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的设计学院什么样?

2015年04月30日 18:29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斯坦福大学D学院的学生会告诉你,在这个所谓的设计学院里,思考比画图更重要。它还想把这种想法,带到全球的其他地方。

  文|CBN记者 李蓉慧

  一个月之前,美国西部时间下午2时,斯坦福大学Design School的教学楼大厅里站了100多人。3个助教被围在人群中间一个小小的舞台上,帮助大家签到,顺便预告下午的Workshop很快就要开始了。

  这100多人中有头发花白的老头老太太、身材略微发福的中年妇女,也有口音明显的英国人和日本人,总之他们都不是这个D学院(d.school)的学生,甚至都不是这所大学的学生—大家来这里,是为了体验今天下午的一场公开活动—D学院说它会像正常上课那样教授所谓的Design Thinking(设计思维),说不定,这种换位思考会帮助他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

  你可能已经被d.school和斯坦福大学Design School这些叫法弄烦了,有必要稍微解释一下—这个学院全名叫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简称d.school,是知名设计咨询公司IDEO创始人、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学教授David Kelley在2004年创办的,因接受欧洲最大软件公司SAP创始人Hasso Plattner的捐助而得名。

  提到David Kelley,一些人可能并不陌生。这个做过工程师也做过设计师的人,至今仍然是整个硅谷设计领域中最知名、最活跃的人之一。他认为设计应该有一套方法论,并因此创立了D学院。

  如果留意下2004年之后硅谷的变化和设计在整个技术浪潮中扮演的角色,你不得不承认David Kelley当年富有远见。

  技术的中心硅谷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多年来工程师主导的文化正在逐步让出空间给设计师。这个学院创立10余年来,诞生了一系列的创新产品和创业公司—包括解决第三世界的营养不良、婴儿的先天性足畸形,以及吃拉面的时候如何不溅出肉汤等很多看上去不像是硅谷设计学院完成的项目。

  设计变得前所未有地重要,这些来自硅谷设计学院的毕业生也大受欢迎。早在2013年,《纽约时报》就称硅谷正在发生一场技术公司争夺设计师的人才战争。乔布斯所说的“设计应该包含在产品的每个环节里”,如今越来越成为现实。硅谷中越来越多的设计师成为创始人,还做出了有影响力的公司。

  2015年3月,风险投资公司KPCB的设计合伙人John Maeda发表了一篇《2015年技术中的设计》(Design In Tech Report 2015),其中提到从2010年至今,已经有27家由设计师创办的技术公司被Google、Facebook等公司收购。在他给出的公司列表里,包括Instagram、Mailbox等这类为人熟知的公司。

  设计愈加重要也让D学院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学院。从当天参加Workshop的普通人里你就能看出来。一个刚从东京来旧金山旅行的男生,提到他对硅谷很好奇,斯坦福大学自然是必到之处。还有一个讲话带着浓重伦敦口音的女生则说,她本科的专业是设计,她想来看看能不能在D学院申请就读一个学位。

  不过这个英国女孩可能会失望。D学院并不授予正式学位。这是它和斯坦福其他学院(类似计算机科学、法学院等),以及其他学校的设计学院最主要的差异。学院D学院的主页上明确写明了这一点。

  D学院的课程组合很灵活。它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放课程,同时也面向校外已经工作的人。每隔一段时间,D学院还会集中举办一个训练营,邀请任何有兴趣的人来学习。

  它还有个为期一年的研究项目,申请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课题。例如《华盛顿邮报》数字媒体前负责人Justin Ferrell在2012年加入D学院,主要研究如何让新闻与技术更好地结合。

  “普通设计学院的课程都比较垂直细分,比如建筑设计、图形设计。但斯坦福关注的是设计思维。我觉得一个好的设计师,应该是可以设计一切东西的,从一把椅子到一个城市。这可能就是David Kelley创办这个学院所坚持的理论吧。”亚马逊[微博]AWS视觉设计负责人Michal Simkovic对《第一财经周刊》说。他自己也去D学院上过课,还推荐设计师朋友,甚至建议那些做管理的人也去进修一下。

  D学院两层高的建筑被树木和草坪环绕,看着更像是旧金山城里某个仓库改造的共享办公室,好比是在由对硅谷的车库文化致敬。建筑上的一个牌子上面写着“Nothing is a mistake. There's no win and no fail. There is only make.(没有错误,没有输赢,只有创造。)”其中make被放大了很多倍—动手去做和不怕犯错是经典而老套的硅谷式创业精神。

  这里的学生既是是设计师,也像是创业者。

  斯坦福大学毕业生Emily Song就在D学院上过课,她的专业是产品设计。Song曾经做过一个叫做Bubble Tree的作品,这是一个为自闭症儿童设计的木偶,它鼓励自闭症儿童通过讲故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Bubble Tree的想法来自她在斯坦福读书时做志愿者的经历。她曾经持续4年每周陪自闭症儿童滑冰。“不需要刻意地注意什么、做什么,就是陪着他们,”她告诉《第一财经周刊》,“这个经历给了我大量的时间观察自闭症儿童。”

  Bubble Tree做好了之后,Song不仅给Bubble Tree开设了Facebook主页和Twitter账户,还把它放在了众筹网站Indiegogo上融资—这听起来多像一个创业公司从想法到实践的故事。

  现在Emily Song在Facebook Messenger负责产品开发。无论在她的LinkedIn主页还是自己设计的网站上,Emily Song都很自豪地提起自己曾经在D学院上课。

