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零售业步入转型迷茫期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9月10日 14:19  《中国商界》杂志

  田力

  最近,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接连发布了《传统零售商开展网络零售研究报告2012》、《2011年主要零售业上市公司业绩情况介绍》和《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11-2012》三份报告,基本勾勒出了当下中国零售业的基本轮廓。

  据《2011年主要零售业上市公司业绩情况介绍》的报告显示,在统计的56家上市零售企业中,93%的企业去年营业收入较2010年呈现增长态势,平均增长率达到19.13%,超过去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1%的增幅。在净利润方面,87%的零售企业去年的净利润也呈现增长态势,平均增长率达到18.06%。

  两相对比,表面看来2011年零售上市公司的业绩都还不错。但细一分析,其实问题也不难看出。最起码净利润增幅与营收增幅相比是稍逊的。如果再与2010年的近36%净利润增幅相比,则就明显惨不忍睹了——下降近18%;全部样本平均净利率为4.11%,较2010年同期下降0.21%。

  重要的是,这种局面还一直延续到今年上半年,甚至情况更为糟糕。一直都被市场看好的苏宁电器(微博)日前发布的年中业绩快报显示,公司2012年上半年营收为471.9亿元,较去年同期的442.3亿元增长6.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7.4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滑29.49%。另一巨头国美电器(微博)情况则更糟。

  从已公布半年报的百货上市企业看,今年上半年行业普遍业绩下滑,营收和利润增幅缩小甚至出现负增长。商务部监测数据也显示,上半年全国3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增8%;上半年,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8222亿元,同比增长14.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2%,分别比去年同期放缓2.4和0.4个百分点。

  北京市商务委市场运行处处长刘健表示,上半年虽然节假日密集,但受到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实体店进店客流下降明显,传统零售业总体表现低迷。难怪《中国连锁零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报告2011-2012》显示,目前中国连锁零售业面临着成本上升不可避免、销售增幅减缓、商业地产过热和效率有待提升等诸多共性问题。

  面对这一局面,传统零售业如何应对成了接下来必须得思考并有所作为的课题。

  既然实体店销售低迷,那就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吧。这似乎已经成为业内的一个共识。因为从国际成熟市场零售业发展的规律来看,电子商务确实应该是个大势所趋。而且相比较欧美日韩等国的电子商务发展情况来看,中国的电子商务确实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或许正是基于此,截至目前,我国传统零售百强企业中有59家企业已经开展网络零售业务了。但据《传统零售商开展网络零售研究报告2012》的调查显示,传统零售商涉网整体上都不太乐观。

  该报告的主要起草人、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副秘书长杨青松表示,目前,我国大部分零售商只是将网站作为市场营销的补充手段,极少有企业选择对其倾力投入,大多数企业仍处于观望和谨慎态度。毕竟在中小企业居多的零售业,先不说大量的先期投入不说,就是动辄上亿的亏损,也绝不是儿戏。

  触网是趋势,但不是每个企业都玩得起的。尤其在产业和资本对接,一切都可以不再从零开始的年代。传统零售企业开始迷茫了。

  值得注意的是,真正让企业困惑的还不止于此。早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传导至中国实体经济时,业内专家就呼吁,中国零售企业要想改变毛利率低下、竞争力不强的局面,就一定要借机转型,改变联营制的盈利模式。尤其是在首都经贸大学陈立平教授关于“食利型”模式的论调引起业界广泛讨论后,回归零售本质,发展自营模式也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企业的高度赞同。关键是怎么转的问题。

  应该说在这方面,以苏宁、国美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企业作出了表率。2009年年底,几乎是不约而同,两大家电连锁巨头都开始了积极的尝试,只不过所采取的形势不太一样罢了。国美采取店中店的模式,而苏宁则以小面积的精品店在试水。不否认,截至目前,应该说尝试都不算成功,但两者都没放弃。尤其是苏宁,不仅在今年准备全面升级精品店模式,同时还推出了乐购仕等全自营的门店。甚至还将全自营模式纳入到了“新十年战略”当中。

  苏宁、国美等大鳄也都只是在尝试,更何况众多中小零售商,更不敢冒这个险。一个小小的促销员问题都屡改不掉,更别说整个的盈利模式问题了。也绝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这也难怪王府井百货高调宣布实行自采模式,结果也不得不从5%的小比例开始。

