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驾驶者要什么样的智能?

2014年03月13日 17:14  《第一财经周刊》 

  在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车联网显然并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设想,而是在不断持续地发展着,伴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各类车载服务。

  驾驶者和乘客越来越希望他们的汽车能够使用联网服务。联网汽车领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市场,并且是汽车行业的战略发展重点。与此同时,这些系统生成的诊断数据使汽车制造商意识到它们需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营销、质量、客户服务、售后和研发等领域的服务。

  为了更好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埃森哲对包括中国在内的12个国家的1.4195万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并发布了《伸手触摸未来:埃森哲联网汽车方案》报告。报告显示,相比于其他国家和全球的整体数据,中国驾车者对车联网技术表现出了最大的兴趣,超过其他国家受访者。他们在购车时更看重车载技术,而非发动机性能。

  联网服务:个性化是首选

  根据埃森哲的调查,中国消费者最常开的车型位列前三的是:中型汽车(47%)、小型汽车(29%)和大中型/高档汽车(13%)。在喜欢的汽车风格方面,有54%的中国受访者最推崇“拥有一致性、个性化的联网服务”风格的汽车。

  多数受访者都希望拥有真正的联网汽车来支持他们的数字设备使用。其中,67%的受访者希望能够通过方向盘操作智能手机;66%的受访者希望阅读和口述邮件;63%的受访者则希望通过车内监控器上网;此外有43%的受访者表示希望使用车内的流媒体音乐。在被问及操作系统时,只有13%的受访者认为具有与他们目前所使用移动设备相同的操作系统至关重要。

  在被问及对于车载服务支付方式的偏好时,受访者并没有统一的偏好。34%的受访者青睐于使用信用卡或是第三方支付工具按月支付;23%的受访者希望将费用包含在购车款内;18%的受访者愿意预先设定有效期进行单次购买。

  中国驾车者最爱哪些联网服务

  对于调查中提及的20项技术和服务,中国驾车者不仅使用率最高,对未来使用的期待也最高,尤其是在联网导航服务、汽车便利服务以及资讯娱乐服务方面。

  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导航服务表现出的兴趣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交通信息、测速相机、停车场车位、天气信息和车内搜索、信息点(POI)等5项调查指标中,中国消费者表示“不会使用、不感兴趣”的比例均低于5%。交通信息是全球消费者使用最多的导航服务(50%),中国在这方面的倾向则更加明显,达到了71%。同时,还有21%的受访者表示“很想开始使用”。超过半数(51%)的中国受访者对于天气信息也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这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了15个百分点。另外,他们对于测速相机(33%)、停车场车位(36%)和车内搜索、信息点(POI)(35%)的关注度比较相当,且使用程度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关于汽车便利服务方面,远程服务是中国消费者(36%)使用最多的汽车便利服务,其次是汽车健康报告(19%)、汽车生命周期管理(19%)和生成二手车报告(8%),前三者均高出世界平均水平6到7个百分点。同时,对汽车便利服务感兴趣,“很想开始使用”的受访者比率也接近半数。

  根据调查,中国消费者对于车载娱乐系统的使用非常普遍,收听、收看网络电台、视频新闻和其他娱乐项目,如音乐、游戏、社交网络以及新闻、股市、体育等信息的使用情况均超过了50%,而且“很想开始使用”的受访者也达到了32%,均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一大截。

  无限可能的汽车联网未来

  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据统计,2013年中国新车销量将首次突破2000万辆大关,继续排名世界第一。由此,在成熟市场消费者对车载技术使用率不断提高的同时,全球众多汽车制造企业也将中国市场视为其未来发展的重点。对这些技术的高需求无疑将加快全球汽车行业新一代产品和服务的开发与上市。

  为满足未来的消费者需求,需要依靠一系列的连通手段以确保车联网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各种通讯方式将车辆、个人、道路设施、后台服务以及其他数据终端连成整体,从而形成即时性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反馈机制,使客户获得更好的驾驶体验。

  另一方面,为获取投资回报,汽车制造商需要拓展和确立新的商业模式。未来的车联网技术运用使得多种业务模式得以实现。例如:车辆防盗的实时报警系统;基于道路数据采集的换道预警系统;或是各类账单直付功能等等。获益的不仅仅是消费者,通过云计算支持的车联网技术,使得汽车制造商也可从中获取产品开发的新数据,而经销商则可借此建立预测性的车辆维护计划。

  汽车厂商应该注重实现车联网技术的有效运用,包括各类B2C的车载信息、导航和资讯娱乐服务,以及B2B的数据分析服务。这些将有助于企业在这轮新的汽车产业革命中立稳脚跟。

  在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车联网显然并不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的设想,而是在不断持续地发展着。伴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以及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各类车载服务。为了充分利用其市场潜力,各方必须致力于发展各种相关能力和协同的生态系统,以不断满足消费者对车联网服务日益增长和持续变化的需求。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正直播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失联事件 专题
  • 体育湖人宣布科比赛季报销 3巨头65分热火负
  • 娱乐邓紫棋否认与制作人父女恋:笑笑就好
  • 财经专家:老龄社会养老吃饭靠国家改善靠自己
  • 科技IBM深圳罢工工厂半数工人离职
  • 博客马未都:写给下手打狗的人(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都叫兽”老师70年代人长90后脸
  • 钱军:如何拯救传统媒体
  • 徐洪才:从李克强记者会看经济政策
  • 管清友:李总答记者问的投资含义
  • 林采宜:网络信用卡是否好生意?
  • 陶冬:余额宝革命加快利率市场化
  • 叶檀:上交所找不到北 不靠谱突围
  • 皮海洲:A股发求救信号 救还是不救
  • 郭施亮:该不该鼓励优先股?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分歧
  • 吴晓波:北京没有“纸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