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苹果和Google入侵汽车业

2014年03月13日 17:13  《第一财经周刊》 

  CBN记者 李博

  汽车业大公司拱手相让车载信息系统,大工业时代留下的横向成熟体系会转化为纵向横式吗?

  “就像音乐或图书,人们永远会关心个人驾乘。而我们的工作是拿出一整套符合顾客生活习惯的舒适的体验。”戴姆勒公司CEO蔡澈 (Dieter Zetsche)在上周日内瓦车展的主题演讲里说道。

  随后戴姆勒在新款奔驰C级轿车上演示了一套颇为炫丽的车载信息系统,仪表盘右侧一块8.4英寸的大号屏幕上显示着8个与iOS如出一辙 的图标。当用户将iPhone接上之后,就能用这块触控屏拨打电话、进行导航、播放音乐,甚至还能语音呼叫苹果的智能语音助手Siri,与奔 驰早年只能依靠旋钮操控的粗陋界面形成鲜明反差。

  唯一别扭的是,蔡澈津津乐道的整套舒适体验并不是来自戴姆勒自己的工程师,而是苹果带来的CarPlay。甚至奔驰展台上为各国记者和 访客做演示的人也和奔驰无关,都是操着流利美式英语,一口一句“我们的Siri”的苹果员工。

  加入CarPlay阵营的公司不仅是梅赛德斯-奔驰,还包括了福特、通用、本田等汽车业巨头。

  你很难看到汽车巨头大张旗鼓地宣布自己的新车用了别家的产品。但联网的车载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一个例外。事实上,前十大汽车制 造商里有九家宣布将CarPlay引入自己的部分车型。

  苹果在智能手机上的老对头Google也没闲着。今年年初的CES消费电子展上,Google联合奥迪、通用、现代和本田成立OAA(开放汽车联 盟,Open Automotive Alliance),开始打造汽车专用的Android系统。

  OAA这名字不得不让人联想到2007年前,Google和三星、HTC等手机厂商成立的OHA(开放手机联盟)。短短几年时间里,OHA便将Android 操作系统带入今年8成以上的智能手机,将昔日的智能手机巨头诺基亚和黑莓逼入绝境。

  OAA显示出Google在汽车行业抱有同样的野心。

  尽管支持CarPlay的厂商更多,但这不代表汽车制造商会直接使用iOS系统。与未来将搭载Android系统的OAA成员的产品不同的是,搭载 CarPlay的汽车更像是把手机的应用功能映射到中控台上。当连接iPhone时,汽车就像是一台大个的智能手机。

  这也迎合了用户最为迫切的需求。根据埃森哲近期对来自12国的1.4万名消费者的调查,2/3的消费者希望能通过车载系统直接控制智能 手机。

  一个好消息是,未来的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终于可以告别蹩脚的、几年才更新一次的地图,这意味着告别汽车业的传统产品更新周期 。更重要的一点是,无论是宝马、奔驰,还是通用、现代汽车的用户,从连接iPhone手机的那一刻起,起码进行播放音乐这样的娱乐活动时 ,用户体验几乎是一致的。

  这多少会对汽车制造商自己开发的车载系统产生影响,比如奥迪和宝马分别基于黑莓的QNX系统开发了MMI和iConnect系统,福特的My Touch系统基于微软开发的SYNC平台,而通用旗下凯迪拉克使用的CUE系统则基于Linux。每家汽车厂商都有自己的车载系统业务部门负责软件 开发,以往在这个环节,没有一家汽车厂商是开放的。

  汽车厂商投入苹果怀抱的一个现实原因是,现在有太多人使用智能手机,但车载智能软件系统与智能手机相比仍然不那么“聪明”。换 句话说,现在汽车厂商主导产品的用户体验没有办法跟上消费者的需求。

