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投资与合作》:华兴资本 深耕客户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31日 21:48  《投资与合作》

  华兴资本  深耕客户

  对于过去的2009年,华兴资本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包凡的评价是“马马虎虎、不好不坏”。“2009年上半年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司业务量有所减少,略显沉寂;不过到了下半年就有了明显的提升,有点井喷的‘味道’,仅2009年12月就宣布了四五个案子。”包凡表示,“从业绩角度,也许2009年并不是华兴资本历史上最好的一年,但整体上看来华兴在兼并业务、人民币基金、医疗领域也取得不少突破。”

  2009年,令包凡颇为兴奋和欣慰的是他们帮助中国企业成功实施了“走出去”战略。以往华兴资本所做的兼并案例一般是在中国境内的,或者是代表境外的公司收购境内的资产,但此次不同,几经努力华兴终于帮助上海锦江集团与一家美国房地产投资基金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到美国成功收购了一家做酒店和物业管理的上市公司。“这个案子涉资近3亿美金,也是华兴一个历史性的突破。证明中国企业可以走出去,而我们华兴也有能力帮助企业走出去。”包凡表示。除此之外,在帮助企业向人民币基金融资方面,华兴资本在2009年也开了第一单。以往华兴所做的融资案例一般是美元基金,2009年9月华兴作为迪安诊断(国内一家试剂外包公司)的财务顾问,助其成功融得一笔人民币投资。包凡认为,申报等,我们还可根据需要为企业提供融资帮助。”

  另一件令张利国记忆犹新的“2009最难忘的事”则和新疆有关。据介绍,国枫律所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西部区域的业务拓展。“一方面是相应国家政策的号召,另一方面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西部是一般的律所不十分关注的区域,拓展空间较大。”张利国表示,于是国枫律所除了在主要业务上抓住重点,在西部战略上也提早布局。经过多年积累,目前已有数家新疆的大公司成为国枫律所的客户,如美克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等。而且仅2009年就有两家国枫服务的新疆企业顺利通过中国证监会审核,分别是新疆西部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新疆北新路桥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在2009年新疆“7·5”事件之后,新疆地区有一段时间通讯、网络服务中断,不能传送及收发文件。“为了不影响业务,我们曾多次派律师去新疆开展工作,我本人也去过。”张利国回忆道,“在工作上,我们必须做到专业、训练有素。”

  上世纪90年代成立,2005年实现成功改组的国枫律师事务所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在上海、西安都设有分支机构,有近200位律师从业人员,也是Meritas国际律师组织唯一一家中国会员单位。至2009年,国枫律所已为80余家已上市公司提供常年法律顾问服务,为数十家拟上市公司提供专项法律服务,为近20家已上市公司提供并购、重组专项法律服务。

  “2010年我们计划在广东、福建等地再设立一些分支机构,继续扩大规模。下一步国枫将逐渐从专业性的律所向多层次、综合性律所过渡。”张利国表示,“以前我们在公司证券、金融法律、外商投资、收购及兼并等业务上比较突出,2009年底我们新增了与知识产权、反垄断反倾销、竞争法等相关部门,将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2010年我们计划在广东、福建等地再设立一些分支机构,继续扩大规模。下一步国枫将逐渐从专业性的律所向多层次、综合性律所过渡。

  忧思

  似乎每次市场火热的背后都蕴藏着巨大的危机。

  1994年Mosaic浏览器和World Wide Web的出现,将互联网行业带出水面,随后几年,互联网公司上市大潮涌起,股价飞涨,这使得风险投资家们疯狂出手,市场一片繁荣。但这片繁荣并未持续多久,2000年3月,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攀升到互联网泡沫的顶点5048点,同时也引发了泡沫的破裂。此后的数年,互联网行业和风险投资行业都被迫消化自己酿成的苦果,沉浸在一片萧条之中。

  与此类似。2005年,私募股权投资领域进入快速扩张期,数百亿美元的收购大单频频出现,为争取更多大额的收购项目,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们不惜冒险使用高杠杆率来完成投资,金融领域一片火热,几乎所有的投资人都非常有信心的表示,私募股权投资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可能是繁荣的景象再次蒙蔽了市场参与者的双眼,风险再次被忽略,两年后殃及全球的次贷危机砰然爆发,此次全球经济陷入萧条。

