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富士康应该浴火重生

  “富士康应该浴火重生”

  一位前主管口述两家台企的社区管理比较

  文 | 本刊记者  丁伟

  编者按:

  早在21年前,他就从台湾来到了大陆,在目前全球最大的运动鞋制造商裕元做高级主管,见证了台商的变迁,有管理10万多人工业社区的经验。裕元(母公司宝成集团)是制鞋业的“代工之王”,主要生产Nike、Adidas、Reebok等世界品牌,大陆地区有30多万人,在珠海、东莞、中山、昆山等均有工厂。

  2007年初,他到富士康担任后勤高级主管,具体负责后勤采购、员工食堂、运输车辆及员工班车等。他最奇特的经历是某女明星到访富士康,他因为安排的饭菜口味令客人不满意而受高层批评。2009年初,他离开富士康,目前在东莞做企业高级顾问。

  “范式转换”是美国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提出的著名理论。我认为,富士康原来的管理方式已经到了要调整的阶段,需要转换新的范式(paradigm,台湾译作典范)。环境跟人都在改变,如果你调整得太慢,自己企业的模式没有转变过来就有可能陷入危机。

  我读的是东海大学社会学,硕士论文写的就是制造业工人的社会网络。我先在彪马的代工厂工作了3年,裕元要在大陆投资建设,我就跟着来了。我们比富士康来得早,它1992年才到深圳龙华设厂,1999年员工也就2万人,而裕元已经20万人了。

  有一次,郭台铭带着原配夫人和几个干部来拜访裕元总裁蔡老板(蔡其能)。因为我是行政主管,我就带他们参观。郭台铭问,你们传统产业怎么会有办法管到十万个人?如果IT产业也做到十万人,我们的产值可能就是你们的十倍哦。我说,采用社区化管理。后来富士康也做社区化,福利很多,甚至帮员工洗衣服,但是它并没有注重融入“社会人”的因素。

  你没办法想象,40万人工业园区的宿舍由一个部门来管理是否合适?富士康每天招聘三四千人,能把工人对号入座已经不错了,你生病的时候,7个室友没有一个认识的,你躲在门后哭谁管得到你?很多工人的状态是上班时很冷漠,下班后回到“都市的丛林”……

  我们专门对比了一下富士康和裕元的社区基础设施:两家都有邮局、图书馆、篮球场;网吧、电视台,富士康有,裕元没有;幼儿园,裕元有,富士康没有;富士康有诊所,裕元有医院;裕元还有员工义工、社团。富士康社区化的管理其实差不多了,但它没做完善的搭配,福利没能有效转化成员工的凝聚力、安全感、归属感。

  在裕元,一个厂有8条生产线,像耐克、阿迪达斯的车间都是独立的,有各自配套的餐厅、宿舍。这不光是工厂自己的要求,而且是来自上游品牌商的要求:如果你不遵守,你可能会丢掉订单。

  品牌的影响力是绝对不能漠视的,它对于代工厂的行为规范是“天条”,要求你加班不能超过几个钟头,几个人住多少平方米空间,要跟工会怎么样互动……被它查到你就惨了。只要有员工伤亡,我们都要报告耐克广州总部。它的行为准则里面安全第一,第二是健康,第三是环境,有的标准甚至比中国法律要求的还要高。

  我到富士康以后,就很纳闷为什么传统产业(制鞋其实也是高科技)能做到高标准的生产行为准则,反而高科技产业(其实也是组装业)做不到?最近乔布斯的谈话相当挺富士康,令人有些失望。今天只有品牌站出来,才能引领代工厂一起做所谓典范的转换。但索尼、诺基亚、戴尔、苹果对下游工厂似乎并没有压力及补贴政策……

  当年耐克、阿迪达斯其实也是被迫的。1995、1996年,在反全球化的浪潮中,媒体揭露这些一线品牌背后的“血汗工厂”,雇佣童工,超时加班,居住环境恶劣……为了维护好自己的品牌形象,耐克们开始强调SER(社会环境责任),并严格要求下游工厂。我参加了耐克亚太区的培训,对于耐克的决心和力度,震撼很大。

  1996、1997年,我们在工厂里推行一系列行为规范,每个分厂都要有一个SER经理,真的非常辛苦:每一季度都要评比,得分差的就会丢失订单;不能超时加班,但订单还要在一定的时间完成,这对技术和生产部门冲击很大。耐克说,给你们补贴,这些管理成本可以反映到报价里,每天的产量从以前大概2500双降到1800双,但要提升你们的技术和工人的素质……像很多福利设施、大型污水处理厂等投入的成本,耐克也都照单全收。

  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我觉得员工上升到一两万人的时候管理是最难的,企业已经成了一个小社会。所以你的管理方式要改变,裕元15000人的时候,天天有人生病送往当地医院,我们就建立了自己的医院。当更多的干部有了小孩,我们又建了幼儿园。我们还提供了舞台,每周六文化广场上有很多员工表演。我曾经每年印5万册员工在车间的挂历,他们买了寄回家,“我在耐克鞋厂做事”,很有荣耀和归属感……很多员工在这里一待待十几年。这种家庭的feeling,我在富士康看不到。

  我到富士康是一种机缘。在1999年那次接待郭台铭来访之后,有一次,富士康员工对食堂不满意(他们包吃包住,伙食标准比别的企业高),有位高级主管来找我聊天,我就分享了一些经验。后来我离开裕元,自己开了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富士康中央总务处有一个经理位置,就请我去了。

  我在富士康具体管的是办公用品中央采购,管40万人吃饭的食堂,管所有运输的车辆,管350辆员工上下班的班车。但刚开始几个月我很难适应那儿的文化。主管提醒我,“你到这里来就不要讲裕元怎么样了”……

  当然,富士康也做社区化管理,也有SER,也做很好的培训,但它大的程度已经超过了自己的负荷能力。人家怎么称呼郭台铭是成吉思汗呢?他最厉害的是并购,但缺乏统一的文化来融合很多的生产事业群。每年鸿海的尾牙宴很轰动,但员工记忆最深刻的,是费玉清、张惠妹带走了高价出场费。有人为郭董叫屈,“他真的投入很多,他花很多钱,他也很有心,但是这样的方式是否能反映出员工的真正需求呢?”

  很多人见识过郭台铭的个人领导风格。有一次,台湾艺人白冰冰到裕元大陆厂,蔡老板让我带她到厂里餐厅就餐,说体验一下,这是她人生难得的经历。而在富士康,郭台铭请某女明星到访,主管让我派厨师到她家里,跟阿姨学做上海菜……结果却因为口味不太对,我被主管叫到办公室痛骂了一顿。

  还有一次,郭台铭到山东出差,吃了一碗打卤面,说很好吃。一位副总又派人坐飞机去拍照片,回来调给他吃……你说我们这些做高级主管的,天天为了吃费心思,哪一天出问题就得挨骂,这种管理方式是否需要转变?

  抛开个人风格不谈,十多年前,裕元在耐克的驱动下已经转变了管理典范,你跟今天的富士康做一下对比……富士康要浴火重生,客户品牌必须要跟制造商一起来做典范再造才有可能。

  对于大陆企业来说,富士康的例子绝对不会说类似的问题就不会在你的工厂发生。这个时候,中国的企业家应该从富士康事件跳脱出来,如果你跟它很像,或者还向它的方向走去,提前转换自己的思路跟典范,意义就在这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