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学院发展报告 —非理性繁荣后的回归

2015年06月11日 10:50  《经理人》 微博 收藏本文     

  2015年,中国商学院走到一个关键的拐点,过去十几年持续上扬的增长曲线,开始从高点迅速回落。如同其它市场化的行业一样,行业周期和调整不可避免,身在体制内但又面临充分市场竞争的商学院,迎来第一次较为震荡的周期性变化。这次,没有哪家商学院能置身其外。

  事实上,“限读令”只是一个导火索,由此引发的连锁反应,对不同商学院形成不同程度的冲击。通过多方调研和了解,我们初步判断,商学院传统的EMBA、MBA、EDP等核心业务,在生源和收入等方面,至少有1/3的流失量,很多商学院的学费上涨计划搁浅。

  客观来看,在中国经济几十年的高增长历程中,中国的商学院和高端教育,起到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也同步实现了高增长。但是,非理性繁荣的成分也越来越大,比如招生规模和学费逐年扩大和上涨,商学院成为富人俱乐部等非议不断。在我们对多家商学院院长的采访中,大家对于“回归理性”有相当强烈的共鸣。从短期来看,忘掉曾经的繁荣,从教育本质出发的调整将是一种必然。

  目前,虽然冲击难以避免,但从市场需求角度出发,前景依然很乐观。高端教育和培训的需求依然旺盛,尤其是遇上当下的互联网变革,针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行业,即便是国企高管、政府官员,仍然有学习和充电的刚需。危中有机,这将是对商学院综合实力、自我调整和创新能力的一个考验。

  策划:本刊编辑部

  支持机构:商学院大百科

  热度不再的EMBA将走向哪里?

  “整个高管培训受到的冲击,应该比实体经济困难还要大。”因为“限读令”和经济放缓,商学院多年来的非理性繁荣热度不再,EBMA招生业绩正面临大规模下滑的窘境,北京地区一些国企生源比较集中的商学院表现最为明显,上海地区稍好一些。总之,整个EBMA的生源结构正在发生变化。

  ■ 文 / 赵鹰 * 陈泓毅

  商学院多年来的非理性繁荣,因为“限读令”和经济放缓,热度瞬间退去。作为高端教育顶端的EMBA,其表现最为明显。从整个行业来看,包括多家顶尖的商学院在内,招生和收入普遍下滑了1/3,并牵扯到商学院内部的多个方面。

  中国经济正面临拐点,实体经济增长困难,也给商学院带来很大冲击。“整个高管培训市场受到的冲击,应该比实体经济困难还要大。”人民大学商学院院长毛基业表示。EBMA招生正面临大规模下滑,特别是北京地区一些国企生源比较集中的商学院表现最为明显,上海地区稍好一些,整个生源的结构正发生变化。

  曾经一路高歌的EMBA

  据商学院大百科,2013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大陆范围内,各类正规颁发学位的EMBA课程总数在50个左右,全年培养将近6500名毕业生。课程数量的四分之三为中文项目,包括附带同传或交传翻译的课程,其余为全英文项目。从培养学生的人数角度统计,中文EMBA培养90%,英文EMBA培养10%。

  过去,刺激EMBA一路高歌的因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 文凭:中国EMBA诞生和流行的原动力

  中国EMBA的学生特征,从一开始就和海外EMBA群体存在明显差异。海外EMBA学生,大部分不是企业最高决策人;而中国的EMBA学生,尤其是最初几年,几乎是各大组织最高层,是真正的老总班。海外EMBA为小班教学,学员三四十人,教学质量精益求精。中国EMBA规模宏大,一个项目每年就是几百人,像中欧这样的世界最大EMBA,每年招生六七百名学生,着实让海外商学院吃惊。

  EMBA在中国的诞生和流行满足了一个时代的迫切需求。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上半段,中国有大批政府官员、企业领导人和民营企业家需要获得研究生文凭。他们中的很多人在十八九岁正当年时,没机会进大学,他们梦想到正规大学里受熏陶。EMBA既让他们拿到了文凭,也圆了他们上大学的梦想。所以,当2002年国家教委批准国内30所高校招生EMBA时,各著名商学院的校园里出现了周末名车云集的盛况。

