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建筑盲点

2015年04月24日 18:00  《第一财经周刊》  收藏本文     

  将全球通用的技术方案本地化,蓝色星球正在向建筑业兜售它的理想—彻底实现城市的数字化。

  文|CBN记者 郭苏妍 实习记者 江敏

  图|roy

  利用手机地图或车载导航找到目的地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在地理信息技术成熟发展的今天,你可以轻松到达一座购物中心、一幢写字楼、一所学校,或是一家医院。但进去之后呢?

  你往往会在购物中心的不同楼层看到标示有商铺信息的平面图—一种由建筑施工图简化后用于单楼层导航的信息图。但导航的过程并不轻松,找到目标商户的门牌数字后,要在平面图中找出数字所在的具体位置,然后根据你所在的地点,再判断接下来行走的方向。

  换句话说,建筑物内部是当前地理信息技术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盲点。室内定位和导航长期以来都是让建筑公司、开发商和物业管理公司头疼的大难题。由于室内设计以往最广泛采用的CAD图纸是平面图,多层立体的空间无法在平面图中得以展现,也只好被迫单独分割开来。

  蓝色星球目前正在做的事,正是把3DGIS(三维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和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结合起来,让这些不彻底的信息盲点一一消除。“几年前国内就开始谈数字城市的建设,但地理信息技术是对自然环境的数字化,而实际上建筑空间才是城市里最大的地理空间。如果建筑空间没有实现数字化,‘数字城市’就是不彻底的。”蓝色星球董事长陈根宝说。

  过去几十年中,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开始广泛使用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建筑信息模型BIM。它通过人工收集的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的内部模型,直观的三维图纸为室内设计、施工、管理带来一系列便利。

  2012年,BIM的应用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尽管一些建筑公司开始主动购买BIM软件,但使用成果并不理想。一方面,不同的BIM软件功能不同,有些用于设计,有些则用于追踪管理,缺乏一整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BIM软件被国外公司垄断,但大多数国外建筑物的体量并不大,而当把BIM软件应用到国内几十万立方体量的工程中时,打开一张完整的BIM图纸都相当困难。

  陈根宝从这种“水土不服”中看到了机会,并于同年创立了蓝色星球,专门为国内客户提供BIM应用解决方案。

  陈根宝从1980年代中期就开始从事与卫星遥感相关的工作,2008年接手一家做视频监控和无线移动的上海九运通用有限公司后,很快就对主营业务方向进行了调整,蓝色星球是根据调整分离出来的子公司。他对地理信息和城市数字化有一套自己的判断。

  简单来说,消除这些信息盲点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可以大幅提升施工过程和物业管理效率。当建筑物遭遇停电故障时,传统的电路维修方式是拿着图纸查找某一楼层的配电盘在哪里,保险丝在哪里。如果管理人员或维修工人不熟悉该建筑,就只能顺着图纸逐步寻找。配电盘到底在东边还是西边,走到哪个位置,他往往需要花费至少15分钟的时间来确认。

  而蓝色星球的工作正是为其建立起一套系统,该系统用几秒钟的时间就能够指出配电盘的具体位置。找到配电盘之后,如果发现闸刀有损坏,通过扫描二维码或后台查询,系统就能告诉你闸刀是什么品牌的哪一款产品,什么时候安装上去的,以前有没有出过故障。大到一架电梯,小到电梯中的一颗零件,都能从系统中找到对应的信息。

  但要把它变成一门生意,陈根宝做了不少前期的铺垫工作。蓝色星球成立的前两年,他带着公司工程师和销售人员参加了大量的智能消防、智能楼宇、智能交通等行业展会。陈根宝负责解释蓝色星球的具体业务职能,工程师与销售负责与同样参与展会的不同公司和机构接洽。前期的许多业务都是通过这种方式逐渐积累起来的。

  但要真正把蓝色星球自有平台上的软件和服务卖出去,刚开始还是得做一些妥协。例如在某一年的智能校园展会上,陈根宝发现校园内做监控、做资料档案登记等日常管理工作的系统皆来自不同的公司,这意味着学校本身不得不去嫁接和适应5至6个技术管理系统来维护校园的正常运营。陈根宝做了一件事,就是跟校方提出把所有这些系统全部接到蓝色星球的第三方平台。

