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董事会中的“代沟”

2015年04月09日 11:51  《董事会》  收藏本文     

  以马克?扎克伯格为代表的80后成为商界黑马,一时声名鹊起,甚至走进董事会。这个拥有强大力量的群体由此在公司与董事会中掀起一场风暴,公司该如何拥抱这个群体,他们个人又该怎样成长?

  文/ Jimmy McLoughlin

  80后的到来对商界及全球都产生了戏剧性的影响。他们精通技术,富有远见,雄心勃勃,敢做敢说。他们聪明、有创造力、热衷改革,破坏力也比较强。这是因为他们对外面的广阔世界异常敏感。其中,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是这一代的精英典范。那么,如何让80后的这些“黄毛小子”,成功融入董事会中呢?

  80后强势崛起

  随着全球经济衰退,家庭收入也大幅缩水,消费者普遍寻求多样、低廉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打开了新市场的蓝海。经济衰退也影响到年轻人的就业,很多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当中有一部分人不甘心当上一代人失利的“替罪羊”,而是满世界奔波,用自己的方式,创造巨额财富。

  一大波新鲜血液涌入企业后,有眼光的企业视他们为瑰宝。一些企业为了寻求董事会的多样化,积极容纳80后,还实行了诸多有意思的政策,例如逆向指导(初级员工为经验丰富的高管提供建议)等。久而久之,公司便形成了一种精英文化,力推年轻人登上董事会的宝座。

  企业明白,竞争版图正在发生深刻的改变,他们需要在留住顶级老员工的同时引进新的人才。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每年新进8000名毕业生,所以要更快适应新人的要求。普华永道的美国事务部总裁鲍勃?莫里茨说,“80后们要的不仅仅是工资,所以不要再试图用钱来‘贿赂’他们了。大多数80后希望享受工作,而不仅仅是糊口。”

  莫里茨是这样把自己和新员工进行比较的。“最让我惊讶的是,普华永道的80后们不仅要求知道公司的目标和价值观,而且会把它和自己的人生观比对。如果两者不一致,他们就会决然离开……而我进公司的时候,我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却从来不问为什么是这么做。对自己的社会责任,我也没有想太多,就这么糊里糊涂地上班、下班。现在,我们公司进来了越来越多的80后,我终于知道自己和他们的代沟在哪里了。”

  他还透露,30%的年轻人想在海外工作,他们非常看重自己的全球视野。为此普华永道启动了“伯利兹项目”,用以增加新员工的金融知识。项目快结束的时候,绝大部分受训者还意犹未尽,希望培训时间可以长一点。

  大公司有大把的钱花在培训和休假上,中小企业该怎么办呢?毫不客气地讲,有些企业一直教年长的高管如何使用社交媒体,这就像是“儿子教爸爸跳舞一样”滑稽。事实上,小企业反而 “船小好调头”,他们可以利用这个优势来更好地适应年轻一代的需求:让80后自己来描绘公司的目标。比如,在一个只有50人的公司,二十几岁的员工可能在企业的社会责任预算中有一些发言权;而在上万员工规模的公司,这绝无可能。

  不管是什么样的公司,要实现上述想法,最有效的就是将80后带上董事会的席位。所有企业将从中受益,特别对那些目标客户群是年轻人的公司来说。

  填补经验空白

  跨越董事会中的“代沟”这一责任不仅仅落在高管的身上,董事也有义务。尤其作为大型跨国企业的董事,不仅仅要会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走,还有很多其他的必备素质。公司对董事的要求是纷繁复杂的,特别是在业务能力、道德和行为上有明确的期许。所有董事都受到了严格的立法监管,一不小心就会犯下重罪。

  因此,无论从法律上还是心理上来讲,做董事和做高管是截然不同的。这个问题即使在公开的政策谈论会上也鲜有人提到。做董事确实是个非常复杂的工作,肩负着独特的职责,与其他的管理、运营角色都有本质区别。董事们经常要基于支离破碎、极不完整的信息来做出困难的决定,这就需要非凡的技巧、判断力和经验,偶尔也需要一点点厚脸皮。

  实际上,董事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众关注,人们普遍认为,董事会要对一切事务负责。每每哪个公司没有达到大众预期,人们总会问同一个问题:“董事会跑哪儿去了,董事们都是干嘛吃的?”董事会最艰巨的任务还是对公司进行严密的监管,因此要当董事不仅需要很高的职业精神,还需要无所不知的专业技能。

  董事会的集体责任是帮助公司获得竞争优势,确保公司的长远成功。这一切都要靠董事们在企业家精神和风险管理之间艰难地平衡。而许多新董事在走马上任前,根本来不及透彻了解自己的角色。

  这当中肯定是有问题的:对工作职责范围不明确,却要从上任第一天起承担问责,即使卸任也不能免责。任何新董事在从企业家或高管过渡过来时都需要缓冲期,这是毋庸置疑的。没有这个缓冲,董事会就不可能有效地决策。新董事可能因害怕说错话而干脆不说话,如此一来,强势的人就垄断了发言权,如何能保证这种决策的正确性呢?

