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来自长期的兴趣点

2014年03月13日 17:14  《第一财经周刊》 

  CBN记者 肖可

  找到兴趣点,建立目标,然后走下去,周凌卿正在努力成为一个优秀的Leader。

   周凌卿是典型的的白羊座,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有清晰的长期目标,在他口中最常被提及的一个词汇是Long Term。上大学的时候,由于读的是与悉尼科大联合办学的项目,学制弹性,周凌卿用3年时间修完了4年学制的学分,提前完成学业,这让他比同龄人在职场上早走了一步。

   “我喜欢与不同的人打交道。”按照这个原则,周凌卿的第一份工作选择在美国国家仪器公司负责市场,工作任务是做展会,包括与各式各样的人接触。不过,做了1年多之后,他很明确地发现这份工作不适合自己的长期发展。在这家以专业技术著称的B2B公司里,绝大多数员工都拥有理工科背景,而学国际经贸的周凌卿多少显得有些边缘。一番考量之后,他把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在消费品市场,因为“这类行业高度活跃,且没有太多的学科背景”。

   尼尔森上海公司是周凌卿的第二家公司。很幸运,他一入职就进了零售研究部门—这是尼尔森在华的核心部门,客户也很多样化。周凌卿的第一个职位是服务联合利华的普通数据分析员,2年之后他就成为经理,带了2个人;接下来,在为百事服务的2年里,他所负责的内容从百事饮品扩大到百事食品饮料全产品线,这时他的团队扩升到4人。

   之后周凌卿开始接受一份更具挑战性的工作,他要带领一个更大的团队同时服务十几个小客户。从脑子里只需要考虑一个客户,到同时面对十几个,这也促使周凌卿不仅学会了如何高效分配时间,判断哪些客户是高潜力的,也进一步学会了如何调动自己的团队成员合作完成任务。

   从2006年至今,周凌卿已经在尼尔森工作了8年。一般而言,积累了五六年工作经验的公司人大多会面临种种选择,周凌卿也不例外,去甲方或者其他乙方的机会陆续出现。但作为一个目标明确的白羊座,他很明晰自己的方向—成为一个优秀的Leader,承担风险,管理风险,带领一个团队去实现他们之前可能达不到的目标,这才是他想要做的事。

   2011年年初,尼尔森中国启动了新生代领导人培训计划,挑选优秀员工去尼尔森全球其他国家交流学习,周凌卿成为重点培养对象之一。他很明确地选择了澳大利亚。尼尔森公司在澳大利亚的业务多元化,且澳大利亚公司面临的竞争状况对于中国市场却很有启发。那次培训周凌卿最大的收获是学习了在面对很多竞争对手的时候,如何从对方手中赢得生意。

   赢取生意、服务客户、管理团队,周凌卿在接受着不同职责挑战的同时,也逐渐充实着作为一个Leader该具备的能力:2011年下半年,周凌卿的团队已经扩充到14人。到2013年上半年,他又从上海被调到北京,管理的团队从18人增至36人。

   北京公司的业绩增长一直领先于上海和广州,如何保持持续领先是一个压力,不过更大的挑战来自于管理团队。“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找到一个长期的兴趣点很重要,这样工作才会有动力。”周凌卿是一个对自己长远目标很清晰的人,现在他也努力帮助自己团队的每一个人立下清晰目标。

  个人档案

  姓名:周凌卿

  星座:白羊座

  学历:上海大学悉尼科技大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职业:Nielsen尼尔森中国

   零售研究客户服务总监

  C=CBNweekly

  Z=Zhou Lingqing

  C: 这份工作给你带来什么变化?

  Z: 这本质上是一个服务客户的工作,也会遇到无理取闹的客户,工作几年最大的改变是学会了控制情绪,学会去了解背后的原因。

  C: 现在你是一个领导者,之前有遇到不好的上司的经历么?

  Z: 我所遇到的上司大部分都很出色,但也曾遇过对我们几乎没要求的上司,我们随便怎么报告他都没意见,但是事情还是要完成。我的做法是上司对我们没要求,但是自己要对自己的工作严格,要坚持自己的方式。

  C: 平时获取信息的方式是什么?

  Z: 可能是因为我缺乏耐性,我看书的效果并不好,也没耐心去听新闻。我喜欢快节奏地获取信息,我喜欢观察别人,与人聊天,通过与人接触获取信息。

  C: 平时喜欢什么样的休闲方式?

  Z: 我喜欢看F1,喜欢竞速和团队精神,有时加班晚了,喜欢集中精力开快车,当然是在安全的前提下。喜欢旅游,喜欢西藏、澳洲,去年在新西兰自驾游,花了十天时间在真正的山路上开了3000公里,遗憾的是没来得及去跳伞、蹦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正直播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失联事件 专题
  • 体育湖人宣布科比赛季报销 3巨头65分热火负
  • 娱乐邓紫棋否认与制作人父女恋:笑笑就好
  • 财经专家:老龄社会养老吃饭靠国家改善靠自己
  • 科技IBM深圳罢工工厂半数工人离职
  • 博客马未都:写给下手打狗的人(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都叫兽”老师70年代人长90后脸
  • 钱军:如何拯救传统媒体
  • 徐洪才:从李克强记者会看经济政策
  • 管清友:李总答记者问的投资含义
  • 林采宜:网络信用卡是否好生意?
  • 陶冬:余额宝革命加快利率市场化
  • 叶檀:上交所找不到北 不靠谱突围
  • 皮海洲:A股发求救信号 救还是不救
  • 郭施亮:该不该鼓励优先股?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分歧
  • 吴晓波:北京没有“纸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