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气魄华东荣德践行录之沧海沉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 13:04 《中国商人》杂志

  沧海沉浮·涉世之初·潜龙在渊

  没有任何一种喜悦可以超越成功的喜悦,没有一种成就感能够超越克服万千艰险之后取得的成就之自豪。

  由是,人生道路选择的何去何从之脉络变得无比的清晰。

  也许,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并非是时代造就了英雄。而是,英雄善于选择最恰当的时机,推动着造就了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

  而激流勇进,方是英雄本色!

  由是,一切的艰险,在英雄的眼中,变得微不足道。而生活与事业中的困苦,更是被他们当作了磨练意志、勇气的不可多得的机遇。

  也许,英雄之所以是英雄,还因为他们对待生活,比我们多了一丝从容,少了一分急躁。

  单枪匹马来到上海之后,找了一家旅店住下,郑荣德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他的“市场调查”。与上一次初涉商海一样,郑荣德在上海完成的第一笔投资也是买了一张地图,只是,这一次的地图更加具体:从全国地图换成了上海地图。

  有备而来的郑荣德认为:“电器产品也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上海什么货都好卖,是因为上海的货品质好。我要经营这个理念。”靠着这样的理念,郑荣德又马上找到了同学,一起在上海的南汇合办了一个小型的电器配件厂。同学管生产,而他则主管市场销售。

  生意局面打开了,郑荣德又开始思考如何将市场局面更加扩大,达到占据更多市场份额的目标。经过了细致的考虑与考察,郑荣德认为承包国有商店的柜台是最为可行的办法。他果断而敏感地认为正处于改革开放之中的上海,要让市场经济观念突破计划经济思想的束缚是迟早的事情。而他需要牢牢把握的商机就是:先人一步!

  郑荣德又遭到了拒绝。然而,他没有放弃。他一次又一次地登门拜访,不断地向该商店的人员游说着。终于,在半年之后,他以“几十次的讲课”硬是凭着一股子的劲说服了一个经理和三十几位员工。郑荣德得到了一个1.2米的柜台。

  伴随着这个柜台摆在郑荣德面前的,是苛刻的条件:月租金6000,并且是一年一付,也就是说他一次性得支付7.2万元的租金。除此之外,还要扣掉营业额的10%作为管理费用。

  其实,郑荣德的心底早就打好了小算盘:他所着眼的,并不是那一年7.2万元的租金,也不是10%的营业额管理费。他着眼的是全国人民对上海产品的高度信任。就凭借着这,郑荣德深信柜台一定会赚大钱!

  果然,柜台开业后,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员纷纷光临他的小柜台。他服务热情、讲诚信,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追捧,因而生意越做越红火,一天就可推销四五万元,利润非常可观。

  打铁还需趁热。郑荣德凭借着这股势头,又在北京路、南京路、四川路开了好几家包柜台经营的铺子,随着生意越发红火,郑荣德的信心也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他干脆又开始包店经营! 而随着他生意规模越来越大、效益也越来越好。终于生意走上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遨游上海,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

  郑荣德的生意做大了,做火了。国有商店受到他的启迪,认为国有商店也要按照市场规律办才能搞活经营的改革路线,开始为私营经济在国有商店包租经营打开了通道。而别的商家看到了郑荣德如此赚钱,也便开始学习郑荣德包柜台经营,在这时,郑荣德又抢先一步退出这种经营方式,出资几十万元与上海机电一局合作创办了上海扬子电器厂。

  在创办上海扬子电器厂的三年后,敢于冒险开拓的郑荣德,因受不了合作方传统观念的束缚,逐渐淡出,独资创办了华东电器设备配套有限公司。

  事业一旦走上了轨道,郑荣德的心也越来越大。他已经不是那个怀揣着300元闯荡天下的少年,而已经是一名豪迈的民营企业家。他深刻地感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大潮就要冲击到了这个曾经辉煌过的城市。

  于是,他开始在自己的内心构思一个事业王国的版图。一个个大胆而富于创新的企业在郑荣德的领导下诞生:

  1990年,郑荣德看好了建材市场,立即大胆地在浦东创办了颇具规模的野马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1991年,他又一脚跨进餐饮业市场,在四川北路开了家很有名气的野马大酒店。

  “野马”,一个名字,便看出了当时的郑荣德的野心勃勃的壮志。虽然他从未提起为何取名“野马”,然而纵观他的事业发展历程,我们惊讶的发现,这两个字竟然完满诠释了他驾驭市场的风格:路子野,胆子烈,敢冒险,敢开拓。

  1992年,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一代伟人邓小平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之后,发表了举世闻名的《南巡讲话》。

  在进行了详细的市场调查之后,郑荣德认为要在电器行业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形成规模经营,以规模求发展、以规模求效益,建立集团化的公司,打造电器行业的航空母舰,快速驶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惟有如此,才能紧跟上时代发展的快节奏,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否则,老一套的经营方法与理念,将被市场无情地抛弃与淘汰。