  这两次危机教会了我们最重要的一课——风险管理。越是在繁荣时期,越是要注重风险管理。良好的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决策错误的几率和避免损失的可能。

  新年伊始,经过一年的复苏,国内各个市场又重现了繁荣的景象,B2C市场出现了中国本土搜索巨头百度与日本电子商务网站乐天联手斥资5000万美元打造的超大型综合类B2C网上购物商城;房地产市场在一片抨击声中依然走势坚挺;中国乳品行业在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冲击后,再次起航。

  在经历了一系列繁荣过后的萧条后,市场还会像以前那样一遇热便膨胀吗?膨胀过后是否又是新一轮的泡沫破裂?这不由使我们忧思起目前市场火热的表象下是否依然隐藏着不为人注意的陷阱和危机。

  视频网站的版权博弈

  文 何莎莎

  2009年一笔一笔重金接连砸入视频网站领域,行业的发展似乎渐入佳境,但整顿BT类网站所产生的蝴蝶效应,也给“内容为王”的视频网站敲响了警钟。视频网站未来的道路未必好走。

  2009年视频网站行业内的融资事件不断发生。先是凤凰卫视旗下的凤凰新媒体公司获得晨兴创投、英特尔投资以及贝塔斯曼基金共计2500万美元的注资;随后视频网站优酷网宣布已经完成第五轮第一笔总计4000万美元融资,本轮的第二笔融资也正在商榷,资金规模计划在4000万美元范围之内。而行业内最惹人眼球的莫过于盛大旗下的华友世纪与国内视频网站酷6网之间的股权合并,后者将所有已发行股本悉数出售给华友世纪。

  而在岁末年初,竞争激烈的网络视频行业再次加入了几个重量级的选手。伴随着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声势浩大的成立,各地广电集团不甘人后,纷纷试水网络电视台,加之百度组建视频公司的消息,让尚处在混沌状态的网络视频行业更加混乱。

  “内容为王”的视频网站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也许作为后起之秀的美国Hulu网站有些借鉴经验,正版的内容、合理的商业模式开发是Hulu在收入上超越老大哥YouTube的竞争优势。中国网络视频领域中的公司也在向Hulu学习,目前搜狐网已经停止了其视频分享业务,专做正版视频业务;优酷网继续增加正版剧集以及电影的资源储备;而土豆网已在内容建设方面花费了千万美元级的资金,并且后续资金支持也将不断投入,所有资金将主要用于购买正版的影视片资源。

  目前国内的主要视频网站已经度过了原始积累的阶段,开始真正购买版权走正版路线。然而现阶段面对正版内容版权费用越来越高的情况,做强内容可能会是视频网站赖以生存的根本。

  视频网站要逃脱版权之争的出路大概会有三个方面。第一种可能是,中国网络电视台提供内容,而视频网站作为前者的渠道商。这与北京奥运会期间,央视网与四大门户网站的关系相似,央视网将奥运转播权“转卖”给四大门户,而四大门户需要为此内容而买单。

  第二种可能是,视频网站要依靠自身的力量投入视频创作,事实上目前这种趋势已经出现。以土豆网为例,联合了中影、中移动的力量,三家共同合作推出新媒体剧《Mr。雷》,这部为3G时代量身定做的媒体创意新剧将在中国移动手机与土豆网共同播映。而乐视网也不甘人后,在2009年投资了科幻大片《机器侠》。据悉2010年乐视网将在强化内容正版化方面投入超过1亿元,主要用于独家热门影视剧的购买,以及和影视公司进行内容合作等。

  第三种可能是,通过与国内外内容提供商合作。根据中国网民在视频网站上的消费习惯来看,主要是因为网上有国内外热播的电影和电视节目,还有那些无法通过电视及时观看到的节目。因此,视频网站及时获取最新的热播节目成为重点之一。

