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政策利好和光明前景坚定了礼来等跨国药企继续加大投资中国的决心。礼来高层希望能将自己的市场与中国庞大的医疗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分享到中国医疗改革的果实。
今年3月19日,礼来在苏州举办了一个隆重庆典,宣布向苏州工厂增加投资4200万美元。礼来苏州工厂始建于1996年,主要加工生产头孢类制剂、胰岛素等产品,它还是亚太区的分装中心。扩建完成后,现有工厂和新工厂将形成头孢类产品和胰岛素产品独立加工生产的局面,不仅满足中国快速发展的医药市场需求。同时也为礼来今后胰岛素产品的产能进一步扩展提供了基础。在庆典上,礼来公司董事长兼CEO李励达(John Lechleiter)还表示,礼来计划今年将中国员工队伍扩充一倍,达到2000人。可做对照的是,礼来将在2009年全球裁员5000人。
事实上,针对中国医改政策的调整和中国医疗市场的变化,礼来中国最近已招聘了大量销售人员,以增加对医院市场的覆盖。同时,礼来还开始改变以前销售、投资以及研发团队相对独立和分散的组织结构,使三者开始成为一个紧密协作的有机整体。
去年年底,礼来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研发总部,希望通过研发外包、风险与利益共享,以及风险投资的不同方式,与中国本土企业进行合作。外界认为,这也是礼来实践其将药物研发从自主研发模式向合作研发的医药网络模式转变的关键一环。对制药行业大型并购并不推崇的礼来公司也希望通过多方协作焕发创新的活力,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昂的研发成本。礼来公司早在2007年6月就于上海成立了亚洲风险投资基金,首次以风投形式寻求那些技术前景可观但急需资助的成长型企业的长久合作。
药品不是普通消费品,在营销方面礼来也很善于利用外部的力量。去年6月,礼来公司启动了中国基层糖尿病教育拓展计划,通过培训,提高社区和基层医生、护士的糖尿病专业水平。中国糖尿病患者保守估计已在7000万人以上,居世界第一位,每年与糖尿病相关的各种药物总销售额达750亿元。根据礼来提供的数据,该公司在“中国基层糖尿病教育拓展计划”等项目上的投入不下4000万元。今年9月份,礼来公司的糖尿病创新药“百泌达”(Byetta)正式在中国上市。业内认为,“百泌达”是礼来实现中国市场高增长目标的重要“杀手锏”。
礼来中国总裁戴文睿曾称,中国犹如一颗闪耀的星星从阴霾密布的天空中脱颖而出,他坚信这颗闪耀的星星也一定能照亮礼来的中国掘金之路。
四川航空:三大航夹缝中的持续成长
□ 记者 吴丽
民航业有这样一句笑谈:想成为百万富翁的捷径是什么?首先,先成为亿万富翁;然后再办一家航空公司。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航空公司的经营之难,但在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蓝新国身上,全然看不到这种压力。
1995年末至2007年底,川航连续实现12年赢利,总资产由9.56亿元增至82.10亿元,净资产由2.74亿元增至6.19亿元,年销售收入由5.34亿元增至53.44亿元,利润由负4341.5万元增至1.58亿元,增长464%。60岁的蓝新国带领川航游走于大航空公司的夹缝之中,不仅生存了下来,而且活的越来越好。
10月30日下午,一架全新的空中客车A320降落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四川航空机队规模达到了50架。这意味着四川航空2009年的引机工作提前结束,“飞机过百架”的发展目标过半。
对于四川航空的定位,蓝新国一度用“坚决不做大”来形容。他一直希望在成都、重庆、昆明三地建立基地公司,在西南航空市场精耕细作。然而市场的变化并没有让蓝新国如愿。中国的航空市场上一直有“三段论”之说:第一阵营是国航、南航、东航与海航,特点是规模大、网络全,基本覆盖了全国的干线网络;第二阵营是区域性航空公司,以厦门航空、四川航空、深圳航空和上海航空为成员;第三阵营是民营航空的梯队,包括奥凯航空、鹰联航空、春秋航空等。由于今年东方航空吞并上海航空触发了其他航空巨头的神经,国航、南航的扩张脚步开始愈加明显,处于中间地带的四川航空并不轻松。
