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点菜开始

2014年03月13日 17:12  《第一财经周刊》 

  CBN实习记者 荣启涵

  “番茄快点”希望从点菜切入餐饮O2O领域,并成为连接用户和商家的平台,但是2014年它的重点还是用户体验。

   到餐厅吃饭,你是否也有过相似的经历:进店落座许久,无论怎么催促却始终不见服务员拿来菜单;朋友聚餐,到点菜时都说“随便”,翻来覆去看着花哨的菜单却无从下手,而服务员正不耐烦地站在旁边……点菜,这个耗时长却又绕不开的环节,在“番茄快点”联合创始人黄炜看来,应该是件轻松而简单的事。

   “番茄快点”是一款基于餐厅定位而为用户自动生成推荐菜单的餐饮应用,有iOS和Android版本。它宣称能够“10秒点出一桌菜”:在确定好餐厅和用餐人数之后,选择“一键点菜”可以帮用户自动生成推荐菜单,如果不满意可以用手划掉或者“摇一摇”随心换出一组新推荐。遇到餐厅忙时拿不到菜单,还可以通过选择“看看菜单”在手机上浏览电子菜单。与纸质版不同的是,番茄快点依据以往顾客消费意见给出了点菜排行榜,同时附上了图片、价格和评价。

   2012年9月,在58同城工作的黄炜就与另外一位创始人陈璐商量想在餐饮O2O领域做一点事情,虽然这个这个领域已经有很多互联网公司,但是他们认为依然存在着许多可以发掘和成长的细分空间。已有的大众点评、饭本、美团等等在选餐厅、美食推荐和团购优惠方面已经做得不错,他们反复思考着还有哪些需求没有被满足:相比于寻找满意的餐厅和享受用餐过程,点菜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环节。恰好市面上也没有一款移动应用触及这一领域。于是,黄炜他们决定帮用户“点菜”。

   不像国内的大多数应用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找到类似的App,创业团队在iOS和Android平台上都找不到能够借鉴的产品,所以无论是设计、交互还是功能,他们都必须从日常的点菜和交流中找到用户的需求。

   “为了找到最符合用户需要的功能,在产生原型之初设计师们经常待在餐厅的休息区,观察顾客就餐的全过程,”负责产品和商务运营的联合创始人陈璐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点菜”是就餐过程里承上启下的环节。就整个用餐体验来看,选择什么样的餐厅决定了就餐的大环境,而点出的菜品质量直接影响到顾客对餐厅的评价。在商业流程上,从点菜的环节出发,向前可以覆盖选餐厅、预约订位、团购优惠等业务,向后也可以与客户端下单到店和在线支付对接。在黄炜看来,当初选择的这个切入点既是用户需求导向的产物,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未来公司拓展业务的平台。

   随后,他们在组建团队的同时也在进一步明确产品的定位、功能和方向。然而,做一款点菜App,首先需要大量的餐厅数据,包括菜单、价目、图片、评价,获得这些数据最简单又最传统的方式是与商户合作。然而只有20余人的番茄快点团队中多数是出身互联网公司的工程师,缺少在创始阶段迅速扩展商户数量的能力。没有强大的线下渠道,如何获取数据是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负责技术和App架构的黄海斌说,最初是依靠互联网各处抓取数据,再由程序人员对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和清洗——剔除不可靠的信息。另外,番茄快点在网页登录端也为商户留出了入口,注册加入的商户可以随时更新菜单样式和价目。

   尽管只是输出一份菜单,但智能点菜的后台系统需要复杂的算法对餐厅的菜品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再根据食材原料、菜系、荤素搭配等进行分析。番茄快点第一次为用户生成的菜单主要依据用餐人数和餐厅特色,还添加了价格上“更腐败”、“更实惠”和偏好上“爱吃肉”、“爱吃菜”的个性化选择,以方便满足用户自主搭配的需要。

   而在餐厅实地观察的时候,产品经理发现从进店落座到服务员来到桌前、从完成点单到菜品上桌,这些等待的过程会让一些顾客显得无聊而不耐烦,更多的时候大家会各自掏出手机,缺少与同伴的交谈。借鉴当下流行的桌游和手机端游戏经验,番茄快点配合点菜系统添加了“谁是卧底”的游戏界面,可以供多人就餐的用户互动打发时间。但目前这个功能在iOS版本上并未添加。