  2009年,网络视频广告20%的增长率让各界人士都看到了网络视频的价值。然而想要经营好一家视频网站,还是有很大难度的,因此视频网站想要吸引大量用户并最终留住用户,其关键在于做好内容。

  3G回报何时到

  文 裴瑜

  无论是人类的欲望促生了3G的到来,还是3G的发展满足了人类的欲望,反正3G已经“浓墨重彩”地登上了历史舞台。据相关行业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超过80%的运营商都在提供3G服务,全球3G用户已超过8.85亿,年增长率超29%,更有机构预测2013年全球3G用户总数有望增至24亿左右。

  期盼了多年之后,中国的3G也在2009年华丽亮相。2009年1月7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分别发放了3G牌照,三家运营商分别于2月、4月、10月开始3G网络的正式商用。

  国家对3G产业的支持显而易见,而风险投资领域对3G的热情与关注由来已久。3G门户、掌上明珠、随手互动、尚邮、VIVA、UCWEB、易查、易搜、网秦科技等诸多公司都曾获得投资,涉及手机门户、手机游戏、手机邮箱、手机阅读、手机浏览器、手机搜索、手机杀毒、手机导航等多个手机内容及应用领域。

  据相关研究机构数据显示,仅2009年11月,中国电信及增值行业创投市场共披露的投资案例就有4宗,环比增长 100%,投资金额1900万美元,环比增长65.8%,连续三个月规模环比涨100%。风险资本对3G的追逐可谓“如火如荼”,而 3G产业的升级则带动了信息通信、商务金融、文化娱乐等各方面的业务应用和创新,推动了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发展。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坦言自己对于3G风险投资的隐忧:“3G的发展虽然是大势所趋,但过度、盲目的资本挺进也将在市场中造成不小的泡沫,高投入并不意味着高回报。另外,在手机内容领域,未来随着技术改善,互联网与手机比较容易直接嫁接,互联网的内容直接延展到手机上,那么单纯做手机内容的企业将面临巨大压力。当泡沫破灭、危机来临,许多与之相关的企业会迎来波谷期,而新一轮的洗牌就将到来。”

  在互联网视频企业遭遇政策、版权、高昂成本等系列发展瓶颈之后,以前专一做手机视频领域的企业也开始遭遇发展的“寒冬”,包括一些曾获大笔风险投资的企业;手机交友领域在目前发展得也较为“黯淡”;只有手机游戏、手机导航、手机广告等领域部分企业现金流情况良好。据相关手机网游公司负责人介绍,该行业部分企业年营业额已逾千万元,有的于2009年上半实现了盈亏平衡。

  3G用户数的不断增长也许能为产业链上下的企业带来继续憧憬未来的勇气。工信部在2010年初“晒出”三大运营商2009年“3G成绩单”: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为3G建设共计投资1609亿元,截至目前中国3G用户总数已超过1325万户,更有机构预计2010年底将达到8000万户。

  2010年虽然3G网络、应用和终端三大瓶颈都将得到一定缓解,但资费过高依旧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而如何快速地提升3G用户数,至今仍是摆在电信运营商面前的一大挑战。虽然有市场研究预测2010年中国3G业务收入将达到318亿元,但相比每年过千亿元的资金投入,整个3G产业依旧是“入不敷出”。高速发展的中国3G何时真正步入“盈利”时代,似乎也并非指日可待。

  B2C 光环下的隐忧

  文 严彦

  2010年新年伊始的一则新闻,注定了在2009年就备受关注的B2C行业在新的一年里会继续“火”下去。

  2010年1月27日下午,百度与日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乐天联合宣布,将在未来三年斥资5000万美元组建一家合资公司,打造面向中国用户的超大型综合类B2C网上购物商城,并有望在今年下半年正式上线“开张营业”。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之所以从搜索引擎向电子商务扩展,想必一定是嗅到了获利的空间和发展的机遇。易观国际的资料显示,2009年第四季度中国B2C网上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到79.2亿元,环比增长30.7%,而2009年中国B2C大盘则高达220.2亿元。