最大的竞争对手来自国航。此前,国航西南分公司与川航基本保持着相差无几的市场份额,今年国航开始率先发力,在北京开往成都、重庆的航线上投入了“快线产品”,其中北京到成都的航班密度从每天早上8时至晚上9时甚至达到每小时一班。国航轻而易举的改变了市场份额,占到了全部航空公司27个航班中的16班。
国航并没有善罢甘休。在传统的“北京-成都-九寨沟”航线上,国航将中转改为直飞。这条传统的黄金航线一旦绕过成都,就相当于给了川航大本营沉重的一击,有相当一部分客流直接跨过成都的天空。无奈之下的四川航空只好紧随其后,开通了北京直飞九寨沟的航线。
川航面临的挑战还不仅如此。在重庆市场,南航入股了重庆航空;重要的云南市场又被海航和东航瓜分。川航曾经构建的成渝昆“金三角”布局遭到强力冲击。
蓝新国必须做点什么。他的选择是收编民营航空。10月15日,川航与中国商飞和成都交投集团签署股权协议,增加鹰联航空股本金。中国商飞、成都交投集团将以增资扩股的方式进入鹰联。重组后,鹰联股本金由3亿元增至6.8亿元,中国商飞和川航分别持股48%和40.97%。
蓝新国一直喜欢用“韬光养晦”来形容川航。根据他的描述,在鹰联航空的“棋局”上四川航空一开始就制定了明确的四个步骤——策划成立、入股、控股、扩股。鹰联航空的扩股是川航整体战略的延续,此前为稳定并进一步扩大在成都市场的份额,川航于2006年11月投资2000万元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入股鹰联;2007年7月,又增资2000万元,获得公司的管理权;2009年3月,川航斥资2亿元绝对控股鹰联。
蓝新国强调,今后川航会进一步整合鹰联航空与四川航空的机队、人员、航线资源,完善支线与干线互补的航线网络。这俨然是四川航空“变身”的前奏,一家区域性的航空公司开始逐步向全国网络型航空公司转型。
当然,重中之重的还是成渝昆“金三角”。今年6月,四川航空分公司落户云南,成为昆明机场的基地航空公司,其目标是争取云南航空市场15%的份额。目前,川航在重庆市场的份额已经超过国航;在成都,川航与国航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7%和31%。
彻底改变“不做大”思维的川航还在积极筹备上市。“上市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而是一种融资手段,一种管理创新。”蓝新国说。
霍尼韦尔:以合作筑梦中国
□ 记者 罗蓉
过去的两年,中国上马大飞机一直是产业界内外的关注焦点。2009年,随着大飞机项目正式启动,国外各航空制造领域的巨头们纷纷提出了合作意向。11月16日,霍尼韦尔在京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探索合资企业及其他合作模式。第二天,霍尼韦尔在上海成立中国航空学院,第一批学员大部分来自中国商飞和中航工业。而此前一天,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刚刚与中航工业在人民大会堂签订建立航空电子合资公司的框架协议。显然,在与中国大飞机C919的合作竞争中,霍尼韦尔并不愿意落在通用电气的后面。
今天的霍尼韦尔国际公司是1999年由美国联信公司及霍尼韦尔公司合并而成的,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85年。原联信公司的核心业务为航空航天、汽车和工程材料;原霍尼韦尔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住宅及楼宇控制技术和工业控制以及自动化产品,由此形成了霍尼韦尔国际公司当前的4个主要业务:自动化控制、航空航天、特殊材料和交通系统。
按照计划,中国的大型民用飞机C919将于2016年投入运营。未来20年,中国将制造2355架C919飞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霍尼韦尔已经递交了包括辅助动力装置、环境控制系统、机轮和刹车系统、灯光系统、电子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在内的6个系统参与国产大飞机的研制申请。”霍尼韦尔董事长兼CEO高德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