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故人掌舵

2015年05月13日 11:46  《英才》 微博 收藏本文     

  毕明建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办公桌和熟悉的“战友”身边。

  文|文晖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CICC,下称中金)总是不乏故事,特别是掌舵人。

  自1995年成立以来,20年的时光过去了,中金的掌舵人始终是市场的翘楚或是传奇人物,有头有面儿,一呼百应;或是出身高贵者;或是能力出众者,或是二者、三者兼而有,其业务的发展轨迹和财富的累积速度也往往和这些人物息息相关。

  虽然作为投资机构,多少要靠天吃饭,但中金的业绩和“天气”的好坏其实关系不大,因为中金有着“开天辟地”的能力和实力。

  以至于市场一度有中金是“人脉立行”的说法,虽是调侃和揶揄,但也不乏羡慕和无奈,凡是因为时局、市场、政策做不得、做不成、做不了、做不起的业务,中金往往可以从“独辟蹊径”而“柳暗花明”到“豁然开朗”直至“大功告成”,可以说,若是一场看似不可能的交易“完美”完成,其背后必定是中金。

  而国内外的机构早已经深谙此道,其上天入地、神通广大、辗转腾挪、左右逢源、见缝插针、水银泻地般的行事风格和做事方式,在资本市场运行多年的中国,似无他例可观、可举、可比。

  故人回归

  2015年3月16日,毕明建再次回到了熟悉的办公桌和熟悉的“战友”身边。

  当日,中金宣布,根据中金公司董事会决议,董事会聘请毕明建为中金公司总裁及管理委员会主席。

  毕明建将临时代为履行中金公司总裁及管理委员会主席职务,直至监管机构核准其总裁任职资格之日。

  去年10月14日,中金宣布了朱云来辞职的消息,同时公司宣布任命林寿康代为履行公司总裁及管理委员会主席职务,带领管理团队主持公司日常运营。

  随后,中金公司启动遴选程序,从全球范围内遴选总裁人选。

  选来选去,还是故人回归,看似平淡,确是中金的实情,也是中金的“明智”。

  毕明建是中金元老之一,曾参与中金公司的组建,并作为首批员工服务中金十余年,为中金的业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毕明建在此前的中金任职期间,担任公司副总裁、管理委员会成员、管理委员会代理主席、投资银行部联席负责人、联席运营总监、高级管理顾问等职务。

  此外,毕明建在金融领域有非常广泛的经验,曾就职于世界银行[微博]、中国建设银行、厚朴投资等金融机构。在加入中金之前,毕明建曾经在世界银行从事农业问题研究。

  在中金公司成立后不久,他成为中金投资银行部门的负责人。

  据称,毕明建在离开之前一直是处在公司二号或三号人物的位置,2000年6月,中金公司董事会在批准第四任总裁依琳若诗辞职的同时,决定中金公司由以毕明建为领导的管理委员会管理。管理委员会成员包括毕明建、黄晓衡、许小年[微博]、吴尚志、朱云来、霍康。

  2002年,朱云来担任中金公司总裁,毕明建成为公司“二号人物”。

  在朱云来离职之后,中金公司的大股东中投公司负责人曾多次力邀毕明建回归中金,然而作为厚朴投资的主要管理合伙人,毕明建与投资人之间签有“Keyman Clause”(关键人条款),他的回归面临着一系列的技术障碍。

  而今看来,经过多方斡旋和努力,毕明建清除了回归的障碍,尽管这些障碍,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都不是“障碍”,而是合规的手续罢了。因为在遍布资本市场金字塔尖的中金系故人、新人看来,多方力量的妥协、周旋和权衡中,毕明建回归是最好的选择。

  中金公司董事会也表示:“我们相信,在毕明建的领导下,秉承‘植根中国,融通世界’的经营宗旨,中金公司将会在全方位投资银行业务领域中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

  平稳过渡

  对于重返中金的毕明建来说,上任后面临的是一个亟须补充净资本、业务转型中的中金公司。

  从去年开始,传闻四起:中金公司将赴港上市。但在去年10月朱云来正式离职后,华尔街见闻文章曾援引《南华早报》的消息称,中金还未向港交所提交IPO申请,总裁正式继任人选未定将使获得上市批准更加困难。

  其实,早在2006年,中金公司即有赴港上市计划。

  不过,因中外股东意见不合,上市计划几度延后,此后,因始终无法掌握中金公司的实际管理权,2010年11月,摩根士丹利将中金公司股权转让。

  目前中金公司的7名股东包括中央汇金(持股比例43.35%)、GIC(16.35%)、TPG亚洲(10.3%)、KKR集团(10%)、中国投融资担保(7.65%)、名力集团(7.35%)和大东方人寿(5%)。

  中金计划今年赴港上市的传闻又伴随着毕明建的回归而兴起。

  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7月,是由国内外多家金融机构和公司共同投资组建的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投资银行,注册资本为2.25亿美元。

  无非是一家券商,何以引人注目?

  细观中金历任董事长和CEO,其名单堪称是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开放的领袖“名录”,这些还都是为市场已知的赫赫有名者,很多低调的“大咖”更多隐身在一个个项目的背后。

  2000—2007年,中国电信[微博]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联通、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等“中”字头的超大型国企境内外上市均由中金担任承销商,中金的净利润一度排名行业前列。

  不过,随着超大国企首发项目的减少,中金公司昔日雄风逐渐被削弱。数据显示,中金公司2011—2013年的净利润行业排名分别滑至45位、27位、33位。

  但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后,2014年中金重归王位。

  中金公司2014年的业绩收入创了历史新高,达9.5亿美元。主要原因在于A股堰塞湖,使得很多企业放弃A股发行,转到H股发行。

  企业去香港上市,给中金公司带来了业务量的激增,其中两大单业务是万达[微博]地产和中广核在香港上市。

  2014年12月,万达商业(03699.HK)在港交所挂牌,全球发售6亿股,募资额为288亿港元。

  同月,中广核(000777.HK)在港交所挂牌,全球发售88.2亿股,募资额为238亿港元。

  此外,2014年中金公司共发了60多个债,30多个股,其中H股业务有20多单,A股业务有10多单。

  据wind数据显示,2009—2014年,中金做的H股IPO业务总规模为632亿美元,排名第一,超过摩根和瑞银。

  而今,毕明建显然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选和合适的干将,对于这个投行老兵来说,最具有挑战性的一个项目恐怕就是中金自己如何上市了。

  业务做底、股权捋顺、班子确定、战略清晰,上市一事,万事俱备只待东风。中金人相信,故人掌舵,诸事有利。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新闻国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公安部回应庆安枪案:已调取全部现场视频
  • 体育欧冠-内马尔两球 巴萨总分5-3拜仁进决赛
  • 娱乐周杰伦吃霸王餐被告 回应:宾馆泄露隐私
  • 财经三部委特急文件安排地方债发行
  • 科技滴滴、快的洛阳办事处遭查封
  • 博客韩美林:70年来第一次暴露给大家的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初中生写奇葩作文:作业太多祝老师生病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叶檀:内地投资客通过港币曲线保值
  • 齐俊杰:股市里怎么来了这么多钱?
  • 刘煜辉:银行要做资本市场的摩登女郎
  • 高善文:中国已经走过刘易斯拐点
  • 朱大鸣:降息制造股市和楼市双牛?
  • 董登新:创业板应该在6月试水注册制
  • 宋清辉:对低息成常态要有心理准备
  • 陈思进:泡沫期股市社保基金应慎入
  • 易宪容: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后是否贬值
  • 冉学东:央行降息效果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