  一向嗅觉敏锐的投资人怎会错过其中机会。无论是哪个B2C细分行业,都有投资机构涉足的影子。如鞋类B2C领域的好乐买在2009年11月获得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投资;女性消费品领域的麦考林曾获得今日资本、联创策源共计8000万美元投资;孕婴童市场的红孩子获得了先后三轮共计3000多万美元的投资,其同行乐友也获得了三轮共计数千万美元的投资。

  依靠着众多资本的支持,圈内流传着“2010年将是电子商务爆发的一年”的说法。但是B2C行业中潜藏的问题并不少,同样也不容小觑。

  电子商务的最大死穴在于它的信誉问题,尤其对于知名品牌。所以,建立良好的售后保障体系对于加强消费者的购物信心,以及促使他们产生尝试购买的意愿有重要的作用,这也成为B2C行业取胜的法宝。

  B2C企业在库存方面的把控也是考验公司运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曾经PPG的教训应永记心间。一方面,库存量很大会造成货品的积压以及资金无法回笼等问题,另一方面理想中的“零库存”也并不容易实现,需要供应商提供良好的供货渠道。如何在两者之间保持一个平衡,也是企业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另外,中国不成熟的物流体系成为制约B2C行业发展的一大弊端。物流作为沟通B2C企业与消费者的“桥梁”之一,对用户体验、满意度及用户黏性的影响非常大。中国目前的B2C公司大多采取物流外包的形式,企业自身无法管控,配送不及时等问题时有发生。此外,外包物流的配送员对配送产品的特性并不了解,由于配送途中疏忽导致产品损坏的现象经常出现。与美国、韩国等电子商务相对发达的国家相比,物流行业的落后是制约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通过自建快递公司,实现企业对配送周期、配送质量以及配送成本进行有效控制,与库房作业做到无缝连接,最终实现“自卖自送”,是B2C行业需要抢占的“先机”。

  规模与盈利的博弈,也是对B2C产业的巨大考验。从母婴用品起家的红孩子在创立一年就实现盈利的B2C企业毕竟是少数,如今当当网和卓越网这些老牌B2C还在苦苦挣扎,仍未跨过盈亏平衡线,即使是目前号称中国最大B2C公司的京东商城,也面临“盘子越做越大却一直无法盈利”的尴尬。业内分析人士指出,B2C行业的运营成本极高,在很长时间里都难以盈利。

  这些B2C光环下的隐忧,成为B2C要快步向前的必经考验。在B2C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应该借用股票市场那句箴言时刻提醒大家:“行业有风险,入市须谨慎”。

  地产上市 看上去很美

  文 严彦

  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走出了一波极具戏剧性的行情:年初低迷、年中疯狂、年底则恐慌,短短一年内中国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发展态势。而在资本市场中,地产股的表现也是扑朔迷离,让人摸不着头脑。

  在研究机构总结的2009年VC/PE支持的中国企业境内外IPO融资十强中,地产股就占了一半的席位。从表面上来看,地产股的争抢上市加上融资额的居高不下,会令人产生“地产盛世”的幻觉。但仔细分析,则会发现一切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美丽。

  2009年上市的地产股票接连遭遇“破发”窘境。2009年9月30日,华南城(01688.HK)上市首日收盘报1.62港元,较招股价2.1港元大跌22.86%,为香港有史以来上市首日表现最差的新股之一。无独有偶,2009年10月2日挂牌的恒盛地产(00845.HK),开盘报3.59港元,盘中跌幅收窄,收盘仅报3.76港元,较招股价4.4港元跌15.5%;而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的宝龙地产(01238.HK),虽然涉险躲过“破发”命运,但定价也难逃缩水。

  不过,尽管房企近来频频“破发”,似乎不再受投资者追捧,但后来者仍然前赴后继。房企们,意欲为何?