  在2012年成立初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架构搭建之后,陈根宝基本上已经将蓝色星球建设成为集结了全球大多数BIM软件应用的第三方平台,除了适应国内大体量的建筑结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其实际应用的范围也要比单纯的一座建筑物广泛得多。陈根宝决定为拥有不同需求的公司方提供定制化的BIM解决方案。

  上海地铁12号线是蓝色星球不久前完成的一个项目。由于该地铁线路的四站三区间延伸段经过上海市中心,地面上的高楼和历史建筑等都会对施工过程中的土地安全造成威胁,道路坍塌是极有可能发生的状况。土地质量和地层检测工作因此极其重要。“如果前面是一栋危楼,而施工人员在地底下其实是无法准确判断自己具体是在哪个位置的。我们需要通过提前预警来告诉施工人员,前面就快接近危险地带了。”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BIM工程师刘晓凤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在把这项工作交给蓝色星球时,该研究院提出了3个具体要求。在整体工程设计图能够进行三维浏览的同时,实现对静态数据的高效检索和定位,此外,对所有监测点、地下雨水电管、施工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和数据反馈。整个项目历经4个月,根据蓝色星球上海12号线项目负责人张迅杰的说法,施工和管理效率因此提升了几十倍。

  “整个区间设有3000多个地层损失率监测点,第三方检测公司每天都要收集报告上午与下午的两条数据信息,来帮助地铁施工和管理方判断哪些点超过报警值。但过去3000多个点你只能一个个慢慢看,并且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背景来认知比如x35这个点是在哪条路的什么位置。而要在一张CAD图纸中找到一个具体的点,至少需要花费15分钟的时间,”张迅杰解释说,“但在这个系统平台里,只需要定位排序就能把那些点排查出来,一共需要的时间也就几秒钟。”

  建筑行业的一大通病是赶施工进度。一旦在具体操作中遇到问题,凭借蓝色星球目前几十人的公司规模,迅速调整和升级配套技术仍然是一大困难。例如施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还是需要依靠技术人员每天收集并做好数据之后再手动上传到系统中,“这种大工程量的信息采集可能还是需要更智能和自动化的程序来帮忙实现,要知道采集数据的工作需要由各家不同的公司来共同完成,而每一家每天的报表和单位形式都不一样。”刘晓凤找蓝色星球探讨过这一想法,在发现短期内不太可行之后,双方拿出了折中的解决方案—在尽可能不增加施工人员工作量的前提下,制作一张统一的表格来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如果时间足够长,其实对方也可以开发接口,用智能采集设备来完成这项工作。”她说。

  一个事实是,建筑施工行业的人才积累近两年来已经遭遇瓶颈,“现在企业里具备一线城市施工能力的人平均年龄已经接近40岁,再年轻的人不愿意干这种活。如果这个行业再不采用新技术和新模式,整个行业将很可能后继无人。”在陈根宝看来,抛弃现场堆水泥砌砖头的传统施工模式,用新技术来提供具体施工要求的解决方案是必然趋势。蓝色星球的上海中心项目已经被政府层面拿来当做示范工程进行展示。由于上海中心的外围玻璃幕墙没有一块是相同的,在现场生产切割玻璃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蓝色星球为此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运用BIM技术在工厂根据每一块形态各异的玻璃的具体信息进行生产,然后把提前制造好的玻璃直接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

  所有跨行业、跨领域涉及使用到的技术系统在项目结束后都会被添加进蓝色星球的平台中作为更新和补充。平台建设的深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这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搭建这样的第三方平台并不具有太高的门槛。蓝色星球的优势在于做得早,要保持行业竞争力,它必须持续快速地走在竞争对手的前面。

  为了尽可能扩大公司业务的应用范围,陈根宝还做过许多尝试,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上海浦东新区120急救项目。

  “实际上蓝色星球早期来给我们做产品介绍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技术还是卫星遥感,并没有结合现在这个想法。尽管遥感地图分辨率比较高,绿化、湖泊都很清晰,他们想卖三维地图给我,但我觉得当时并不需要这个东西。”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急救中心信息科科长仲毅俊对《第一财经周刊》说。随着浦东和南汇两区的合并,急救中心用车的地理范围更广了,而南汇也有许多老式的居民小区,为整个急救中心的运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急救车的周转效率不够高,仲毅俊才又想到了蓝色星球。

