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畸形发展对中国经济结构的影响

2015年05月05日 17:08  《国际融资》  收藏本文     

  ■ 常戈

  虽然房地产10年的畸形发展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失衡,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只要政府制定正确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的货币政策,就一定能使中国经济发展逐渐回到正轨

  2002年到2011年,是中国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10年,这10年来,我们见证了一座座楼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见证了老百姓大半夜排队买房的疯狂,也见证了房价如火箭般的飞涨,同时更见证了热情过后,二、三线城市一座座“鬼城”的出现,似乎在默默诉说违反经济规律、经济周期的后果。

  畸形的10年

  10年来,房地产的飞速发展拉动了中国GDP,它就像一台强劲的发动机,使中国实际GDP增速一直保持在10%左右,在2007年问顶达到14.2%。在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世界各个发达国家都陷入了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面对出口额锐减,中国仍能够在如此不理想的国际经济大环境下保持10%的GDP增速,其中,房地产业不可否认地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种以房地产投资为主要动力的经济增长是否真正提高了人民收入,是否真正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否真正拉动了内需,是否真正有效降低了失业率,对此不妨看下面一组数据。

  国家统计局数字表明,在2002年前,中国的居民消费所占GDP的比例在0.44~0.52之间波动,投资比例在0.33~0.38之间波动。在房地产开始发展,即2002年后,居民消费比例逐年降低,到2010年已经低至0.34,而投资比例则逐年升高,2010年已经高达0.49,经济发展越迅速,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越低。按照常理,随着经济发展,如果老百姓都分享到了经济发展的果实,那么,老百姓的钱包应该是越来越鼓,然而为什么老百姓反而都越来越不愿花钱了?再来看一组失业率的数字。20世纪90年代。中国失业率一直保持在2.5%左右,而到了2002年,失业率一下攀升到4%,然后一直在4%~4.3%之间波动,这说明随着资本投资的增加,失业率反而上升了。一般来说,如果资本投资增加,各个行业都会扩大生产,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失业率应该有所降低才对,为什么会出现这些违反常理的现象?笔者认为原因有二:其一,房地产的暴利使大量的资本都投入到了房地产,而不是各行业相对平均的资本增长,这已经不是可以用实体经济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解释的了。疯狂的投资已经使房地产从实体行业俨然变成了金融业。不管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争先恐后地把应该拿来消费的钱,把应该拿来购买设备扩大生产的钱,把应该拿来研究新技术的钱都拿来投入房地产了,很多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甚至成立了专门的房地产开发分公司,比如海尔。另外,中国房地产的火热也吸引了国外资本,大量的热钱进入中国,为已经过热的房地产业更添了一把柴。所以,虽然投资比例的增加,除房地产业、建筑业外的其它行业并没有享受到应有的好处。实际上,其它行业的规模可能还会萎缩,因为各个企业都把钱拿来投资房地产了,更有甚者会缩小生产规模,裁减部门,节约开支来投资房地产。所以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失业率不降反升。其二,资本需要消耗资源来维持,投资越多,资本增长越快,所需的维持费用也越高,当资本增长过快,因资本增长带来的GDP增长不足以维持现有资本存量的消耗时,就只有靠减少消费来维持。我们可以把GDP想象成一块大蛋糕,它被切成了四块,分别是居民消费、投资、政府消费和净出口,其中居民消费和投资是最大的两块儿,大约占总量的70%~80%,政府消费和净出口所占比重一般比较稳定。当资本增长相对过快时,即投资这块蛋糕的比重增大时,势必会使其它蛋糕缩小,受影响最大的就是消费。就是说投资的增长是以消费减少作为代价,即投资吃掉了消费这块蛋糕的一部分来维持自身现有存量。故而消费占GDP比例逐年降低。长此以往,国内消费始终拉动不起来,能源和资源的消耗都受不了,国内不够消耗了,还需要从国外买,又是一笔开支。另外,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本来就比西方发达国家落后不少,很多关键的技术都被卡着脖子,只能以高昂的价格购买,中国本应该在这方面加大投资力度,奋起直追,摆脱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方为上策,然而房地产一热,该用来研发科学技术的资金全拿来投资房地产,造成这10年来,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基本上原地踏步,而人家的技术却是在日新月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原本巨大的差距被拉得更加大,其它领域也基本都是这种情况,造成中国各个行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相对减弱。对于中国传统的老百姓,家的意义是举足轻重的,而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是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一直以来,百姓对住房的价格弹性是比较低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刚需。面对房价飞涨,有孩子的家庭不得不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砸锅卖铁也要给孩子买一套房将来结婚用。对于新婚不久没房的小两口,也是省吃俭用攒首付,而付了首付后,每月的按揭也是很沉重的一座大山,大部分人每月的工资刨去按揭后已经所剩无几了,何谈高消费,而消费拉动不上来,产品卖不出去,企业难赚钱,就会使更多的企业投向房地产,企业裁撤部门,裁减员工,撤销项目来投资房地产,造成失业率上升,进入恶性循环。