  说干就干,雷厉风行的郑荣德很快在温州找到了13个志同道合的电器行业同行,筹备组建上海华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如今的上海,是一个经济繁荣而政策开放、优惠的城市,十分注重招商引资。外省市要在沪成立投资性集团公司,只要资金到位,一个星期就可以办完一切工商登记手续。十分快捷和便利。然而在十数年前的上海,要注册成立这样的公司却是一件十分缓慢而浩大的工程。

  由于政策不明确,并且申办公司要经过层层的审批程序,因此,郑荣德与股东们尽管在1996年就开始向黄浦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然而批复却是日复一日地拖延着,直到1997年,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召开了3次会议讨论、协调之后,郑荣德他们所申请的成立大集团企业公司提案才终于通过了审批。

  而后,又经历了一系列的工商登记程序之后,1997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生日之际,在香港回归的盛大日子,举国欢庆的同时,郑荣德的上海华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也正式成立了。

  郑荣德第一次提出来“第二就是落后”的企业文化理念。然而,理想与现实却总是有差距的。尽管郑荣德高瞻远瞩、居安思危,以前瞻性的目光提出了极佳的“第二就是落后”的企业文化理念、经营理念,然而上海华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的14位股东却对不断的冒险、开拓企业版图有了不同的意见与看法。

  当初,14个自由组合的股东各有各的自由意志,他们所想的,只是多赚一点钱。而对于开拓出一个企业王国,他们却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同时,他们对郑荣德的大气魄也不敢苟同,他们不敢也不愿意“冒进”,而是希望在既有的规模上发展,不要再投入过多的资金。

  当时,除了郑荣德之外的13位华东电器的股东,其家企都在温州,那是他们的立身之本、身家性命。他们很害怕将所有的事业都搬到了上海,如若失败后果不堪设想。由是,他们开始反对郑荣德提出来的一系列投入更多资金、发展企业规模的意见:

  1998年,在郑荣德购买宝山200亩生产基地和办公楼地皮时,股东中一些人就持不同看法。而当年由于郑荣德力挽狂澜,并且经过说服等手段让股东们最终通过了购买计划。

  到了2000年,为让企业步入良性发展快车道,郑荣德又提出要高起点策划企业迅速发展的前景:投资3.2亿元在宝山建设现代化的华东电器工业园,把集团的重点从温州转移到上海,在上海建立科研、开发、生产一体化电器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和丰富的市场经验,郑荣德又感到上海在地域、商机、人才上的优势,提出要不失时机地加快进行房地产开发。

  然而,这一次,郑荣德的想法却并没有打动股东们。他们坚持认为企业发展的好好的,不必要再去冒险投资。郑荣德对于这一点表示了深刻的理解,然而一向坚持的他仍然不打算放弃自己的想法,他深信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而他现在所需要做的,便是劝服那些股东们,放下对自身小公司利益的维护,去共同营造一个大型企业集团的王国。

  一次次的股东会上,郑荣德苦口婆心地说着。他将所有的利弊都摆了出来,让股东们自己选择。无奈,股东们却钻进了牛角尖似的,并不欣赏航空母舰的宏伟蓝图。一次次,语言与语言的交锋,思想与思想的碰撞,观点与现实的冲突,让郑荣德深深地感觉到了无奈。而涉及自身利益与集团利益的问题,有人据理力争,有人则公开与他顶撞起来。

  还好,郑荣德有战略指挥家的镇定,大海般的宽容,任别人怎么挖苦,他不理不睬,处之泰然。将局面控制在了理性范围之内,然而任凭如此,僵局却已经造成。

  面对这种状况,郑荣德宽容地说:“人家为图眼前利益是有理由的,你不睬他,给他几天去考虑,让时间去解决矛盾。”

  他一如既往地对待各位股东,在会议桌上照样商讨共同的事业,酒桌上照样敬酒。然而,理想与现实的背离是如此的大,“华东”当时充其量只能算一个松散的联合舰队,与他当初打造电器航空母舰的初衷相距甚远。

  由于投资思路不一致,思想不统一,集资行动不坚决,导致了资金上的缺口。也致使投资良机一次次失去,已规划好的工程建设项目也无法启动。经过许多教训,郑荣德开始意识到,14个意志各异的股东自由组合起来的集团是松散的,没有核心的。这样的股东构成不仅仅没有一致的理念,并且也不适应现代市场的竞争,更不利于企业长久的发展。