  蓝色星球帮助仲毅俊在南汇建立了一个示范小区,用于参考实际急救效率的提升程度。上海老式小区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各个楼层的不同门牌号码分布十分复杂,而小区不同方位的门或入口较多,“有些小区的北门、东南门固定只给行人和非机动车通行,而有的门则是白天开晚上不开,如果我们单纯根据门牌号去寻找,急救可能就无法很及时。”仲毅俊解释说。

  当一个急救电话打进120的受理平台,调度人员会根据地理信息平台上GPS定位的车辆配合地图进行整个浦东地区的急救调控,后台负责根据地图信息与驾驶员进行沟通。根据仲毅俊的要求,蓝色星球为其定制安装了一套三维地图系统,与其已有的二维地图进行衔接,避免调控过程中时间被地理因素无端浪费。蓝色星球最主要的工作是派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前往旧小区拍摄照片场景和绘制三维地图信息,但更多的时候,由于首次涉猎该行业,项目启动两年来,这家公司始终都在花大量的时间做软件调试,不兼容和网络延迟这样的问题也十分棘手。

  但在整个项目上线后,以往从急救受理到急救车最终到达病人家中大致需要的15至20分钟,被缩短为13分钟。仲毅俊觉得这个结果是可观的。后来他把这样的做法同样用到上海车展这样的大型活动中,“当游客突发紧急状况,而又不熟悉场馆地形时,我们在电话中根据实时定位告诉他离他最近的是几号门,告诉他去那个门口等,然后我们再赶过去。”

  面对复杂多样的项目,蓝色星球也经历过一段内部工作流程较为混乱的时期。由于公司规模并不大,目前员工人数也只有40多人,以往大部分的工作任务布置和交接都通过人直接对人的方式来实现,一旦出现单人脱节的情况,整个项目进程就会因此受阻。

  为了让工作流程有章可循,目前蓝色星球已经完全采用纸面和建设OA系统来进行支撑。内部分工也更加明确,数据中心负责三维地图的拍照、模型处理,项目中心负责客户对接并弄清楚客户的具体需求,研发中心在及时更新、补充和升级平台建设以外,实行专业化管理。

  尽管去年公司的收入不到2000万元,但陈根宝认为蓝色星球和国内的BIM市场正在迎来一个高速成长的时期。除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内多个省市也都在推进BIM的应用。今年年初,上海市建设管理委员会已经正式提出,到2017年,上海市规模(2000万元)以上政府投资工程将全部应用BIM技术,社会投资工程普遍应用BIM技术。

  “信息技术发展这么多年,对制造业和其他行业的贡献是巨大的,唯独建筑行业的信息化是走在后面的。我们是从地理信息行业跳过来做建筑,对地理信息行业来说云服务是很正常的,但在建筑行业目前我们知道国内有些公司还在出单机版,这在其他行业是不可想象的。”陈根宝说。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新闻国内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媒体质疑北京台批柯南:撕鬼子比动漫血腥
  • 体育库里40+9勇士20分逆转3-0 骑士3-0
  • 娱乐葛荟婕反省当年没资格带孩子 似原谅汪峰
  • 财经国际协会游说中国:加快转基因品种审批
  • 科技中移动半月两名高管落马:地方公司收护照
  • 博客那些年我们看过的漫画之《灌篮高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中戏北电艺考状元性感妩媚 不做花瓶(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齐俊杰:互联网让牛市更短
  • 刘光宇:北京豪宅成交暴涨骗局
  • 郎咸平:一带一路是大国崛起重要杠杆
  • 董登新:A股急待恢复无涨跌限制的T+0
  • 陈思进:股市谁在进场?谁在撤离?
  • 天天说钱:四个一线城市天平已倾斜
  • 水皮:股市越涨越要卖 政策干预悬顶
  • 齐俊杰:股市才是保楼市和金融的良药
  • 刘光宇:楼市即将上演房价上涨诱惑
  • 易宪容:面对疯狂股市政府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