  没有把握住次贷”契”机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迅速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使金融市场产生了强烈的信贷紧缩效应,受此影响,世界发达国家都陷入不同程度的经济衰退,同时也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美国房地美和房利美濒临破产,被美国政府接管,作为“两房”的债权人,中国的损失不可谓不重,受此影响,中国的各大银行都采取了更为严格的放贷政策,房地产投资者的信心也受到相当程度的影响,一时间也不敢再大肆买楼,都采取了观望态度,更有甚者开始抛售楼盘来回拢资金,这一下便急坏了房地产开发商,贷款贷不来,房子又卖不出去,上次跟银行贷的款马上要到期了,眼看资金链就要断裂,怎么办?受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额锐减,内需经过几年的房地产热已经降到很低的比例,而投资信心又不足,如果政府支出仍然保持往年水准的话,GDP一定是要降的,而且是大降。笔者认为,水满则溢,月盈则缺,乃是天道,经济周期亦如此。自2002年开始,中国各个行业发展极度不均衡,突出表现在房地产发展一枝独秀如火箭般往上窜,而其它行业基本在原地踏步,尤其是实体经济甚至出现衰退的征兆。政府本应以这次金融危机为契机,调节产业结构和增长模式,让房地产业降温,增加对实体经济以及高科技产业的投入,逐渐取缔低效、高污染的行业,拉动内需,使经济平衡稳定地发展,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过几年苦日子,使经济发展回归正轨,这是值得的。然而政府为了GDP好看,推行凯恩斯主义,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先是在2008年投入四万亿,然后又在2009年继续投入10万亿,以政府支出代替消费来刺激经济。笔者并非反对凯恩斯主义,如果这14万亿真正投入了该投入的地方也不错,然而2008、2009这两年,房价的涨幅比之前更甚。2007年全国平均房价涨幅20%,而到了2009年,全国平均房价涨幅为66.67%!2010年,全国平均房价每平米5034元/,涨幅32.47%!涨幅是之前的三倍之多!可见有相当大一部分的国家投资进入了房地产业,否则房价不可能如此逆势增长,而且幅度比以前还要大。本应是中国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的契机变成了房地产畸形发展的催化剂。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的支出最终还是要摊在老百姓身上,14万亿的投入无疑会加剧通货膨胀,而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短期内呈反比,即通胀率高,失业率低,中国近年的高通[微博]胀应该使失业率降低,而实际情况为失业率逐年提高,到2014年已达5.1%。国家GDP增长迅速,而老百姓收入增长有限,其结果就是房子越来越买不起了,东西越来越贵了。“工作难找,钱难赚,物价一个劲儿往上蹿”,即是这几年普通老百姓的体会。

