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王东明:带领中信证券起飞(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15日 11:47  《当代金融家》

  国际化步伐不停

  中信证券的行业龙头地位,并没有让王东明满足,带领中信证券成为国内领头羊后,王东明将目光投到了全球。他曾表示,目前最大的压力是尽快实现国际化,否则中信永远不能在国际资本市场排上号。

  缩小与国际大投行的差距,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化项目的运作,被视为国际化的第一步。在中信集团内部,2002年已成立中信资本,开展香港乃至国际投资银行业务,但业务开展缓慢。2004年,中信提出成立中信证券(香港)公司的计划,但是进展也并不顺。

  国际化战略首先遭遇的就是政策障碍。在不断的努力和游说下,监管层最终放行。2005年下半年,中

  信证券(香港)有限公司成立。2006年,通过增资,中信证券以累计3亿港元收购上述中信资本旗下3家子公司,同时向中信资本市场控股有限公司发行7750万股,占发行后股本的20%。

  中信在香港的业务开始展开。中国银行在香港发行H股项目中,中信证券(香港)公司就担任副主承销商。根据中信的计划,近期中信证券香港公司主要集中于H股以及A+H的发行,对于一些国际化发行的客户也将配合国际投行提供全球性服务,同时获取国际化发行的经验。这被认为是效仿中金和中银国际的发展模式。

  有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中信证券除应该抓住时机,积极引进优秀的华尔街人才外,把设于香港的中信证券国际运营好,是最好的选择。2008年6月初,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已完成对中信证券国际的全资收购和部分增资。

  目前,中信国际拥有雇员约250人,旗下拥有中信证券融资(香港)有限公司、中信证券经纪(香港)有限公司和中信证券期货(香港)有限公司3家全资子公司。2006年,中信证券国际承担了中国银行、工商银行H股发行的副主承销商。2007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国际担任中信银行H股发行的联席保荐人兼联席牵头经办人。2008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国际担任中国铁建H股发行的联席保荐人兼联席牵头经办人,进一步积累了海外大项目的经验。

  2007年,次贷危机使得欧美金融机构市值普遍严重缩水,中信证券正看好了这个机会,意图继续运用反周期策略,并把握人民币升值的大好时机,加大海外业务拓展的力度。

  2007年10月下旬,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的交易逐渐浮出水面。但到了2008年3月,贝尔斯登遭遇挤兑风波,在美国监管当局安排下,被摩根大通全面收购。

  事实上,正是一系列复杂的审批流程,客观上避免了中信证券身陷贝尔斯登“陷阱”。中信证券可以说非常幸运。但相比于过去1个月才频频出手华尔街的日本金融机构,对于金融形势和风险的判断上,中信证券还存在一定差距。2008年8月9日,中信证券公布的2008年半年报如此写道:

  “受总体政策环境和国际市场动荡等因素限制,国际市场开拓难度较大。公司目前的国际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

  即使遭遇挫折,国际化依然是中信未来剑指的方向。也是在上述半年报中披露,公司下一步要尽快做大做强中信证券国际,充分利用这一海外业务平台,将公司主要业务延伸到海外,力争在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衍生产品、并购等业务方面有新突破。

  有众多企业栽在国际化上。经过贝尔斯登后,中信证券国际化会更加谨慎和稳健,相信在适当时机,王东明依旧不会放弃这个做大中信证券的未完成的一步,即便风险处处皆是。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