  需要补张文凭的人,大多出生于50~60年代。而目前EMBA的目标对象已经是60年代末和70后出生的人了。这批人都接受过正规学校教育,有的甚至已经是MBA毕业生或是海归。要从这些人中挖掘出EMBA的招生对象,真不像前些年那么简单。另外,80后企业家二代的需求逐渐释放出来。技术派“海龟”要到中国的淡水中浸泡,以期熟悉国内经商环境的需求也有所呈现。

  ● 圈子:中国EMBA学生的群体价值

  这里说的圈子,指的是学员在EMBA班级里认识的同学或是在校友会中结交的一批经常往来的朋友。这是中国EMBA慢慢兴起后,被人们逐渐认识的除文凭以外的最大附加值。目前圈子已经超越文凭,成为人们选择EMBA的首要因素。

  笔者曾遇到一位EMBA课程的咨询对象,三十七八岁,全国著名电视购物媒体地区公司董事、总经理,正宗大学本科毕业,在媒体界、广告界摸爬滚打多年,现负责购物媒体的一方天地,希望将工作职能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他是EMBA课程的一个理想对象。

  我们首先讨论他的职业规划:在公司内部,为晋升更高的职位,或是产生兼并收购时能担当更高职位。所以他既可以考虑中文EMBA,也可以考虑英文EMBA,但他的英文并非好到能流利应用,所以暂且排除EMBA全英文项目。接下来要考虑的是,他应该去国际化特色强的课程,还是去本土化特色强的课程?这就是一个圈子选择的问题。

  他未来的工作,无论是产品全球采购还是客户关系管理等,都会和外国人或外国的先进技术打交道。这就推动他去读国际化特色的项目。但是,如果他进入一个有相当人脉关系的中国老总圈,同样能为他增加更强的竞争力。毕竟外国人要同他合作,看中的正是他在中国的渗透能力。

  如此分析,我们更倾向于他报考在中国有深厚人脉的EMBA项目。至于如何解决国际化问题,可考虑去欧美著名商学院找个1~2个月的游学课程,直接和全球的高管们交流学习,顺便熟悉当地的风土人情。

  ● 价格:逐年不断增长

  2002~2008年,是EMBA发展的黄金时期,中文EMBA项目的学费从20万元一路慢慢涨到30多万元,以平均每年10%的幅度上涨。

  但2009年春天以后的近四年,学费的上涨趋势让很多人看不懂。从33.8万元到38.8万元,从45万元再到53.8万元,当年秋天的价格就比当年春天要高5~8万元。而EMBA第一集团军2014年春天入学的学费都已经涨到58.8万元,平均每年20%的涨幅。

  这样的价格吓退一些申请人,一些符合要求的人转头去找在职MBA课程了。2013年秋,EMBA第一集团军的入学人数有不同比例下降。

  ● 合作EMBA :夹缝中寻找出的空间

  麦肯锡曾出版《如何应对中国日益扩大的人才缺口的报告》。报告称:“在海外有业务的中国公司中,30%的公司领导人承认,当他们开拓海外业务时,常面临高管职位无人可派的问题。”国际化战略的缺失,成为这些有跨国收购梦想的公司最现实的难题。而这也是目前一些有国际化背景的合作EMBA课程逐渐受到很多企业家看好的原因。

  复旦大学—华盛顿大学EMBA有非常清晰的定位,即为中国培养国际经理人。他们的目标是,让中国职业经理人不仅可以在中国境内工作,也可以到海外管理中国公司,或是管理外国公司。清华—INSEAD双学位EMBA每年一个班招40~50人,由于借用到双方院校的资源,受到跨国经理人的高度认可。同济—曼海姆双学位EMBA把中、欧、美各国职业经理人集中在中国和德国分别授课,几个模块全球飞,一边学习,一边考察当地企业,以帮助各国经理人亲身体验全球化的产业运作。上海交大—美国南加大GEMBA充分发挥主题制授课优势,把学员直接扔到公司运作场景中,一次对付来自很多方面的挑战。以上这些课程的整体特点是,充分调动海内外资源,在国际化的背景下,培养企业经理人。他们并不单纯强调中国的国情、中国的生意经,而是把中国看成众多国情中的一部分。

  未来的EMBA将走向哪里?

