要买下整个美国”,如今似乎到了他们再一次发出惊呼的时候,但惊叹的主角已经更换。
联想移动收购摩托罗拉[微博];安邦保险收购华尔道夫酒店;乐视、九安医疗等创新型企业纷纷在硅谷等地设立创新中心。中国资本在一夜之间变得剽悍起来,走出国门进行各类投资。
在国内实现了充分的原始积累之后,中国资本远走海外水到渠成。在这个过程中,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上的发展中国家,成为了中国资本对外投资的核心区域。
众多出海的中国企业中,中民投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家企业。59家大型民企的庞大股东背景、头顶“民资版中投”的光环,中民投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海外投资运作,手笔巨大。
3月27日,中民投宣布将携手国内十余家行业龙头,在印度尼西亚建立产业园区,投资额达50亿美元。在这项海外投资规划中,中民投将为印尼产业园项目引入包括煤化工、电解铝、钢铁、电厂、水泥、基础建设、公务机托管和直升机生产运营等产业。
而一个月后,中民投旋即宣布将与卢森堡国际通航集团合作,在公务机产业链上进行收购。这也是中民投八大板块中“中民通航”,在收购民生国际通航61.25%之后的又一动作。
“目前中国共计有1600家企业在美国有各种方式的投资,一共雇用了约八万名美国人”,中民投国际顾问、美中关系委员会主席斯蒂芬·欧伦斯告诉《英才》记者,这些企业在推动美国经济发展、获取收益的同时,也增强了中国和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联系。
资本出国
欧伦斯曾参与了中美建交,还是第一批参与美国企业对华投资的美国人。他看到改革开放初期,被美国所投资的中国企业,都已经成为了链接中美、沟通中美关系的支柱。
而如今,这种局面发生了转变。以中民投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到欧美国家进行投资布局。他判断,这些率先走出去的企业,将和美国当地的合作伙伴一起,成为日后中美关系强化的核心。
实际上不仅仅是欧美国家,来自中国的资本和产能,对于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沟通交流、经济发展,都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中民投总裁李怀珍以印尼项目为例,告诉《英才》记者:“在找到合适的印尼方面合作人之后,中民投可以在园区内开展包括钢铁、电解铝、水泥等一系列产业项目的运作。中国企业在这些产业上具备非常强的技术、管理优势,而且这也符合印尼市场的需求,获得了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政策支持。”
印尼国内的市场情况、产业支持政策与中民投投资诉求相吻合,因此与新加坡、欧洲一起成为了中民投首批对外投资的目的地之一。李怀珍认为,中印产业园中的项目,对印尼的工业化进程、改善国内的基础设施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同时扩大其国内工作岗位。
可以看到,中国的资本对于所投地区的经济发展,往往具备较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大多受到当地地方政府的欢迎。斯蒂芬·欧伦斯表示,以美国国内情况来看,虽然中国媒体目光总是被一些目前存在的问题所吸引,但很明显目前中国企业在美投资项目,都受到了美国各级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欢迎和认可,顺利建设、运转的项目可以达到99%以上。
体量较大的国际合作者
提到中民投,就一定会想到其强大的股东阵容。
泛海、巨人、红豆、宝塔石化、宗申动力、东岳化工,中国各行各业成功的民营企业,形成了中民投对外投资的产业基础。这也是欧伦斯对中民投前景看好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中民投的股东结构和资本实力是其对外投资的重要保障。
“中民投的股东构成非常多样化,来自各种不同的产业和领域,这些股东可以发挥出不同的作用和优势,让中民投可以获得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他对《英才》记者表示。
李怀珍则认为,中民投具备投资能力、资本运作能力,而我们的民营企业不管是钢、煤、电等领域,都在产业上积累了丰富经验。中民投与这些民营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了技术和资金的双重优势。
“中民投和广大的民营企业联合起来,可以形成合力、达到共赢。民营企业需要中民投的平台,需要庞大的海外投资网络,需要中民投的资本运作,中民投也需要民营企业在产业方面的经验、技术、人才等。”李怀珍说道。
汇聚了民营资本的能量资源之后,中民投要将其配置到最需要的市场中去。
如何用好这些优势?这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从目前中民投已经公布的投资业务来看,中民投选择通过与体量较大的国际合作者一起,以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展业务。
国际通航板块的投资,中民投选择与来自卢森堡的世界第二大公务机运营商、卢森堡国际通航公司进行合作;而中民投旗下的中民国际租赁业务,也选择了韩亚银行作为合作伙伴,共同开拓跨境融资平台。
通过和国际企业的合作,中民投得以用更快的速度开拓海外市场。当然这离不开以欧伦斯为代表的中民投“国际顾问团”的大力支持。欧伦斯一直在呼吁美国政府放宽对中国的投资限制,正是因为他看到了,中国的资本凭借强大的本土资源优势,将会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刺激作用。
欧伦斯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会成为中国和世界建立有效沟通的桥梁关系的支柱。在经济、文化的深度交流中,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资本、资源、技术、产能,得以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国内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转而参与到更加广阔的国际舞台中去。
国内的市场竞争得到缓和,国际的市场需求得到满足。中国资本在走出去的过程,正是一个经济体之间互补、共赢的过程。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