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蜂窝CEO陈罡:用“C2B+大数据”打造自由行产品

2015年05月07日 15:47  《财经天下》周刊  收藏本文     

  自由行的时代会全面开启。市场需要更精细的服务者和供应商。以前可能是高端的旅游爱好者才能享受的精细服务,未来会被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用户所接触和享用到。

  本刊记者|朱晓培 摄影|王攀

  《财经天下》周刊=EW

  陈罡[微博]=CG

  EW:从A轮到C轮,投资者关注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CG:A轮的时候,他们更在意蚂蜂窝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到了C轮,新的投资者会看蚂蜂窝如何把现在已经拥有的用户和数据转化为将来的商业机会。

  EW:C轮融资对蚂蜂窝意味着什么? 你们会怎么花这笔钱?

  CG:在C轮融资以后,我们累计融资金额已经超过1亿美金,这是我们丰富的弹药。

  我们会把资金投入到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研发上面,这实际上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方向,研发需要的资金投入会非常多。旅游和移动实际上是密切相关的,但我们认为,当前还没有一家公司能创造出真正适合旅游者完美体验的产品,我们会进行更多的投入去做这件事。在转向自由行交易平台后,我们也会投入更多的资源构建对供应链的管理和系统搭建。

  EW:从一个工具社区转型到自由行交易,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CG:对,这是一个逐步要升级的过程,每一次升级,都有它的核心门槛。现在阶段对于蚂蜂窝来讲,挑战可能是如何用好大数据。

  EW:蚂蜂窝会怎么利用大数据?

  CG:很多人都会讲大数据,但真的把大数据有效地使用起来,不是容易的事。一个简单的例子,现在很多用户都是通过手机、iPad、电脑等多块屏接触互联网,在这个多屏的操作里,每一次对互联网的访问,比如对蚂蜂窝的访问,都是一个类似行为,我们要分析和做个性化推荐的时候,第一步应该还原出一个人完整的形象,如何把这三块屏幕背后的用户行为合成一个,这要花大量人力物力去投入研究。

  EW:说到技术密集型,你怎么看最近创业公司高薪争抢雅虎北研员工?

  CG:雅虎北研的结局,挺让人扼腕叹息的,但雅虎北研的员工都是经过市场和产品检验过的,每一位优秀的工程师和开发人员都希望和大师级别的队伍站在一起。

   当然,薪水问题上看起来不太理性。但目前薪水上的这种竞争,只是科技创业热潮的一个表现。这个行业确实存在一些过热的现象,大家都打着O2O的旗号,在市场上走,在讲自己的故事,在融资。整个资本市场也不是那么的理性,有大量的热钱涌入这个行业。所以,我们看到无论营销、还是人才战略,都有一些泡沫的行为,包括非理性地去挖角。对这种现象我们其实并不陌生,从几年前的千团大战中也能找到一些它的缩影。当时不仅是工程师,甚至连城市经理,换一个公司再回来,薪水可能就翻了三四倍。但公司的发展还是归结于核心竞争力,而不是逞一时之强,投资者的资金可能为你带来丰富的弹药,但把这些弹药和资源用好,是更考验管理者能力的事。

  EW:怎么看待携程、艺龙、去哪儿等最新财报普遍亏损?

  CG:艺龙、携程、去哪儿,包括途牛,这四大中国在线旅游社(Online Travel Agent, 简称为OTA),目前无一幸免都是亏损。大家不惜把自己的盈利能力转换为一种亏损的现状,去换取市场份额。当前的价格战,其实是一个卖方市场竞争达到白热化阶段的必然的表现,因为高度同质化和标准化的商品没有太多附加值。但这可能只是阶段性的产物。2015年会变成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分水岭的一年。

   以携程、去哪儿、途牛和艺龙为代表,曾经这个市场上主导的交易都是简单化和标准化的商品。尤其机票和酒店这些标准化产品,面对的其实不是个人休闲、度假的大市场。我认为未来中国在线旅游最大的机会就在于个人休闲、度假、旅游这一个市场。这是一个自主化和个性化的市场,也是一个买方市场。它会要求你的产品和服务要更加个性化,更加懂用户,更加懂消费者,而不是此前那种简单的在线平台只面对企业级客户的模式加市场营销。

   当整个市场走向更加成熟的下一个阶段,走向买方市场的时候,会有更加多元化、细分化的产品和服务,这时用户也能获得更好的产品和体验,而后面的供应商也应该获得他们应该获得的利润。

  EW:针对自由行战略,以前的旅游攻略产品怎么跟自由行相结合? 旅行攻略产品是否会单独拿出来商业化?