  应对之策与未来展望

  虽然房地产10年的疯狂使中国的经济结构畸形发展,但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只要政府制定正确的财政政策和相应的货币政策,就一定能使中国经济发展逐渐回到正轨。关于未来的财政政策,笔者认为,中国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食乃是任何一个国家之根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产业结构一直是重视第二与第三产业,相对忽视了农业,现在应重新重视农业发展,给予农业大额补贴,推行农业现代化,刺激农业发展,保障实现粮食自给自足。美国的农民占总人口的比例只有1%,但就是这1%的农民养活了所有美国人,并且还能实现粮食出口创汇,靠的就是农业的高度现代化。我们有13亿人,如果也能通过农业现代化实现让1%的农民养活所有中国人民,再推行全民素质教育,那么,那些被解放出来的生产力将会产生多大的产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一定要实现核心科技的独立自主,不能被发达国家在技术上卡脖子,逐渐淘汰那些低效、低技术含量、高污染的行业,注重可持续发展,努力创造自己的产业链。眼下的当务之急是调整,但不能操之过急,不能让房价崩盘,若房价崩盘,会出现大量的贷款违约,银行会出现大量坏账导致资金链断裂,国家为保银行只能增发货币量从而引起新一轮的通胀。国家应实行房价软着陆,制定政策,减少对房地产的投资,大力扶持其它产业,尤其是实体经济和科技产业,对市场方向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同时保持名义房价稳定或小幅度增长,使房屋的相对价格下降,即在10年后,北京的房价可能还是40000元,但北京市人均收入已达20000元,一个馒头可能都要两块钱,这样房屋比起其它商品的相对价格就下降了许多。国家推行城镇化是大势所趋,故房地产业和建筑业不会就此衰落,但增速会大幅减缓,以更加合理的速度增长,同时制定相关政策,让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买得起房,享受得到经济发展的果实。关于货币政策,在房地产疯长的10年里,央行[微博]主要采取了较为紧缩的货币政策,从2002至2011年,央行不断提高存款储备金率,降低银行吸收存款后可用于放贷的比例,降低货币供给乘数,从而降低货币供给,在一定程度上对房地产过热的增长起到了抑制作用,缓解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现在,中国经济结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房地产热逐渐冷却后,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较大,中国经济面临通缩的风险,作为配合,央行双管齐下,于2015年2月5日首次下调存款储备金率0.5个百分点,4月20日,又下降了一个百分点,这旨在增加银行放贷数额,同时降低贷款成本,鼓励企业投资扩大生产,鼓励自主创业,刺激经济发展。笔者认为,此次央行的降息降准不会是今年的最后一次,中国经过房地产10年后,各行业,尤其是高科技行业与10年前相比基本是原地踏步,此时正应奋起直追,然而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投资者和消费者普遍信心不足,都采取了比较保守的投资与消费行为,所以央行现在出台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十分必要的,但应循序渐进,而非一步到位。因为经过2008、2009年的救市计划,中国国内人民币的供给已经严重过量,暂时没有引起严重的通胀是因为连年增长的存款储备金率使相当一部分人民币都在银行里趴着,没有进入流通。如果一下把存款储备金率降到很低的水准,比如从现在的19.5%一下降到10%,那么,等同于向社会投放大量的人民币供给,随着大量的人民币进入流通,势必会引起严重通胀,不利于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所以货币政策一定要求稳不求快,为中央的财政政策保驾护航,保障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辽宁新任省委书记李希:决不做太平官
  • 体育NBA-格里芬3双快船胜火箭 公牛客胜骑士
  • 娱乐赵薇减持阿里影业2.56亿股套现近10亿
  • 财经山东陕西等地倒奶杀牛仍持续 奶贱不如水
  • 科技科学家称互联网将在8年内崩溃
  • 博客刘姝威:股指上涨的推动力和股市风险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2015中国734所大学本科毕业生质量排行榜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钮文新:A股远不到应当恐惧的时刻
  • 叶檀:对巴菲特看好A股不要太认真
  • 齐俊杰:经济还要回到房地产的老路
  • 杨红旭:楼市复苏已是板上钉钉
  • 洪榕:猜猜这轮A股牛市的结局
  • 李光斗:装逼经济学酝酿出无限商机
  • 叶檀:倾听楼继伟中等收入陷阱的警告
  • 金岩石:牛市正高歌猛进 沪指上万点
  • 钮文新:中央希望股市健康
  • 宋清辉:人民币国际化时代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