  正如北京当代商城董事长金玉华所言,“若想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一定要改变联营模式,但随之也会带来经营风险的上升。”金玉华说,百货企业自营将面临着人员成本升高、财务成本上升、库房和配送成本增加以及货品积压等诸多风险,因此,企业在转变经营模式时一定要考虑风险问题。

  金玉华认为,在百货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其实还是人才问题,尤其是培养买手方面,还存在体制、机制方面的障碍,增添了企业转型的难度。

  这些属于有了明确的方向,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去做,或者说需要付出时间或者代价去做的事。而还有一些方向都还不明确的事,更是让企业彷徨、迷惑。

  早在几年前,业界就都在探讨零售业“做大与做强”的关系,尤其是针对区域性企业而言。而其中多元化发展和多业态组合的发展,似乎也成了区域性企业发展的模版。像武汉中百、湖南步步高、辽宁兴隆大家庭等等。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郭戈平也曾专门论述零售业多元化时代的到来,并且多次强调多元化一定要立足本业。但事实上,从目前的多元化现象来看,进军商业地产面临困境,开发自有品牌也遭遇瓶颈,到底是走同业多元化还是异业多元化之路,是个问题。

  另外,几年前,全球跨国巨头和全国性企业主要还是在一二线布局,三四线城市只是象征性的战略落子。而现在,一二线布局基本完毕,三四线则成了它们重点布局的区域。在总盘子有限的情况下,区域性企业,尤其是区域性龙头企业,除了还在考虑到底是同业还是异业多元化的同时,还得考虑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坚守还是异地扩张。

  坚守,意味着有限的地盘和赤裸的竞争;异地扩张,可直到现在还鲜有成功的个案。相反武汉中百的重庆落子却成了一个尴尬的反面教材。尽管不能说失败,只是让好多原本想异地扩张的区域龙头心有余悸。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我们一直希望的零售企业国际化问题在短时间内恐怕也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景而已。截至目前,中国年销售额过千亿的零售企业也只有4家。而真正尝试国际化发展的好像也只有苏宁和国美。

  在这种情况下,或许只有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才能真正的“走出去”。这也刚好暗合了政府主管部门的发展思路。自2004年打造“流通国家队”以来,一直都没有放弃过。直到“国内贸易十二五规划”,也仍然延续了这一思路。但却遭到了业内专家的一致反对。政府的重心应在培育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上,而不是具体的企业的发展;国家的资源应该侧重在扶持中小企业以增加其活力,而不是强行捏合大型商业航母。

  争论仍在继续,但零售行业及其企业却在饱受煎熬。原本就备受冷落、任其自生自灭的零售行业真的需要一个正确的指引、合理的环境和公平的政策。期待中!

  相关组文:

  混沌零售业

  中国零售业步入转型迷茫期

  迷茫的自营

  零售业触网 爱恨交织

  西单触网路

  零售多元化应该何去何从

  坚守还是拓展是个问题

  左右为难下的政府作为

  被动的零售国际化

  中国企业走出去正当时

  大与小的权衡

  三重枷锁困住企业成长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 新闻日本政府敲定钓鱼岛“国有化”方针
  • 体育美网-小威决胜盘逆转阿扎四年后再夺冠军
  • 娱乐刘恺威反悔:说结婚是玩笑 杨幂嫁梦成空
  • 财经汽柴油价格今日或每吨上调500元
  • 科技美计划造星际飞船 宇航员有去无回
  • 博客《中国好声音》黑马 《好声音》咋吸金
  • 读书令日军胆颤十大名将(图) 日对中国的积怨
  • 教育旁听生的名校求学记 那些年难忘的老师
  • 育儿双独夫妻生二胎未申请被罚7万元
  • 健康到底谁有可能自杀? 中药泡脚药方大全
  • 女性囧脸包添新成员 盘点7种最短命护肤品
  • 尚品经典秋色怀旧腕表 中秋赏月高端酒店指南
  • 星座测试恋爱潜规则 星座首页改版
  • 收藏1953年茅台拍出53万 野山参叫价千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