  “对赌”是原因之一。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一些房企因与机构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在债务偿还及盈利目标的重重压力之下,尽快上市融得资金是摆脱困局的最好方式。对于搞不好还要丧失企业控制权的众多房地产企业来说,“融资”成为头等大事,又岂在乎一时的股价波动。

  对赌了就必须上市,没上市又希望上市的,某种程度上也需要对赌。动辄几亿元、几十亿元的资本运作,频频出现的“地王”一次次验证着房地产并非一般的小型资本能驾驭得了;而投资机构也看重房地产的高额回报。因此,房地产企业与投资机构的联姻也是自然而然的事。联姻是相互信任,对赌则是相互制衡。

  2009年的楼市回暖速度较快,房地产似乎迎来春天。“但根据协议内容,房企的销售回笼资金是被锁定的,不能用于继续扩张。”该知情人士透露,“这是风险投资商对于自己的一种风险规避,如果企业将来无法支撑下去导致破产,至少还有现金可拿。”

  在刚刚完成第二轮融资、近期计划登陆A股市场的大连万达的对赌协议中,我们就发现了这样苛刻的条款:如果无法完成“2009年净利润达到30亿元的水准”,及“2010年底完成上市”的任一条件,万达将按照年收益率18%的标准返回资金及利息。

  由此可见,风险投资商的介入,虽然在短期内为房企带来的是雪中送炭的温暖,但同时附加的压力则更大。房地产行业的融资并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但是2007年开始的疯狂拿地导致的资金链紧绷加上房地产市场的跌宕起伏以至于资金回笼艰难,都压得房企喘不过气来。无奈之下也只能接受苛刻的对赌协议以解燃眉之急。

  券商直投 痛并快乐着

  文 何莎莎

  创业板的推出,不仅造就了一批明星企业,还将原本在VC/PE市场上默默无闻的券商一下子推到了资本市场舞台的中心,成为了聚焦镁光灯的主角。券商直投的“直投+承销”业务模式在创业板中初战告捷:中信证券直投子公司金石投资参股的神州泰岳和新松机器人两家公司,以及海通证券直投子公司海通开源投资的银江电子荣登创业板,随后国信证券保荐的两家创业板公司——钢研高纳金龙机电也顺利通过IPO申请,作为两家公司的保荐机构,国信证券旗下的直投机构国信弘盛还是这两家公司的投资人。不久之后,国信弘盛投资的阳普医疗也获得了首发资格。

  然而尽管券商直投将作为VC/PE的竞争对手迎来大发展,但是在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能够忽视的问题。“目前许多创业板公司的市价已经是直投机构投资价格的7-9倍,但是过了锁定期之后,还不能够判断股市是处于牛市还是熊市,因此券商直投参股的公司到底有没有发展潜力,最终的收益能够达到多少,都还是未知数。”业内有人如是说。

  尽管券商直投相比较于传统VC/PE拥有着保荐的优势,但是券商直投目前在VC/PE市场中的规模还不大,在截至目前的上市公司中,有着券商直投身影的公司依然屈指可数。为何被证券机构如此看好,但是券商机构的直投业务开展企业仍然步履蹒跚?根据监管部门对于券商直投业务的要求来看,初期只允许券商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而投资额度的上限是净资本的15%,这一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券商迅速开展券商直投业务的最大限制。尽管如此,随着券商直投门槛的进一步扩大,直投规模已经有所扩张,根据数据显示,按照实际项目的投资比例上限不超过净资本15%估算,在2008年底券商可投入直投业务的资金已经达到233亿元。

  而事实上,另外一点对于券商的限制不是资金少的问题而是投不出去的问题。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券商直投主要投资在中后期的项目,Pre-IPO项目的市场本来竞争就十分激烈,因此进入难度比较大,而就目前来说券商的人才储备主要是投行而不是投资人才,因此他们的行业地位并不需要被过分夸大。

  实际上券商直投的人才和体制是他们的重大隐患之一。通常在券商直投机构中,资深投资经理、研究副总监一类的中间梯次人才拥有很好的待遇,反而是对于高级人才的激励并不令人满意。由于绝大多数券商是国有资本控股,因此尽管年薪较高,却没有令人满意的业绩激励幅度,相反在创投公司中只要投资项目得当,必然能够获得高回报的收入。

  券商直投的发展必定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未来对VC/PE行业能产生多少的影响目前还无法定论,但还是希望券商直投能够健康发展,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的竞争和促进。