  蔡澈的一席话,或许说明汽车厂商终于承认封闭已经无法解决问题了,汽车制造商打算放弃自己不太擅长的事情,并且把这些工作交给 更合适的公司来完成。

  “汽车厂商通常认为,如果想要把握消费者对智能数码产品的需求,那么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就要在车里得到沿续,”市场咨询机构 Gartner汽车业务部门的资深分析师蒂洛·科斯洛夫斯基(Thilo Koslowski)对《第一财经周刊》表示,“但汽车厂商在一辆汽车的服务范 围上不应该是无限的。”这造成每个汽车企业希望花费巨大的投资去搭建自己的软件平台,并且每个平台都不统一,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更为重要的是,汽车业害怕无法把握增长的市场。根据汽车市场分析公司IHS Automotive的预测,今年搭载苹果CarPlay系统的新车销量 大约会有21.5万辆。2020年,这一数字将增长至2500万辆。

  但汽车厂商对苹果并非毫无保留。说到底,无论是通过语音Siri控制汽车还是有更好的音乐播放器,这都无法直接提升驾驶体验。即使 苹果成功地掌握车内娱乐相关的功能,但发动机出现故障以后,是更方便地换首歌更有意义,还是通过一款应用诊断出问题所在,自动定位 最适合的品牌维修站,甚至预先通知维修人员更让你高兴?

  早有汽车厂商实现了故障诊断功能,比如通用体验不佳的OnStar系统,但它并没有将实现类似功能的可能开放给苹果的CarPlay,而是选 择抓在自己手上。

  汽车厂商牢牢控制这些权限的理由是安全。

  “你会威胁到汽车的安全吗?”这代表了汽车厂商对产品的普遍担忧——汽车上的应用是否会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这会不会引起其他方 面的故障?

  在将娱乐交给苹果的同时,汽车厂商也在加速研发自己的系统。比如通用在支持苹果CarPlay的同时也在自行开发一个利用Linux开源系 统的平台。该平台将底层信息开放给开发者,只有应用符合通用设立的标准才会把应用程序放到汽车的平台里。

  通用为了测试车载应用程序不会出问题,已经在底特律专门聘请了一个测试小组,他们负责开着装有不同应用程序的车在赛车场里进行 一圈圈道路测试。测试主要针对的是驾驶者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因为应用程序而注意力分散。

  通用汽车开发者主管尼克·普达尔(Nick Pudar)介绍说,如果是一个简单的、类似网络收音机的应用,一般很容易就会被通过,但如 果是一个涉及到很多数据和功能的复杂的应用程序,这项测试往往会花很多天。

  通用还会根据各国道路安全的规定,以及一些针对开发者的指导意见作出判断,比如不能播放视频等等。如此小心的原因是,通用为开 发者提供了调整空调、车门之类的功能。

  普达尔去年在接受采访时谨慎地表示,通用希望做的是鼓励创新,而不是抑制创新。但出于汽车安全考虑,大公司参与确保产品质量, 反而会让开发者开发程序时考虑更多因素——这是有可能转化为条条框框的约束。

  事实上,通用自己的平台已经诞生了1年多,最近才刚刚接受开发者提交应用。

  “Google、Facebook和亚马逊拥有很多与个人相关的数据,”通用汽车高级研发中心的技术总监吉尔·高兰(Gil Golan)去年在以色列 接受媒体访问时说,“通用已经获得很多关于驾驶习惯的数据,智能汽车将帮助获取更多数据。我们暂时还没有针对驾驶者个人提供这样的 服务,不过就像社交网络公司和技术公司所做的,这一天总会来临的。”

  理论上说,汽车厂商拥有更多数据,能提供更实用的信息。

  Gartner分析师科斯洛夫斯基举例说,若能结合地图和导航应用分析用户每天的路况,汽车就能提前计算出油耗和所花费的时间。

  一旦导航或者其他应用程序可以记录一个用户的行车路线,并且可以根据数据制定和驾驶者驾驶习惯相关的建议,那么它的价值或许会 对一部分汽车厂商已有的数据构成威胁。

  “汽车厂商和技术公司的关系现在太微妙了,它们一方面需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但又不能把数字产品相关的体验都拱手让给苹果这样 的玩家,毕竟汽车厂商也希望控制用户体验。”科斯洛夫斯基理解汽车厂商的处境,它们不希望成为HTC这样的纯硬件制造商。

