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瓶颈:在高昂的租金、人力、渠道成本面前,传统零售门店已经不堪重负,再加上功能单一、收入变窄,传统模式被迫洗牌与转型。
革新支点:用互联网思维砍掉一切可能与不可能的成本,给门店注入平台思维、粉丝思维,以用户为基础反向推动供应链变革。
店商推演:拥有足够规模门店和粉丝的福寿之家,就是一个实体的互联网平台,门店只是集聚和承载用户的实体,平台才是福寿之家的本质。
■文/本刊记者 陈志强
实体门店还有未来么?
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福寿之家董事长王德才时,背景是自2014年以来,家乐福、麦当劳[微博]、李宁等知名企业持续不断的关店潮。似乎不需要王德才的回答,我们已经能得出一个悲观的答案。
出乎意料的是,王德才的答案却是乐观的,“目前关的都是大品牌的专卖店,单一功能的大门店将越来越难生存,但综合性服务的门店依然还有很大增长空间。”他的佐证是,从2012年以来,福寿之家两年内开出2000多家门店,2014年营收逾10亿元的数据。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收缩线下,将眼光投向线上之时,福寿之家却把大力气花在了线下门店上,这会是一场逆潮流的变革么?同样让人疑惑的是,福寿之家2000多家门店的数量已经与7-11规模相当了,但却似乎并不存在于你我身边,那么它究竟在哪里?
互联网式减法
申音说,中国的互联网被割裂成了两部分,它既存在于精英的ThinkPad笔记本里,也存在于草根的MTK山寨机中。精英们以为自己是主流,然而真正的主流其实是在人头攒动的火车站里,在学生、农民和普通职员里。
中国的商业世界也是如此。当我们在京东、淘宝浏览着海量的商品时,我们以为自己是商业世界的主流。但实际上,中国还有 10亿人没有参与网络购物,他们才是这个世界的主流,我们被无数电商网站所包围,自然关注不到福寿之家的门店。
站在不同的位置,福寿之家看见的是一个不一样的市场,中国有2亿多老年人,参与网络购物的不到1%,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他们不在网上购物,不只是因为不懂,最重要的原因是对支付没有安全感,对商品没有安全感。福寿之家服务的主要人群,就是这2亿多老年人。
问题是,老年人往往也是价格敏感度极高的一群人,福寿之家拿什么和大型商超竞争?王德才说,传统零售居高不下的成本来自于三部分:店铺成本、人力成本和流通成本。福寿之家要做的,就是要用互联网思维降低无效成本,打破互联网对老年人的价格歧视,让不懂网购的人,也能享受电商式的低价。细分下来,福寿之家的成功来源于三个关键词:
去橱窗化
租金成本一直是零售商的最大负担,尽管传统零售的盈利水平与盈利能力在大幅下降,但零售企业续约房租成本却在持续上涨。更要命的是,不少厂家把“建终端”当成了“做营销”,把“买得到”当成了“愿意买”,只管人流覆盖,不管用户转化,高成本的门店最后成了展示用的橱窗。
为了控制店铺成本,福寿之家的门店大多开在副街,或者主街的二楼,面积也相对较小。那怎么解决客流的问题呢?新店开业之前,福寿之家就已经通过前期营销,获得了足够的种子用户,再通过以柴米油盐等必需品为主的品类、只有会员才能享受的超低价格、每周一次的主题购物节等,把走进店的用户黏在店内。
在互联网企业眼中,每一次广告展示都应该成为用户导流和实现销售的虚拟入口。对福寿之家而言,门店也不再只是展示商品的橱窗,而是锁定会员,打开他们家庭生活需求的现实入口。
去雇佣制
和房租、水电费的上涨相比,更让零售业尴尬的是人力成本的攀升,一边是不断上涨的工资,另一边却是日趋下降的付出。在上一个时代,我们需要关注和讨论如何管理、激励员工,但在这一个时代,合伙人制将带来新的游戏法则。
福寿之家和各省、市分公司相互持股,双方按相应比例出资组建分公司,公司既出模式,又出资金,又铺货。投资人负责找门店,以自身优势拓展当地资源。共同装修,缴纳税金、房租,把双方利益绑定到了一起。再往下,每一个店就一个人,店长既是公司的合伙人,也是所在门店的老板。没有员工,都是合伙人,一下就把从上到下每一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一个人怎么管一个门店?福寿之家还在其中注入了社群的力量,每个店都有自己的粉丝组织——“消费者协会”,会员之间推选会长、副会长,让会员自我管理。有了这群活跃的粉丝,福寿之家门店的覆盖半径变成了服务半径,开在副街的门店同样人头攒动。
去层级化