   在开发番茄快点时,产品团队将商户群主要锁定在客单价在50元至200元之间的,适合小型聚餐和具有特色口味的商家。因为,高档的餐厅会所基本已有按价位搭配好的菜品标准,而选择相对较少的快餐店看一眼就知道点什么,这些显然不在番茄快点的适用对象之列。而最典型的使用场景是:在一家新餐厅尝试推荐排行榜前列的菜品和到自己去过N次的餐厅用“小番推荐”点菜,快速寻找符合口味又没有吃过的惊喜。

   2013年3月上线时,番茄快点并没有在推广上投入过多的资金和精力。为了让一部分人率先将产品试用起来,团队选择了中关村一带白领聚集的区域进行宣传推广,获得了最初种子用户。而随后的小米应用推荐、苹果App Store的官方产品推荐让番茄快点有了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用户。同各个初创产品一样,2013年的主要工作依然是拓展用户量和完善客户端,现今用户量已将近百万。

   2014年,番茄快点将把更多精力放在扩展餐厅商户渠道上。团队正在尝试将一款面向商户的“番茄盒子”系统在部分店面进行推广试用,它的作用在于帮助餐厅更好地进行会员营销。借助番茄快点已有的用户群,番茄盒子希望优化就餐者成为会员的途径和优惠体验。特别是在转化会员方面,除了发放会员卡这种传统拓展方式外,可以将每一个打入电话咨询的顾客转变为会员,进而变成具有潜在消费可能的客户。不过,这个谨慎的团队暂时并不打算大面积把番茄盒子铺开,他们希望能够拿出更加出成熟的方案。

   目前“番茄快点”已经覆盖北上广深两万多家餐厅,北京地区有8000余家。但陈璐也表示,当前应用覆盖的餐厅数量还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对已经倒闭的和新开张的店铺更新不够及时,此外对菜品评价的准确性不足,两个问题依然是用户反馈的重点。

   在外界看来,同质化的竞争是对番茄快点最大的挑战。产品上线后不久,“淘宝点点”、“哗啦啦点菜”、“点菜宝宝”等同类产品迅速出现。“当初是一种非常矛盾的心理,如果不被更多同行关注说明我们对市场的判断出现了问题,然而大家跟进的速度之快让我们始料未及”,陈璐说。而事实上随着时间推移,各家在点菜业务之外已经走向了自己擅长的不同领域,或是倾向于外卖业务、或是发挥地域优势只服务本土餐厅,看上去的“点菜”App之间的竞争,实际上因各家定位不同而不存在正面冲突。

   但是,与这些“小应用”不同,百度地图、被腾讯投资的大众点评以及美团在餐饮行业都有着强大的渠道和产品能力,它们如果看好这个市场,会非常容易地进入。这是番茄快点最需要担心的问题。

   黄炜先后在百度的LBS和58同城的无线部门工作,而这次创业的种子资金也来自老东家58同城。

   他觉得,虽然商业计划中,将用户的点单直接发送到商家的客户端并且在App中进行支付是一个看上去完美的O2O闭环,但是在2014年,提高用户数量和用户体验仍是番茄快点最重要的工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正直播马来西亚航空飞机失联事件 专题
  • 体育湖人宣布科比赛季报销 3巨头65分热火负
  • 娱乐邓紫棋否认与制作人父女恋:笑笑就好
  • 财经专家:老龄社会养老吃饭靠国家改善靠自己
  • 科技IBM深圳罢工工厂半数工人离职
  • 博客马未都:写给下手打狗的人(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都叫兽”老师70年代人长90后脸
  • 钱军:如何拯救传统媒体
  • 徐洪才:从李克强记者会看经济政策
  • 管清友:李总答记者问的投资含义
  • 林采宜:网络信用卡是否好生意?
  • 陶冬:余额宝革命加快利率市场化
  • 叶檀:上交所找不到北 不靠谱突围
  • 皮海洲:A股发求救信号 救还是不救
  • 郭施亮:该不该鼓励优先股?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的焦点分歧
  • 吴晓波:北京没有“纸牌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