  从非执董开始

  要让80后的这些“黄毛小子”融入董事会中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首先要给新董事办个就职典礼并提供一份职业发展规划。

  公司内部的就职典礼通常由秘书来组织,内容包括:管理层的PPT演讲,与董事会主席或秘书进行讨论,见一见其他董事,外界的分析报告以及浏览相关内网,以便对董事会有个具体概念。

  关于职业发展规划,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董事及董事会的角色、非金融机构董事等。这些课程对新进董事是非常有价值的,能帮助个人成长并在董事会中立足。个性化的培训方案,包括治理、企业金融、战略发展和风险管理等,它能让新董事完整地了解自己角色的复杂性以及相关的监管要求,特别是对首次担任董事的人而言,很有必要。据了解,虽然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在削减开支,但很多顶尖公司还是在这方面花了重金。

  高质量的职业发展规划应该首先是对新董事的要求,其次应该是每个老董事工作内容的一部分,以确保他们适应日新月异的政治、社会和商业环境。

  另外,董事会也可以考虑将80后放在非执行董事的位子上,因为非执行董事能够相对客观地提供战略建议并有效监督管理团队。这样的话,企业将从年轻人的眼光、见解中获益,又让他们免于执行董事所承担的沉重责任。当然,不管执行董事还是非执行责任,他们在董事会决策中所负的法理责任是同等的。

  这种“半路出家”的路子会不会成功呢?Martha Lane Fox是Lastminute.com的创始人,她后来成了多家公司非常优秀的非执行董事,包括英国第四频道和玛莎百货(Marks & Spencer)等名企。一些董事在退休后继续担任非执行董事,为公司提供丰富的建议。他们的经验对80后和初创企业而言都是无价之宝。

  还有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非执行董事的厉害。布雷特?阿科尔(Brett Akker)是汽车租赁公司Streetcar的联合创始人,他透露:“对公司而言,最幸运的事情就是Trevor Chinn爵士成为了我们的董事会主席。作为RAC的前主席,他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和广泛的人脉,他能一夜之间为我们敲开所有的门。我们三四年前就想和大众合作,但一直未能如愿。Trevor一到董事会,大众那边就开始给我们打电话了。”

  新的风暴来临?

  引入青年才俊对任何公司都至关重要。虽然这一代人对公司既定路线的破坏力也非同小可,但这种破坏性更有可能带来积极的改变。这就是有意思的地方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看到,80后不仅用革命性的产品开拓新市场,同时在关键的传统产业拿到了话语权。

  比如,英国的保洁领域在过去两年已经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来自一个简单至极的想法。2013年,谢菲尔德大学的同窗好友皮特?多德和汤姆?布鲁克斯开了个家庭聚会。第二天早上,他们就想:我们想找一家便宜的公司来帮忙打扫,要是能有个简单的应用来搜索一下就好了。于是,他们的公司Mopp诞生了。仅18个月后,这家新企业就被美国保洁公司Handy收购了,交易价格是数百万英镑。

  80后破坏传统产业的方式就类似于新工业革命。尽管如此迅猛的变化会让有的人感觉不舒服,但更让人不舒服的还在后面呢。80后后面还有90后,他们是从小就“浸泡”在互联网中的,几乎个个是技术极客。十年之后,90后的魄力可能会让现在的80后无地自容。

  来源:英国董事学会

  除了干货,就是走私货!——扫描二维码关注新浪杂志官方微信,专注深度报道。

杂志精选

文章关键词: 财经经济公司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央发文要求企业保障职工涨工资休年假
  • 体育NBA-马刺灭火箭9连胜 骑士胜锁东部第二
  • 娱乐央视:严肃处理毕福剑视频 党媒:咎由自取
  • 财经楼市上演三大怪象:看房人增多出手却冷静
  • 科技Apple Watch首发评测:苹果的新开始
  • 博客比毕福剑段子更恶劣的是告密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学霸高中仅21人高考 295人进海外名校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钮文新:中国患上“资本饥渴症”
  • 齐俊杰:从巴菲特绝招看A股已疯牛
  • 水皮:创业板天量后天价 落袋为安吧
  • 凯恩斯:​当股市上升为国家新战略
  • 易宪容:中国股市出现非理性繁荣
  • 江濡山:深层的房地产变局才刚刚开始
  • 董少鹏:谩骂股市很不理性也很不厚道
  • 说钱:银行业生死变局 5利好与4利空
  • 金岩石:经济新常态 亚洲新时代
  • 叶檀:嗜血牛市 制度改进必须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