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营管理 > 行业专题--乳业 > 正文
 

商界:长富牛奶 一家三流企业的超一流岁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03日 18:31 《商界》杂志

  “江南三月,莺飞草长,杂树生花。”据说,这几句美文曾引起北方游牧民族对江南美景的渴望,发动了入侵中原的战争。而这一次,“莺飞草长”的是中国乳业市场——2003年初,地方乳业品牌“福建长富”终于决定,跨出本省倾力一搏,把武夷山的奶香送进全国的每一个超市……

  这个决定就此改变了一个企业的命运。

  □文·图/本刊记者 吴奉彬

  我们来自武夷山

  被联合国列入中国四大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名录的武夷山脉,自古以独树一帜的自然生态资源,享有着“奇秀甲东南”的美誉,也让位于大山腹地的闽北小城南平别有一番灵气。

  武夷山脉地处北纬27°,人称“中国澳洲”。曾有乳品行业高人来到这里指点江山:如果此地搞乳业,将具有毫不逊色于内蒙古大草原的天然优势。于是1998年3月,陈学坤、蔡永康等几位热情澎湃的老板们,放下各自原来的生意,合资1000万元注册成立长富乳业公司,决心全力启动一辆“奔往黄金战场的战车”。

  这一年底,随着一群群来自上海、内蒙、黑龙江等地的乳业专家纷至沓来,一批批国外最先进的转盘式挤奶设备次第引入,一个个现代化的规模牧场在青山绿水环抱的武夷山腹地建成,这个后来被业界认为最具有标本意义的乳业品牌正式亮相。

  几个毫不懂行的闽北汉子,闯入陌生的产业领域,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呢?

  “如果不知道球该往哪里踢,那就往大门里踢!”国足前教练施拉普纳的名言让陈、蔡等人想:不知道怎样搞乳业,我们就生产最好的牛奶吧!只要我们建立好的奶源基地,生产出“更优质的产品”,消费者最终会选择我们的!

  1999年盛夏,刚刚诞生不久的长富乳业根本没有想到,公司投产仅仅半年时间,长富牛奶就从南平小城发展到省会福州。

  对武夷山大好风光和“中国澳洲”早有体会的福州人,从一开始就对长富牛奶备加青睐。而真正让市民们慷慨解囊的,则是长富改变传统销售模式,以“冷链”技术保障鲜奶品质的做法——对于习惯了拎着水壶打牛奶的市民们而言,“绿色天然,真正顺滑香浓”的长富牛奶无疑才是真正的“好奶”。一时间,刚刚开通的长富订奶热线迅速发烫,接线员忙得不亦乐乎。

  陈学坤和蔡永康等人一开始对生意之好猝不及防——他们最初的目标,不过是超越已有50多年历史的同城对手“大乘”,占领南平市的市场。但1999年底,长富乳业不但把对手“大乘”远远抛在了身后,而且刚进福州第一年,就创下销售收入2300万元的骄人战绩。

  “我们的原料奶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检测,微生物数每毫升仅3万个左右,达到欧盟3~5万个/毫升的标准,这远远超过国内16年未变的50万个/毫升的行业标准。”年终总结说到兴奋处,长富集团董事长陈学坤不由豪情万丈,“长富虽然还只是二流甚至三流企业,但我们的品质却真正做到了超一流的水平!”

  [1]  [2]  [3]  [4]  [下一页]

  相关专题:

  《商界》2005封面秀

  《商界》相关文章:

  堪称行业标本的长富牛奶三重门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