  ● 知识需求发生变化

  据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志宏观察,EMBA项目的生源结构和知识需求也在悄悄发生变化。“第一,他们对知识应用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去可能只拥有一个知识体系,今天来读EMBA的很多人都拿了工科学位,所以知识的需求在变化;第二,对创新/创业的需求在增加,凡是我们举办的跟创新/创业相关的论坛,EMBA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第三,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他们特别关注互联网以及传统行业的变革。”李志宏说。

  ● 回归教育本质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黄伟表示,商学院的发展应回归教育的本质。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张玉利也认为,商学院教育应把学生从收费对象变成投资与关爱的对象。此外,应该减少年轻老师的科研时间,“年轻老师进入商学院,我们原来给他一年的时间做科研,现在压缩到半年。”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院长甘犁[微博]认为,商学院还应该建立完整的企业数据库。目前,在拥有大中规模企业财务数据的基础上,其团队正在创建一个具有特色的中国小微企业数据库,“会有一万户的规模。数据库将把他们的状况、困难,包括管理、财务、创业者的情况等完整地描述出来,而且每年更新。”

  ● 改革课程练好内功

  面对“禁读令”带来的巨大冲击,EMBA教育该如何走下去?国内多家商学院EMBA教育正不约而同地进行改革。

  以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为例,今年的改变之一,是把EMAB项目的办学目的从原来社会上普遍认为的圈子交流或某一个台阶之上的交流,回到教育本质,回归到解决珠三角企业家在企业发展周期中遇到的问题这一需求上。其次,在课程体系上做一些调整和改革。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殷志文也表示,EMBA教育首先要把内功练好,“比如怎样做好整个课程的更新换代,来应对中国企业发展模式的变化,又比如互联网经济、大数据很热门,怎么把这些课程领域融入课程体系。”

  ● 植入学校强势学科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宗军强调,EMBA教育要体现差异,各具特色。此外,还要依托所在学校的学科优势,“现在我们植入了新的元素,像智能制造、新能源、光电信息、医疗管理,这是我们学校的优势,植入到MBA、EMBA的课程当中,就很受欢迎。”

  王宗军还指出,有些EMBA学员毕业之后不太重视实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经济虽然非常重要,但不能代替实业。“EMBA的培养既要有理论引导,又要特别注意以实业为本。”

  ● 学员交流分享经验

  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政府单位和国有企业构成EMBA学员来源的“三驾马车”。由于学员层次较高,殷志文提出了在教学中碰到的困难,“课堂上,老师花一个半小时就要把专业知识讲懂讲透,让他们觉得对自己企业的发展是有帮助的,但这是个难题。所以这些老师宁愿跟他的同行交流3个小时,也不愿意跟EMBA的学员交流1个小时,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折磨。”不过,在殷志文看来,“在课堂上,大家都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分享就是浪费资源。”他同时希望学员交流应该减少去喝酒应酬的时间,而应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有意义的分享上。

  ● 搭建校友互动平台

  校友资源也是EMBA教育改革出路的重要筹码之一。据了解,中大管理学院专门搭建了三个EMBA校友平台:一是学习交流平台,如羽毛球、高尔夫球、篮球等;二是资源互动平台,在平台中发现企业成长的机会,给予支持;三是社会公益平台,倡导EMAB校友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比如在重大自然灾害之后捐款捐物等。

  *作者系商学院大百科总编辑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理人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河北肃宁公安局牺牲政委妻子跳楼身亡
  • 体育詹皇:韦德不会泄密 曝因扎吉获中超邀请
  • 娱乐主持人边策疑涉毒坠亡 身旁有冰毒2包
  • 财经CPI跌出宽松空间 6月降准预期升温
  • 科技中概股密集私有化:难敌A股高估值诱惑
  • 博客亲历者爆料:我曾经两次替别人高考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辅导员家现军火库 高考真题 往年分数线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冉学东:中国中车的天花板
  • 天天说钱:又一个“1万亿”来了
  • 马跃成:楼市又快到调控窗口期
  • 宏皓:许小年错在跟不上时代发展
  • 叶檀:智造时代消灭产能过剩
  • 金岩石:股市泡沫的生成与破灭
  • 朱宁:股市泡沫何时破灭
  • 姚树洁:股民灾难从神车复牌开始
  • 董少鹏:改革牛到底是什么?
  • 齐俊杰:MSCI为何对A股十动然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