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谋文化之道(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18:21  《企业文明》

  习惯有什么重要性呢?俗话说,习惯成自然。只要培养成一种习惯,这个习惯形成了,我们就不用管了,就会顺其自然,一路走下去。习惯一旦形成,改起来很难。说到习惯成自然,顺便讲个小笑话。早上我开车在上班路上听了师胜杰和冯永志合说的相声段子叫《五全丈夫》,第一全就是工资全交的丈夫。搭档冯永志说,我的工资全交了,只花了五分钱,买了张车票,回家被媳妇发现了,让我在厨房里站了一夜。师胜杰说,我比你强,我的工资也交了,我花了一毛钱,也买了张车票,回到家也被爱人发现了,我爱人没敢让我站厨房,让我跪了半宿。搭档说,跪了半宿,你能撑得住吗?师胜杰说,没问题,我已经习惯了。这里抖了个包袱,就是“习惯了”。大家说让你跪了半宿这个事正常吗?应该说是不正常的,哪有夫妻间为一毛钱让跪半宿的,很不正常。你说不正常可他习惯了。因为习惯使然,导致了他把不正常的当作是正常的。这个段子说明了习惯的力量。

  习惯是什么?习惯实际上是来源于一种惯性。惯性是什么?惯性必然从没有惯性开始,到产生惯性,需要一个过程。惯性的产生是有条件的。过去家里都有座钟,座钟里有钟摆,钟摆摆动也是惯性,用它来掌握时间,正常情况下钟摆是不会停下来的,一停下来钟表就坏了。这就是惯性,钟摆始终用一种频率来回摆动,决不会乱摆。有了惯性就成了自然行为。火车的速度起来以后,如果遇到紧急情况踩一脚急刹车,靠惯性也要冲出去几百米。

  人有没有惯性,肯定是有的。比如说,我们的领导作风,也存在一种惯性。有的领导爱听汇报,经常找几个人来说说,听了汇报觉得情况都掌握了,习惯于这样的领导,一般都不喜欢下基层,不喜欢到职工当中去搞调研、听一线的声音、听职工群众的第一呼声;有的领导不喜欢坐在办公室听汇报,就喜欢到基层去转,成天在现场转,把情况了解得很多、很清、很透。这也是一种惯性。领导作风和一个人的生活作风都有惯性。

  有惯性好不好?存在两个方面。正确的惯性是好的,不正确的惯性是不好的。我们要形成风俗习惯,就要来研究惯性问题。惯性具有两面性。正确的惯性要发扬,要支持;不正确的惯性,就要想办法改变它。

  良性互动

  我们搞企业文化的任务是什么?就是要使我们的企业文化形成良性互动的惯性。良性互动的惯性怎么去实施,怎么去形成?就是领导倡导,共同参与。领导倡导、共同参与怎么讲?拿动车组来说,我们参与了京津城际铁路建设,很自豪,时速350公里,半个小时到天津。我们拿动车组打一个比方,动车组是一个整体,在这个整体里领导倡导起什么作用?领导就是要当好火车头。形成文化不仅需要领导倡导,还需要领导带头实施。这个时候领导是火车头的作用。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领导是不是一直都当火车头呢?不是,当动车组正常运转起来以后,领导就不能再当火车头了。当什么?当司机。运转得很正常了,领导没有别的事了?不能老当火车头,要当司机开火车。开火车的任务是什么?看信号、管暸望,保证列车的方向,掌握列车的速度,确保列车的安全。领导还要当扳道工。火车跑起来了,速度也上来了,方向跑偏了,发现不对了,怎么办,谁来扭转呢?还要领导来扭转,别人说了没有用,特别是主要领导。怎么去扭转?去扳道岔。跑偏了不行,必须回来沿着正确轨道往前跑,这个时候领导就成了扳道工。所以,领导当车头带,当司机掌握方向,当扳道工选择正确的路径、修改方位、调整战略。共同参与,职工干什么?职工是动车组的每一节车厢。动车组和普通火车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动车组的每一节车有动力,这样跑起来功率才大、才快,是一个整体。职工就是动车组。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车往一处奔。关键是方向正确。方向不正确跑偏了,这不是职工的错误,是领导的问题。领导指向哪里,职工就打到那里。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