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唱本土歌
——将卖点定位在区域本土与众不同之处
乡谣牛奶:咸鱼翻身
“乡谣牛奶是沧州第一品牌,其他的品牌在这里根本和我们没法比。”乡谣市场部丁经理自豪地告诉本刊记者。然而在6年前,这家小牛奶企业在大品牌的进攻之下,却曾经迫不及待想改行。
1998年底,这家有20年工业奶粉生产史的老企业,被娃哈哈、乐百氏等对手挤兑得奄奄一息。公司决定转产葡萄酒,样品生产出来后,送给某策划人“先尝为快”,结果,策划人“活三十多岁了,第一次喝这么难喝的葡萄酒”。
乡谣人回过头来关注牛奶,发现,河北沧州的水源含氟量特别高,长期饮用,当地很多人都得了地氟病,牙齿表面粗糙,又黑又黄,而且人还容易患骨质增生。他们想,何不生产一种与当地人的身体健康结合起来的牛奶产品?而这则是那些全国知名品牌不会为一个地区考虑的。
于是,乡谣公司在牛奶里加进一些降氟配方,决定推出专为沧州人研制的具有降氟功效的奶制品。他们聘请了北京的工程师,进行新产品开发,在保留超高温灭菌鲜奶的基础上,先后研制了“乡谣”降氟超高温VAD灭菌鲜奶、降氟学生鲜奶和有三四种果味型的活性乳等系列产品。
针对“降氟牛奶”产品定位,乡谣集中力量在沧州促销,1999年初,新产品上市第一天的销售量超过20000袋,是原来销售量的7倍。几个月后企业就扭亏为盈。现在,已成为整个河北的知名品牌了。
“做小池塘里的大鱼”,乡谣瞄准本土市场,心无旁骛地为本地消费者“定制”产品,在这样小的一个市场上,娃哈哈、乐百氏这一类的强手根本就没兴趣跟它争抢,乡谣便可以在这片乐土上占山为王。
力波啤酒:咬定上海不放松
力波啤酒是围绕本土千方百计做文章的又一个成功例子。
力波啤酒曾经驰名上海,一度是上海啤酒市场上的老大。1996年,日本三得利登陆,并迅速取代力波而“称霸”上海滩,2000年底,市场份额已经是力波的2.2倍。
与此同时,国内外几乎所有知名品牌却纷纷“杀奔”上海,美国的百威、蓝带、荷兰的喜力、德国的贝克、日本的麒麟、朝日、中国的青岛、燕京、黄河……都在不停地侵蚀着力波的“地盘”。
群雄环伺之下,力波决定绝地反击。
1999年,力波制作系列电视广告“上海男人的故事”,收效甚微。2000年,力波不惜重金,聘请有“上海真男人”之称的徐根宝为力波啤酒广告代言人,但消费者依然不太买账。
2001年,力波推出了几乎让每位上海人都怦然心动的广告歌《喜欢上海的理由》——
“上海是我长大成人的所在/带着我所有的情怀/第一次干杯,头一回恋爱/在永远的纯真年代/追过港台同胞,迷上过老外/自己当明星,感觉也不坏/成功的滋味,自己最明白/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城市的高度,它越变越快/有人出去,有人回来/身边的朋友越穿越新派/上海让我越看越爱/好日子,好时代/我在上海,力波也在。”
歌曲唱完,跟着是一句有力的旁白:“力波啤酒,喜欢上海的理由!”
力波啤酒持之以恒地围绕本土思路做文章,拿上海人的心灵开刀,终于得到了回报,赢得了上海消费者在情感上的广泛共鸣与认同。自从这首广告歌在上海大街小巷唱响,力波在上海人的心目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啤酒,更成为一个记载几代上海人生活的印记、成长的足迹。这奠定了“力波”绝对的本土化的形象,很快,市场份额就增长20%以上,力挽颓势。
“地头蛇绝技”之四:本土暗藏的两把“防身利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养一方企业。如果用心,每个地方的企业都能巧妙结合当地的特征,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
如果实在找不到什么好结合的,那就亮开嗓门高喊自己是本土品牌吧——这是区域品牌对抗全国品牌的另一个“防身利器”。
不少地方性品牌历史悠久,往往与当地的消费者有着得天独厚的感情联系。比如江西的英雄奶粉,哺育了爷爷辈、爸爸辈的几代人,这份情感蕴藏了绝大的市场价值。英雄奶粉也曾做了一个广告,围绕这个情节展开,狠狠地感动了江西人一把,也起到了非常好的市场效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