  CG:我们一开始做旅游攻略、游记是帮助用户发酵想法。你从蚂蜂窝看游记,这是一个长期理解的过程,最后做出决策——这个过程已经是自由行前期的服务。

   我们可能不会对攻略或游记本身做商业化,它是渗透在整个体系里的。旅游攻略是大家旅行的第一步,它在这个体系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服务。做完第一步自然就会有第二步,就是要把这么多的UGC内容,以另外一种方式,呈现在一个自由行产品、比如酒店的相关介绍信息中——你可以理解它是一种用户点评。

   用户为什么看游记?实际上他在找一些有效的信息,找完第一篇之后找第二篇、第三篇,可能还会再去找上一篇中提到的点……现在,一家酒店的信息页面的用户点评,其实就是把攻略或游记信息用另外一种方式来提取和汇总,相当于你是一种横向阅读游记和攻略的方式。

   所以,游记和攻略的产品,其实是服务于酒店产品,而且它很自然,而且不那么勉强。2014年我们推出了一个非常完整的酒店频道,在这里头你可以对海外目的地做预订决策。

   现在我比较关心的是,我们把什么样的产品作为自由行细分的子项,然后逐步地、分阶段性地把它推出来的。

  EW:利用旅行攻略还能做哪些商业化产品的尝试?

  CG: 比如现在有供应商合作伙伴找到我们,想通过攻略、游记(也就是利用用户口碑价值)来分享一些定制路线产品。这是很典型的C2B思路——如果它是用户口碑最好、大家最喜欢的旅行路线,那它也会是整个市场上最流行的路线产品。

  如何打造这种“有口碑的旅行路线”产品?首先,你的口碑是来自于社区的UGC数据——包括用户的游记、点评以及分享;其次,要把这些信息做整合,从而还原出用户的消费点,并以此形成旅行线路,它是按用户需求产生定制,这符合个性化市场的发展。

   电商的第一个阶段来讲的话是B2C(企业对个人消费者),而C2B(从消费者体验倒推出商业需求)模式更符合整个自由行发展方向,所以我们现在已经开始针对这个思路,在做准备和尝试。甚至有供应商合作伙伴建议,能不能把这些攻略分享达人变成产品经理。

  EW:你觉得在旅游行业,新进入的创业者还有机会吗?

  CG:还是有机会的。旅游是个很大的行业,这个品类来讲是过万亿的市场,足够大。

   2015年作为在线旅行市场分水岭的一年,自由行的时代会全面开启,整个市场会更加专业化、细分化,甚至是区域化,市场需要更精细的服务者和供应商。以前可能是高端的旅游爱好者才能享受这些精细服务,未来会被越来越多的中产阶级用户所接触和享用到。这种趋势需要更多这些新型的、有信息服务理念和信息服务能力的机构和产品。从这个角度讲,我觉得这个行业还是大有可为的。

  EW:人们在旅途中喜欢拍照和分享,蚂蜂窝考虑过向图片社交这个方向发展吗?