  不过汽车厂商恐怕很难限制手机应用获得这些数据。苹果在iPhone 5s手机里增加了一颗辅助芯片,能够以很低的耗电,24小时不间断地 追踪手机的动态。现在已经有应用能够清楚地知道,你每天去了什么地方、在哪儿睡觉,并能识别出中途你是步行、跑步还是乘车。

  汽车厂商发现自己暂时无法满足消费者对于车载智能设备用户体验的期待。而让来自硅谷的苹果代劳,未来的数据控制权归属却又非常 值得怀疑。现在的结果更多是苹果同汽车业巨头妥协的结果。

  但对于通用这样独自开发系统也会面临未知和挑战。通用车载的应用程序本月刚刚开始提交,这是开放平台的第一步,而无论是Google 的Android系统还是苹果的iOS,都已经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开发者,这是任何一个汽车厂商的新平台无法比拟的优势。

  开源的OAA成了另一个选择。

  从汽车厂商自身要控制用户体验的角度,它们希望开发者能针对自己品牌下面的产品来开发应用程序。

  “汽车厂商可以利用OAA做自己差异化的产品,做成什么样取决于自己,这会转化为卖点。被淘汰或者被接受都有可能。如果希望获得控 制权,就必须自己抓住系统。”邸烁说,他曾是Google中国技术总监,目前创业主推后装市场的车载系统。在邸烁看来,OAA是汽车厂商在不 放弃控制权的同时跟上潮流的唯一可能。

  奥迪发布的Android系统为基础的A3概念车上,应用能够联网获取交通信号灯以及实时路况。它可以告诉驾驶者应该开多快,绿灯还剩下 多少秒。

  在OAA生态下,汽车厂商可以掌握更多自身的核心数据,无疑会获得更多话语权,这比让苹果掌握和数据相关的体验要主动得多。不过这 需要汽车厂商投入更多资源,这需要时间。让苹果接管却是更快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办法,甚至有厂商暗示说此前的老车型也有望支持CarPlay 。这让本田、通用等多家汽车巨头不得不同时依赖苹果和Google。

  你也可以从汽车厂商对苹果和Google公司的暧昧态度中窥得一二。本田和现代一边是OAA联盟的成员,另一边又开始支持CarPlay,有报 道称奔驰在演示CarPlay的同时,也在考虑招聘Android系统工程师。

  “不会有任何一个汽车制造商仅仅选择CarPlay,否则就太短视了。”市场咨询机构IHS Automotive的信息和人机交互系统经理Mark Boyadjis说,那么做的汽车厂商无疑会沦为软件的附庸。

  汽车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窘境,它们不得不开放,不得不与互联网和技术公司合作,无论是把车内娱乐功能让给苹果,还是引入自身拥 有更大控制权的Android系统,它们看上去都是在以进为退。

  “汽车厂商才刚刚开始弄清楚这次的游戏怎么玩。”科斯洛夫斯基评论道。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正直播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失联事件 专题
  • 体育湖人宣布科比赛季报销 3巨头65分热火负
  • 娱乐邓紫棋否认与制作人父女恋:笑笑就好
  • 财经专家:老龄社会养老吃饭靠国家改善靠自己
  • 科技IBM深圳罢工工厂半数工人离职
  • 博客马未都:写给下手打狗的人(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都叫兽”老师70年代人长90后脸
  • 钱军:如何拯救传统媒体
  • 徐洪才:从李克强记者会看经济政策
  • 管清友:李总答记者问的投资含义
  • 林采宜:网络信用卡是否好生意?
  • 陶冬:余额宝革命加快利率市场化
  • 叶檀:上交所找不到北 不靠谱突围
  • 皮海洲:A股发求救信号 救还是不救
  • 郭施亮:该不该鼓励优先股?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分歧
  • 吴晓波:北京没有“纸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