  “David Kelley认为设计只是一种思维方式,画图之类的是基本功,”Song说,“他认为对设计师来说,更重要的是理解人的问题,然后给出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大家会说,我们(指斯坦福)的学生会思考。”

  在这场100多人参与的Workshop里,你多少也能感受到D学院设计思维与创新尝试的巧妙结合。临时的学生们在Workshop上主要做了3件事—热身,棉花糖挑战,以及和临时导师、队友一起完成一个项目。

  在简单热身之后的棉花糖挑战环节,学生们需要用特定的材料—包括一包意大利面、一截蓝色胶布、一个棉花糖—在15分钟内把棉花糖摆得越高越好。

  效果自然千奇百怪。D学院曾对不同特定人群做过这个试验,就平均表现来说,斯坦福商学院的学生做得最差,“他们把很多时间都浪费在计划和准备上了,”助教Tania Anaissie给出了解释,“又快又好的是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这个年纪一直在接受动手能力的训练。其次,他们不知道失败是什么。”

  在最为主要的完成任务环节,体验D学院如何教学生设计思维(Design Thinking)成了关键—这恐怕是这两年最为流行的词汇之一了。

  当参加Workshop的学生被带到二楼的教学区,他们可能会以为这是个工厂。工具箱随处可见,整个空间被很多白板分开,各种颜色的Post-it贴纸已经被摆好。它们很快就会大有用处,学生们要在这里完成Workshop的最终任务—在45分钟内,为一个等位人数过多的餐厅提供解决方案并做演示。每个人被要求在贴纸写出自己的想法,并贴在白板上。

  来看看这群人的奇思妙想吧—用时光机带等位的人去一场时空旅行、请Lady Gaga来为等位的人签名……你提出任何一种方法,老师们都会夸奖,哇哦,这个想法实在好极了!

  当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可行,接下来他们就会开始过滤信息。用“餐厅老板最不可能接受的方案”以及“成本最高的方案”来给刚才贴满了白板的Post-it分类,对剩下的再进行评估和创建模型。

  这是个反复循环的过程。组员们把某个方案表演一遍后再讨论,在场的指导老师强调所谓产品的迭代,也就是先做出一个模型,查找问题再修改—这实在像极了一次创业经历。

  原来这就是D学院所谓的设计思维。相比这个被用得泛滥了的词语,David Kelley重新提炼了一个更为具体的说法—Empathize(移情)、Define(确定问题)、Ideate(设想解决方案)、Prototype(设计模型)、Test(测试)。

  “通常来说,Design Thinking是指发现一个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做出模型然后测试,”Michal Simkovic说,“实际上在我看来他们是差不多的,都符合Design Thinking的核心,就是发现一个问题,给出解决方案。”

  Workshop结束后,Tania Anaissie邀请大家到学院外面的草坪上聊天。她介绍说D学院现在在不少城市联系合作伙伴,希望通过Workshop的形式推广D学院提出的设计思维,目前他们已经去了伦敦和巴黎。“在伦敦和巴黎你们只做这样的Workshop,没有别的具体课程吗?”有人问。

  “D学院提倡思维训练,”Tania Anaissie回答说,“它不可能很快就被学会,我们得先让人们了解它。”

  联系编辑:yahanxiang@yicai.com

  D学院有哪些好作品

  Embrace

  Jane Chen为早产儿设计的保温袋可以帮助早产儿预防因体温低而引发的疾病。外形看起来像是一个睡袋,后背位置增加一个加热的设置,充电30分钟可保证袋内6个小时处于恒温状态。

  Miraclefeet

  Ian Connolly和Jeff Yang为发展中国家的畸形足儿童设计的支架。Miraclefeet在鞋底增加一个咬合设置,让鞋可以被拆卸。它改进了传统支架的外观,像是儿童玩具,而不是一个矫正仪器。

  Pulse

  Ankit Gupta和Akshay Kothari在读书时设计的产品。是一款新闻内容聚合软件,2011年被《时代》杂志评选为年度最佳50个iPhone应用。

  AdaptAir

  Alejandro Palandjoglou在孟加拉农村地区医院进行调研时发现当地患有呼吸疾病的婴儿使用的呼吸设备十分简陋,因此设计了名为AdaptAir的呼吸面罩,其特点在于设计简单,可以与任何呼吸设备相连。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新闻国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天津女大学生因乙肝歧视自杀(图)
  • 体育灰熊4-1开拓者将战勇士 勒夫赛季报销
  • 娱乐年画娃娃邓鸣贺在老家土葬 妹妹崩溃大哭
  • 财经国资专家:央企或拟通过合并掩饰问题
  • 科技解读Build大会:微软欲借Win10重回核心
  • 博客为什么中国人说英语比较难听?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中国大陆58所大学进全球前400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谢百三:政府希望牛市是健康牛
  • 钮文新:下半年中国经济必定转好
  • 水皮:创业板的顶才是真正的痛
  • 叶檀:对股市、楼市不要厚此薄彼
  • 肖磊:央行不应该否认中国版QE
  • 陶冬:享受牛市时小心别被人打劫
  • 董登新:注册制与机构市是慢牛市基石
  • 易宪容:今年美元强势的态势不会变
  • 说钱:人民币拒绝贬值的7个“秘密”
  • 谢逸枫:中央稳楼市决心超过上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