  CG:照片是旅行分享里面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蚂蜂窝的游记产品里分享内容很大部分是图片,每个用户的每个分享平均会包含127张照片和2000多字。我们图片分享在移动端很早就有布局,我们有一款产品叫“嗡嗡”,每一张照片都会带上你的地理位置、坐标,从而转化成你在全球各地的一些旅行,你的足迹无一遗漏地都被记录下来。这是我们早期的一个尝试。

   蚂蜂窝的社交有两个维度:一种是来自于熟人之间的,可能是同学或同事;一种是基于同样的兴趣爱好,比如说去过同样的地方,同样爱好摄影、爱好潜水或者爱好滑雪。现在,更多的是基于后者,基于同好延伸出来的这样一个社交网络。我们会逐步根据一些数据的分析处理,让更多的人产生关联。

  EW:创业以来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CG:一个优秀的创业者要不断进行自我革命——这是创业以来我最大的感悟。2010年之前,蚂蜂窝只是个人兴趣爱好社区,从2010年开始,我们做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把蚂蜂窝的核心产品定位成旅游攻略,这意味着蚂蜂窝从一个单纯的社区走上了半工具化的一个产品,正是因为这一战略选择,让蚂蜂窝从一堆小网站里脱颖而出。到今天,我们进军自由行交易市场,相比之前的旅游攻略产品,这又是一次全新的选择。

   这两次转型,某种程度上讲都是要把之前我们最擅长、已经做得很好的事情做一个切割,或者说要做一个阶段性的重新思考和判断。这样一种自我革命,其实是非常艰难的,因为你需要一些全新的突破,得出一个极具风险的结论。作为创业者,你必须要去做的一些尝试,结果大家可能无法预知,这个只能交给时间、市场和用户来检验。

  EW:你和吕刚怎样开始创建蚂蜂窝的?

  CG:2002年,我和吕刚一起在搜狐共事,那时候我们特别爱一起出去拍照、自驾。经常周五去到火车站,看火车到底开到哪一个城市,就去哪里旅游。比如扬州、太原这样距离北京半径1000公里以内的地方,去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周末,周一凌晨再回到北京正好去上班。这样的生活,我们在一起经历了很多,彼此间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我们有了这样丰富的旅行经历、有很多有趣的照片,但当时却找不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网站能够存放这些照片、并分享自己的经历。所以,2006年的时候,我们就萌发了自己建造一个这样的网站的想法。蚂蜂窝,是蚂蚁的蚂,蜜蜂的蜂,这是两种非常有互助和有爱精神的小动物,我们希望打造一个“旅行爱好者的窝”的概念。我们做了这个网站后,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来这里交流和分享,结果就做起来了。

  EW:你怎么评价自己和吕刚的组合?

  CG:我和吕刚经常说“我们是左手艺术,右手技术”——吕刚更偏艺术一些,你从他的外表就可以看出来;而我会更偏逻辑和理性、更严谨一些。这两种不同性格的搭配,让我们彼此能看到对方更多的优点,不同的视角也丰富了我们做事情的一些判断,规避了一些风险。

  EW:创业过程中,最困难的事是什么?

  CG:我觉得可能是组建团队,因为团队才是创业的根本和核心。包括投资者,至少我见过很多投资者,他们给我们转述的核心投资理念就是两个字:赌人。

   只有高度团结和协作,并且目标一致的团体才能打胜仗。这就要求对团队成员的挑选非常严格,大家要有一致的信念,并且要有很强的素质、能力和责任心,这样才能变成一个行动高度一致、且运转高效的团队。在有了这么一个团队后,无论制定目标还是融资,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EW:你怎么看待90后,会有90后恐惧症吗?

  CG:恐惧症肯定谈不上。但我觉得,90后有很多的属于自己的特质,他们对生活的一些想法可能会更直接,甚至有更匪夷所思的一些地方。他们可能更勇敢、敢于尝试新的东西。选择自由行的这些旅行者其中不乏90后。我们也看到,越来越多的90后,相比之前的60后、70后来讲,他们有一个“特别豪华”的特质——他们特别敢于走出国门,没觉得语言是一个不可跨越的障碍,他们甚至觉得通过一些语言工具,比如说蚂蜂窝的“旅行翻译官”,去日本和韩国根本不在话下,就算去到欧洲,像法国和德国这两个对语言非常高傲的国家也没有问题。他们勇于走出去,去接触这个世界,去和一个陌生的城市进行连接,近距离地观察它、体会它。

  EW:你有特别喜欢的企业家吗?