低价不是福寿之家的全部,但却是其商业模式的基础,没有低价带来的用户流量,后续的附加服务都是空谈。但要在大型商超和电子商务网站面前保持价格优势,显然不是一件易事。
去中间层级是互联网思维的主要内容,也是福寿之家取得低价优势的重要手段。“中国物价高的原因就在于中间流通环节。”王德才有些忿然,“福寿之家就是要砍掉层层的销售体系,让厂家和消费者直接接触。” 福寿之家的所有商品都是直接厂家进货,省去所有中间环节,适当加10%的售价甚至零利润送到消费者手中。
有300万会员作基础,福寿之家甚至敢以现金的方式向厂家进货,对比少则三五天,多则几个月账期的行规,福寿之家能拿到的出厂价甚至比沃尔玛、家乐福等重点卖场更低。当你在福寿之家买到1.99元的加多宝时,不必担心福寿之家是否倒贴了费用,这的确是最真实的出厂价。你也不必担心现金拿货会吞噬现金流,这部分采购是来自会员零碎需求集中起来形成的大订单,不会成为吃掉现金的库存——这就是团购模式的线下实践。
那福寿之家赚什么钱呢?除了零利润的一线品牌,福寿之家还有不少利润较高的二线品牌,以及向上游定制的产品,这部分产品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福寿之家似乎就没打算主要从进销货的差价里赚钱,近乎免费的零利润销售只是吸引用户的工具。福寿之家要赚的是,当“免费”模式集聚了足够多用户后产生的“流量”效益。
复合式平台
当大家还在讨论零售门店应该怎样升级的时候,福寿之家的目光早已不在于此了。在福寿之家的设计里,门店只是集聚和承载会员的一个实体平台,如果跳出经营门店的思维,用经营用户的眼光来看,在这个平台之上能做的事还有很多。
引入第三方服务
王德才研究了用户需求和福寿之家周边的业态,把房产中介和家政服务也装入了门店。“我们不是要替代它们,而是和它们合作提供服务。”王德才将福寿之家变成了一个实体化的互联网平台,福寿之家提供零售服务,房产中介、家政服务以及更多功能都是由平台上的第三方来服务。
“未来,福寿之家也许是家政当中房产中介做得最好的,房产中介中零售做得最好的。”在福寿之家平台上,第三方服务商省去了大量的房租成本和推广成本。福寿之家也并不指望从房产中介、家政服务中赚多少钱,在省掉大量成本的同时,福寿之家还主动砍掉了过高的利润,每项服务挣几万元,就足以把一个门店养活了。
O2O以实带虚
几乎所有想要抢占O2O的巨头,都把目光放在了线下。腾讯以微信向实体店抛出O2O接口的橄榄枝,京东与便利店展开O2O合作,苏宁正在将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福寿之家的O2O之路则是反向而行,用实体门店来反哺线上。
针对老年会员多,但不会上网的现状,福寿之家做了一系列以老带小的推广。会员在门店买东西可以换取抽奖券或者现金券,只有在福寿之家网上商城才能用,“逼着”不会上网的老人回家问儿女,有了流量,再用品质和低价吸引住年轻群体。
不论是来自线下还是线上的购买行为,他们的订单最后又会转回线下门店。生活用品本就是标准产品,不需要第三方物流,也不需要专门的仓储,福寿之家把电子商务的跨境物流变成了门店的本地化配送。在门店服务半径内的,可以由门店配送或者自取,在服务半径外的,则用更便宜的本地物流送达,既保证了购物的速度与品质,又把运营环节和成本压到了最低。
供应链增值
在福寿之家之前,从来没有一家零售门店能拥有百万级的活跃粉丝,将他们放在可以直达厂家的供应链体系上,还会产生更大的能量。
一方面,用户可以借着这条通路向上游定制产品,福寿之家通过线上线下端口聚合的大量碎片需求,正是过剩的中国制造业转型所急需的长尾市场。在福寿之家门店里,你会看见贴有福寿之家logo的卷纸,负责贴牌的生产商是清风的供应商,但销售价格却低了不少。未来,这类自主品牌和厂家的定制产品比例还会更高。
另一方面,厂商也可以通过这条捷径直达用户市场,福寿之家的零售、服务、配送体系,都可以视为平台的服务功能,再加上电视购物、广告平台、大数据,与交易相关的各个环节也会逐渐搬上这个平台,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福寿之家将从一家零售企业成为一家平台管理公司。
目前让王德才着急的是,2000家门店、300万会员的规模显然还不足以支撑一个如此大的平台,福寿之家要扩大会员规模、提升供应链话语权、实现社群效应,都取决于门店的数量。引进战略投资者、整合社区零售店……的王德才在规划里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这是一场比拼速度与平衡的赛跑。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