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不一定能“救国”

2015年05月15日 15:42  中国房地产金融  收藏本文     

  张昕 发自上海

  任何市场,跨境并购都是困难重重的,国际扩张也需要抓住一根“救命”稻草。

  在上海投资会议前夕,Patrick Becker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了《中国房地产金融》的专访。

  同样在这间办公室,Becker几天前接待了一位来自湖南的企业家,这位企业家双手托着脑袋,满面愁容,“Becker先生,我该怎么办?”

  这位企业家是湖南某中型私有企业的董事长,公司规模大约200人,营业额约每年1.5亿元。在Becker看来,恰恰是这样的中小企业,构成了中国经济增长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家湖南企业立足本地市场,主要靠内需驱动,然而随着大环境的整体产能过剩,该企业的日子难过起来,像大多数中小企业一样,国际扩张是他抓住的一根“救命”稻草。

  潮起潮落

  面临困境的当然不止湖南这一家企业,而海外扩张这副解药也不仅仅令中国企业趋之若鹜,海外企业也同样在寻求机会。在Mergermarket网站发起的一项调查中,参与调查的中小企业,56%都把海外扩张看作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而一半的企业则表示最近三年内有海外并购计划。

  在这些参与调查的企业中,45%已经布局海外,且超过一半的营收来自海外市场,47%的企业涉足10个以上的海外市场。而为了支撑海外扩张策略,58%的受访企业表示会通过银行贷款,56%的倾向于依赖自身的盈利,31%的则选择私募基金作为融资首选。

  有观点认为,现代商业社会里曾出现六次并购浪潮,而Becker却认为,人们对于并购,尤其海外并购的狂热,远远不止六次。

  在海外并购领域深耕多年,Becker就像是一个身处浪潮之中的凝望者,看着海浪涌来而后又退去,永不停息。从2015年初的情况来看,Becker说,我们现在正处于退潮期。他强调,我们经历的并非下行或者倒退,只是一波大浪潮过后,看起来没有那么壮阔的“温和”退潮。

  还是以湖南企业为例,其产能利用率目前仅达到30%,受制于经济7%的增速,告别了过去高增长的神话,国内市场内生需求的不足导致大量客户的流失,面对几近70%的产能闲置,该企业从Becker这里得到的答案是,重新定位。

  “有很多中国企业在遇到发展瓶颈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出口,当然这没错”,Becker说道,“但是随着中国制造成本的上升,加之国际运费等等,出口不等于绝对竞争优势,这些中小企业在走出海外之前应该考虑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差异化竞争”。

  当然,大潮退去,冲刷的不仅是中小企业,大型企业也在同一片水域。

  近几年,以绿地、复星为首的大型房企争相布局海外,这当然只是冰山一角,在出海的大型企业中,房企占据不小的席地,过去几年里,享受着两位数营收增长的中国房企纷纷着眼海外,这些走在浪潮前端的弄潮儿,自然也是最早看见退潮的信号。

  相当一部分大型企业开始在投资的多样性上下功夫,除了海外扩张,跨行业投资成为又一热门。

  贝旭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客户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在地产黄金十年完成了几乎遍布全国的房地产布局,如今开始着眼跨界,动用其分布在二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融合医疗产业,转型打造医疗中心。

  在Becker看来,尽管大量的中国企业已经有了出海经验,但时至今日,多数企业仍然无法在完成收购后,真正做到运营。“所以这家企业是个非常成功的典型,不仅结合了欧洲的医疗技术,同时仍然扎根中国市场,在这里创造更多的机会”。

  掉转车头

  成功的案例毕竟只是少数,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有实力成功嫁接海内外资源。且面临着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都在萎缩的大前提,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布局海外扩张这盘棋?

  Becker摊开双手耸耸肩,“太晚了,现在不是开始的好时候”。Becker露出了他一贯的直爽的微笑,在他看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海外扩张也许是个听起来不错的主意,但在走出去之前,这些企业需要厘清的还是本土市场的难题。

  “银行也放开了对企业海外扩张的融资支持,所以现在钱并不是问题,市场本身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Becker如是说。

  对于尚未涉足海外的企业来说,在还未解决自己的问题之前,现在走出国门,面对的不仅是早已布局海外的企业的竞争,还有海外本土企业的竞争,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中小企业几乎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中胜出。

  当然,这些企业并非无路可走。

  在市场环境愈发成熟的背景下,不少中小企业开始了重组,而且市场呈现出了“整合”的新趋势。“公司的合并、重组不断上演”,这看来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在Becker眼中,是市场良性的调节,是优势资源的集中整合,并且他认为,这种整合趋势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持续。

  即便是已经走出海外的大中型企业,也需要作出同样“整合”或者说“集中化”的改变。“核心业务仍然是企业成功的关键,对于海外表现不佳的企业来说,退回本土市场,专注于核心领域不失为明智之举”Becker说道,“退潮期正好是企业审视自己业务短板,集中优势,重新布局的好时机”。

  这个掉转车头,重新布局的窗口期,Becker认为,将持续两到三年。

  当然,房地产行业也同样处于这场“整合”或者说“聚合”的浪潮之中。他预计,在这段窗口期之中,房地产市场的新增供应量将明显减少,而中国政府目前意识到了内需不足的问题,“如何刺激内需已经被提上日程,二套房政策虽然只是政策上很小的调整,但一定会给消费带来巨大的提振效果”。

  Becker最后说退潮只是暂时的,下一股浪潮很快又会迎面扑来,他站在办公室的落地窗前,面朝远处开阔的黄浦江,“大潮即将来临,我无法预知确切的时间点,但在想着如何走出去之前,此刻,我们更应该着眼于脚下”。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新闻国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庆安枪案调查结果:民警开枪属正当履职
  • 体育NBA-火箭惊天逆转进抢七 骑士挺进东决
  • 娱乐举报何炅吃空饷者斥校方差别对待:不公平
  • 财经福彩黑幕:中彩在线高管涉数十亿利益输送
  • 科技传优土联姻爱奇艺 爱奇艺CEO否认
  • 博客爆料人:关于何炅“吃空饷”的回应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孪生学霸兄弟同入名校:考试是小儿科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钮文新:央行这回是真降息?
  • 叶檀:地方债置换是央行与财政部苦心
  • 刘光宇:房地产究竟算不算支柱产业?
  • 慕容小散:创业板诸神的黄昏?
  • 徐斌:别指望还会有房地产泡沫啦
  • 易宪容:当前石油价格战没有结束
  • 叶檀:美新硬件教主马斯克为什么成功
  • 杨红旭:只有房价上涨才能救经济
  • 齐俊杰:每次大牛市背后都有国家战略
  • 慕容小散:约在两点半 一起去砸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