  CG:我2001年就进入互联网领域,在中国那还是门户的时代。当时,我们能看到整个互联网世界内领袖级的人物,两个手的指头就能数过来。而现在则完全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有很多有趣的产品做得非常用心,这些产品背后其实都是创始人的一些理念和思路。比如我特别喜欢知乎,它是一个非常有耐心、有品质的产品,而背后是创始人周源对这个产品方向的理解。我觉得他自己非常淡定,也非常有耐心,对高品质的用户、社区和内容都极其苛求。我非常欣赏这一点。

  EW:如果不做蚂蜂窝,你会做什么?

  CG:我想拍照、去环游世界,还是和旅游相关。如果有机会,我想在某一个领域里面进行一些很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比如可能想拍一部电影。我想把整个中国互联网的这些故事和这些人物的情节汇集在一起,汇集到一个电影里面,我们可以看一看1997年的张朝阳、2003年的马云[微博]……每个人都是从平凡和创业中逐步做过来。当我们把这些线索和脉络浓缩在一起的时候,我相信这样一部电影,可能有很多人会关注。

  EW:现在你还会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吗?

  CG:我觉得我会的。

  EW:你喜欢去什么地方旅行?

  CG:旅行这个事,去什么地方玩不是最关键的,还是要看你和什么人一起去。我会更喜欢陪父母和家人一起去旅行。

  每次去,我都会写攻略跟人们分享。不过现在写攻略的方式变了,我会用手机拍照片,记录自己的行程、当时的心情和一些小故事。

  EW:怎么平衡旅行和工作的时间?

  CG:时间管理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难题,有效的管理时间是你比别人更有成就感的地方。我每年还是会去旅行。这里且不论旅行时间长短的问题,在旅行时间的使用效率上,你可以做得更高效。比如利用北京直达长白山的航班,其实特别适合你在周末去滑个雪——早上七点多的航班飞到长白山的机场,从机场到雪场只需要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周日你可以选择晚上的飞机返程,回到北京是晚上十点,完全不会影响你周一的早上和大家坐在一起开例会。

   现在高铁也特别方便,你去泰山只需要两个小时,如何更充分地利用周边的资源,我觉得最关键的是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时间挤一挤总是有的。

  EW:怎么处理家庭和工作之间的关系?

  CG:创业还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挑战大,压力也大,我们付出的时间越来越多,而对家人我们心里还是有一点愧疚的。但我会尽可能地和家人在一起旅行,尤其是长途旅行,只有旅行这种方式——它可以在24小时内,让你完全可以切换到一个不同的时间、空间,在那里无论是对父母或者对孩子,你都可以更好的互动。恰好我们的创业主题也是和旅行这件事相关,这是我比较欣慰的地方。

  EW:你想过公司更远的未来吗?

  CG:做一个创业公司,我觉得就几个字:尽人事、安天命。

  当我们有一个机会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会无比投入地去把这个事情做到极致,这是你自己可以去付出、去掌握的。但是,当你问自己“我到底能有多少资源、这个事情底能做多大”这样的问题时,可能就要顺势而为。

  整个大的时代背景也好、行业的阶段也好,甚至一些阶段性的契机也好,真的要等待一些机遇。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李克强:开证明“你妈是你妈”是天大笑话
  • 体育NBA魔登56分火箭1-1快船 骑士胜公牛1-1
  • 娱乐王珞丹斥雕像袭胸者:游客别干嫖客的事
  • 财经报告称中国房价增长不算离谱
  • 科技小米360同日竞技:智能手机血战再起
  • 博客成都女司机如果在美国会更惨吗?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英国名校争抢全能女神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钮文新:股市治病需要一鼓作气
  • 水皮:牛市清仓不敢言顶
  • 叶檀:机器替代人与“智造”无关
  • 刘光宇:任志强为何炮轰万科合伙人制
  • 徽湖:中国人为何疯买海外房产?
  • 易宪容:央行货币政策才是股市主宰
  • 陶冬:15年前纳斯达克泡沫对A股启示
  • 徐斌:股市重挫 央行会降准降息吗
  • 余丰慧:5大行快醒醒 躺着赚钱不行了
  • 钮文新:货币政策“关键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