  民营创投的明天

  文 杜萌

  曾被冠以“民间创投第一人”的浙江红鼎创投董事长刘晓人在2009年5月4日因涉嫌非法集资2.15亿元无力偿还而主动自首;紧接着5月10日,汇乐集团董事长黄浩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警方带走。两名曾经非常高调的“民营创投”管理人先后出事,一时间把正风光的民营创投推上了“风头浪尖”。不过此次事件的发生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去“伪”存真、严于律己、严格监管也许才是未来民营创投良性发展的方向。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强大及越来越多资金雄厚的民营企业的涌现,本土创投的民营化是大趋势,也将成为中国创投行业一股非常重要的力量。然而,由于中国整个创投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法律法规暂不完善,所以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就出现了一批游走于法律边缘的“伪创投”们。

  以刘晓人为例,他在社会上集资2.15亿元,大量的款项却被用于偿还高额利息、高息放贷给一些民营企业,并进行一些房产投资等。刘晓人基本没有做创投该做的事,他所做的是一个别样的创投。

  中国的民营创投最早出现在2000年,那时为了赶上炒得火热的创业板,很多民营资本蜂拥而至,谁料创业板迟迟未开,活生生拖垮了很多带有投机性质的民营创投。然而,随着2006年外资创投的风生水起以及2007年A股市场的火爆,加之江浙、福建、广东一带的民间资本一直在寻找新的投资机会,于是民营创投开始遍地开花。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11月,在总共募集的90支人民币基金中,91%为民营创投,投资项目数量占全国总投资项目的60%,达到234宗。

  中国的很多民间资本只是看到了创投行业表面的光鲜,却在对创投行业还不知之甚解的时候就杀入这个高风险行业,造成了目前民营创投的混乱现象。究其原因,其一,法律规范的欠缺,监管力度不够;其二,很多民营创投的运作并不合乎行业规范,LP和GP身份不明确,并且在投资范围上也有不合规范的地方;其三,缺少成熟的LP,很多LP并没有对GP进行认真的调查评估,也没有对创投行业的运营模式进行研究,就把钱了砸进去。

  虽然目前有些民营创投确实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民营创投存在的意义并不能被抹杀,我们在不和谐的景象中也看到很多正规的民营创投正在探索更多的发展模式,比如签约政府引导基金、与国有背景的创投机构进行合作、委托银行进行资金托管等等。如2007年11月成立的浙商创投,合作机构里就包括了凯雷和贝祥投资;2009年2月10日,浙商创投又与国开行浙江省分行签订战略协议,通过债务融资以及股权投资互补的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于2009年开始实施的《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要求国有创投公司(即国有股超过50%)需要将上市公司的10%股权转交给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这在创投行业引发了“国有创投”转身“民营创投”的现象。

  民营创投“去国有化”也是有意思的现象。2009年9月,深创投完成了新一轮增资扩股,注册资本从16亿元增加至了近19亿元,其中60%由外部民营增资扩股,40%向原有股东配售。增资扩股后,虽然深圳市国资委第一大股东的身份不变,但国资委通过直接和间接形式持有的股份比例将下降到50%以下。其实早在深创投之前,上海联创和中科招商等机构就已经完成了“去国有化”的历程。

  可以预见,民营创投必将成为未来创投行业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但民营创投若想长久的良性发展,更要注意加强投资流程的监管、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着眼长线投资、控制资金募集及投资速度,从实际能力出发选择对熟悉的行业进行投资。

  乳业市场重燃“战火”

  文 裴瑜

  自2008年9月中国乳制品行业爆发“三聚氰胺”污染丑闻以来,国内不少乳制品企业相继被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专项检测报告“拉下水”,而这些公司乃至整个乳业的产业链也不得不面临严峻挑战:消费者信心普遍下降、奶业市场整体萎缩。丑闻之后的一年内,除了已“无力回天”的三鹿宣布破产以外,国内其他一些知名乳品企业通过重组或战略融资等方式,纷纷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锦绣前程”。而原本因“丑闻”而“灰头土脸”的中国乳业,似乎也因资本市场的“怜惜垂爱”而“重绽光芒”。自2009年6月至9月以来,现代牧业、蒙牛乳业、飞鹤乳业、雅士利集团等接连获得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注资,整个产业似乎焕发出一股重整旗鼓、蓄势待发之势。

