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谋文化之道(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03日 18:21  《企业文明》

  把根留住

  文化具有魅力,也有生命力。优秀的文化才具有生命力,才能经久不衰,值得我们一以贯之,去学习、去继承。我们现在研究文化问题,大家听起来感到虚,实际上文化已经融入到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大家可能有疑问,现在是经济全球化,美国经济主导,美国打个喷嚏,世界都得感冒,它的经济出现问题,要全世界为它买单,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这是什么问题?应该说也是一种文化问题。有个问题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有一本书叫《货币战争》,看了以后会感觉到金融背后隐藏着政治斗争,实际上也是一种文化的较量。现在美国输出,输出的也是文化。

  大家讲,现在都全球化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没有用,要不要保留,要不要继承。我们要用全球化的视野来看一看,不要以为传统文化是一些老掉牙、过时的东西,它没有过时。这些传统文化恰恰是我们的瑰宝,是无形的资产、丰富的资源。

  在谈到用全球化的视野来看文化的重要性时,我们不能不提到托马斯.弗里德曼著的《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关于文化的指导,托马斯指出,全球化是文化冲突与共享。全球化资本输出了,就没有了,成为别人的了。一个产品再先进,只要把它卖出去,就成为别人的,而附加在产品当中的文化虽然也一同被卖,但却可以保存下来,是我们自己的。如果我们连自己保存的文化都不顾了,或者都否定了,不继承了,我们的精神家园就没有了,就真正无家可归了。所以,托马斯就说,全球化不仅仅是往前推,也应该往回拉,保住自己的文化特征,相当关键。

  融入共享

  这样一个观点,对我们企业有什么意义?意义就在于,当我们的文化与更强大的文化遭遇时,我们能将其影响力消除,把它化到最小,并把这种文化自然地融入到我们的文化之中。讲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做市场、搞竞争,实际上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业主相比我们是处于弱势,建设单位是处于强势的。站在文化的角度来看,就是建设单位的文化是强大的,我们的文化是弱小的,当这两种文化相遇的时候,完全是跟着强大的跑了,我们没有自己的任何东西,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怎样才能将强大的文化融入到我们的文化当中,用我们的文化去影响建设单位,去说服建设单位,去改变建设单位,改变得越多,说服的越多,接受的越多,我们的市场就会越大,做成的事情就会越多,这就是文化的能力。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建立优秀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如果我们被动地服从,那么我们的企业就什么都没有,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所以,这样的一个碰撞被我们所利用、所消化,这种行为既丰富了我们自己的文化,也抵制了一些对我们不利的事情,这就是文化要在冲撞中实现共享。

  全球化就是文化冲撞和共享,企业也是文化冲撞和共享,通过冲撞变成大家共同认可的文化。所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专门讲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我们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倡导、继承、发扬的文化都应该在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进行。

  形成习惯

  企业文化应该怎么抓,具体抓什么?企业文化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要形成我们自己的风俗习惯,或者叫行为习惯。为了达到这个终极的目的,我们要让文化落地生根。文化落地生根不能照抄照搬,要有自己的特点,要为职工所认可,让文化深深植根于职工之中,这样的文化才有生命力,才是我们自己的文化。这就是要培养“草根文化”。“草根文化”很朴实,很朴素,也很好理解。草很普遍,草的生命力很强,能够抵御严寒、酷暑。我们老家有一种菜,叫马齿苋,也叫“死不了”,生命力很强,采下来扔在一边看它快干了一见水就活。西北戈壁滩上有种草,叫骆驼刺,一堆一堆的,西北的雨量很小,一年也下不了几次雨,但它在沙漠里能够生存。这就是草的生命力。我们要建设的“草根文化”,就是要建设一种这样的文化。不光我们企业在顺境当中、发展好的时候起作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这种文化更能坚定我们的信心,更能起到“搂后腰”的作用,能让我们渡过难关。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