  据公开报道,2009年6月15日,美国私募股权基金公司KKR宣布最终完成对现代牧业的多轮股权投资,投资总额为1.5亿美元。据业内人士估计,KKR在现代牧业共持有20%-40%的股权。通过与KKR的资本合作,现代牧业将在未来几年中再构建20-30个大型农场。

  2009年7月6日,蒙牛乳业通过向中国粮油食品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和厚朴投资管理公司发行新股及出售老股的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中粮及厚朴将投资61亿港元。交易完成后,中粮及厚朴将通过其设立的合资公司持有蒙牛乳业20.03%的股份,成为蒙牛乳业第一大股东。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食品企业飞鹤乳业在2009年8月13日也宣布通过向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定向增发210万股普通股,获得后者总额为6300万美元的融资,红杉中国将获得飞鹤乳业10.5%的股份。红杉中国首次投资上市公司,就将目标锁定在乳业市场。

  而随着雅士利集团与凯雷、复星集团2009年9月20日在广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完成增资入股后,凯雷和复星将分别持有雅士利17.3%和6%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和第三大股东,注资额合计超过9亿元人民币。

  抄底也好、看中增长性也罢,众多资本又开始重新追逐乳业企业,重燃资本“战火”。然而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引进新战略投资者的各大乳品企业是否能够力挽狂澜切实把握自己未来的命运?答案似乎并不清晰。尤其是备受业界争议的央企中粮集团携手厚朴基金入主蒙牛事件,有人认为中粮集团以建全产业链为名,将居于垄断地位所获的巨额利润投入乳业,不仅有碍行业竞争,上演了“国进民退”交易,也很可能陷入逐渐获利甚微的尴尬之中。

  而目前乳业的发展现状也并不乐观。据了解,当前乳品行业终端消费依旧不畅,原料奶粉和鲜奶价格一直低位徘徊,原料奶粉大量积压局面也没有改观,婴幼儿奶粉市场恢复最多五成;而2010年春节前夕,伊利、蒙牛、光明还分别发布了预亏公告。有专家预计,2009年奶业市场虽然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市场整体恢复需要两年以上。

  解不开的团队迷局

  文 何莎莎

  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到底有多重要?

  当年曾经各自掏出4万元共同奋斗起家的两名真功夫创始人从争执发展到大打出手,曾经吸纳800万美元风险投资的分贝网创始人兼CEO郑立涉黄被捕,曾经创造了创业“神话”的PPG创始人李亮远赴美国躲避媒体口诛笔伐,曾经被誉为“80后”财富新贵的Mysee网站创始人高燃因其极端做法被投资人赶走……这些曾经的“创业英雄”怎么了?他们是否被捧得过高?作为投资人,到底在投资时要考察创业团队的哪些特质?

  一个创业团队,其构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某个创业项目的发展与成功。其一,团队中需要有“智多星”提供创业的概念与盈利模式,其二,团队中需要有“执行者”去付诸实施,其三,团队中还需要有“推进者”不断的激励团队。即使没有一个人可以是全能的,但是一个团队却可以是完美的,因此投资人在投资时最为关注的就是创业团队。

  “在中国,投资就是投人。做投资确实是非常需要注重这一点,特别是对于投资早期企业,不是完完全全从回报来看,首先要看人。”曾经为Mysee网站高燃所苦恼的北极光创始合伙人邓锋表示,“现在北极光很强调对于人的尽职调查,我们会观察他与他的同事、妻子、部下的交流,考察他的过往历史,曾经的失败是什么原因,成功又是什么原因。”道德风险对于每一个创业者和投资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在商业上冒着风险去追求短期利益,最终都会得到惩罚,本文开篇说述皆是如此案例。

  面对如此重要的创业团队因素,风险投资如何避免团队风险?同样遭受过创业者诚信问题困扰的IDGVC创始合伙人熊晓鸽也有一套自有降低风险方法。“首先,我们会对被投资企业的创始人进行调查,通过他的很多朋友了解他;其次我们也会考察整个公司管理团队的整体素质。”作为一家创业投资机构,仅仅依靠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所做的尽职调查是不完整的。

  在众多希望融资的创业者中,判断一个创业者是否真的将做好企业作为理想是十分关键的,今日资本合伙人徐新自有一套识别标准。“我们投资的一般是处于成长期的企业,从中可以看出很多问题。首先,如果创业者把自己的所有或者大部分身家放到这个企业里面,说明他对这个事业很有承诺,我们认为至少应该投入30%-50%的创业者才是值得关注的。创业者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里,我们把我们的也放进来,然后一起做成一个打不烂的‘铁篮子’,这是最理想的状况。”

  除了看重创业者的“投入度”外,徐新还会观察创业者的行为,“是不是一赚钱就分红、图享受,事业心很强的人不会急着分红的”。最后徐新还会观察整个团队的情况,“是不是一帮很有能力的人,是不是和创始人一起打拼了很多年,是不是觉得跟着创始人干有前途、有希望。我们做尽职调查,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不能了解一个人的本质和性格,如果核心团队跟着他很多年,了解会更透彻。”

  团队问题是一个没有具体考核标准的难题,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投资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目前缺乏信用管理机制的中国,投资人确实要多花些心思来琢磨“人”的问题,少“听”多“看”。

  “消失”的VC

  文 裴瑜

  常言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但若将此句引用在中国私募股权领域的发展和变迁中,恐怕以“十年”做标准就足够了。

  如果对比一下清科研究中心公布的历年“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榜单便不难发现,自2001年以来,共有138家创投机构曾经“榜上有名”,却多为“昙花一现”,而2001年“VC50强”在2009年榜单中仅存9家。当然,这些VC、PE机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消失”,而所谓的50强榜单也只能作为一方参考数据,并不代表投资机构的实际发展状况。纵观十年来机构排名榜单的更换轮替,中国私募股权领域的“风云变幻”可窥一斑。

  例如,十年以来,在曾经上榜的138家投资机构中仅上榜一次的占45家,上榜3次以下的机构共计87家,占比高达63%。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国内私募股权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多VC、PE机构才刚刚“涌入”该领域,仍有待市场的锤炼及考验。

  另外,从榜单中不难发现,2006年以后外资创投机构的上榜比例开始逐年下降,本土创投渐渐展露强劲的发展态势。2006年前外资创投牢牢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2005年占据了VC20强80%的席位。但随着国家外管局2006年“10号文”和2007年“106号文”等政策的出台,外资创投的退出之路开始变窄,后于2008年颁布的“142号文”又从入口直接限制其投资行为,此阶段的外资创投可谓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而本土创投却抓住政策环境逐步完善、人民币基金强势崛起、国内创业板开闸等诸多机遇迅速发力,渐渐从“非主流”攀升为现在的“耀眼明星”。以深圳市达晨创投为例,2001年达晨创投在榜单中还屈居第50位,勉强入围。然而2009年,它已被评为“中国最佳退出创业投资机构”,在“中国创业投资机构50强”榜单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国内另外一家本土创投——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更有媒体将2009年称为中国本土VC、PE投资机构发展的元年,一些业内人士也将创业板的“鸣锣开市”比作人民币基金兴盛发展的“契机”。2009年人民币基金有史以来首次在新募基金数量与金额上双双超过外资基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人民币基金在从新募基金数量及投资案例数量上略胜一筹,但在总体资金规模及平均投资额度上依然和美元基金有一定的差距;而部分成熟、有实力的美元基金也纷纷开始募集人民币基金,市场竞争日渐激烈。另外,相比外资创投而言,本土创投的普通合伙人较为紧缺,过往业绩优秀、市场口碑良好、诚信度较高的品牌基金管理机构十分有限,这也使得人民币基金投资回报水平有待市场进一步考验。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