  而为今之计,只有实行集团股权重组,组建一个全新的具有现代市场理念、奋进进取而观念一致的董事会,真正建立起现代化企业集团。

  于是,在2000年4月,郑荣德再次力挽狂澜,召开了一次董事会。这次董事会在华东电器集团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为深刻的意义。首先,在充分体现股东自愿、平等互利的原则下,股东们完成了股权重组。14名股东,竟然有9名选择了退出。不得不说,这让郑荣德十分的吃惊。也给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在华东发展最紧要的关头,郑荣德遇见了商业精英叶成泰。两人一见,话题很快就谈及华东电器集团再发展趋势。郑荣德把当时的困境向叶成泰全盘托出,叶成泰对于当时郑荣德的创业雄心和时下的困难心中早就略知一二,此刻见到郑荣德对自己推心置腹,再加上在叶成泰创业之初郑荣德曾经给予过他无私的帮助,以及他一直以来对郑荣德在上海的声誉,对郑荣德胜人一筹的胆魄、胸怀、谋略等的钦佩,他毅然决然地向郑荣德承诺:“只要华东集团需要我,我可以出资合作。”

  叶氏兄弟参股后,华东电器集团有其富足的资金实力做后盾,又重新拥有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团结和统一经营理念、发展目标的领导班子,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郑荣德实现华东航母宏伟目标的信心。

  本世纪初,集团大步向房地产开发和商业经营领域迈进,而之前的投资工程也相继开动并完成,华东电器集团的发展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郑荣德以大手笔购买的宝山区200亩生产基地上,推土机、搅拌机、大卡车等大型施工机械开进来了,工地上人声鼎沸、热火朝天。总投资3.5亿元的大规模、高标准、现代化的华东电器工业园正式动工兴建。由于资金到位,董事会意见统一,工程进展十分迅速。

  与此同时,华东电器集团投资4200万元的集团办公大厦也同时开工并于2001年年初竣工剪彩。这座集商业与办公于一体的多功能、智能化大厦,外形恰如一艘航空母舰,是华东电器集团不折不扣的“司令部”,运筹帷幄的指挥中心。而其地理位置更是绝佳:

  南依南京路,东邻“上海的华尔街”外滩,北靠著名的全国五金电器一条街北京东路,这一座办公大厦真是拥有着卓越的区位优势和得天独厚的商业文化环境。

  而华东电器集团,这一个当时仅仅成立四年左右的新生集团这样的大手笔投资,自然引起了上海商界的关注:究竟这个集团的决策是对是错?一切会是怎么样的结局呢?许多人拭目以待。

  事实胜于雄辩。办公大厦的建成,标志着华东电器集团抢占上海商业制高点的成功,为集团在上海树立了全新的形象。而华东电器工业园把分散在各地的生产型企业集中起来,采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进行集约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造就了华东电器集团年销售13亿元的电器巨人地位。

  并且,由于这个基地使得整个华东电器集团向规模化产业型企业发展提供了加速器,华东电器的产品在此时也开始走向了世界!

  2000年年底。郑荣德听到了一个消息:广东、北京的数家企业正在抢夺南京路步行街上的新世界集团所属的一栋商业楼。

  郑荣德顿时心花怒放。繁华南京路,全国只此一家。要在繁华的南京路上拥有一栋属于自己的商业楼,这是何等的荣誉啊?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梦了,这还是对企业经营和成就的一种无形之中的提升。而在中国加入WTO之后,“十里洋场”的上海商战已经达到了白热化阶段,要想在国内外商业精英之中脱颖而出,显然大手笔的投资竞争将是一个极佳的亮点。

  然而,在利益十分明显的状态下另外一个事实也摆在了郑荣德的面前:这栋商业楼开价2.5亿元,而当时的上海华东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总资产也不过是2.5亿元,敢不敢以全部家当竞标这栋商业楼成了一道现实的难题。

  郑荣德立即召开了集团董事会,由于当时的董事会已经一致地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敢于开拓创新、冒险的班子,于是董事会很快通过了决议要买下这栋楼。之后又果断决策排出数套购买商业楼的方案。并马上将一份详细的收购意向书摆在了谈判桌上。

  在参与竞争购买这栋楼的数家企业之中,郑荣德是最晚知道消息的人。在华东电器集团之前,新世界集团已经与数家企业接洽过,但是一直是拖拖拉拉的没有太大的进展。

  而就在这样的时刻,郑荣德带着一份如此详细的收购意向书和沉甸甸的热情出现在了新世界集团的面前。郑荣德与他的华东电器集团的高效率让对方欣赏不已。

  爽快人办爽快事。很快,仅仅经历了3次会谈,郑荣德在90分钟的谈判之后,事情就拍板了!郑荣德以3亿元的巨资买下了南京路步行街新世界集团名下的这栋商业楼。先付给定金500万元。

  消息在《温州日报》等媒体一公布,华东电器的形象又在上海一下子火了起来,郑荣德成了传奇人物。而此时,众多的商人仍然疑惑于华东电器集团如何去筹措那对于当时的华东电器而言是天价的3亿元。

  答案很快水落石出。2001年,郑荣德对购买的南京路上的商业楼进行了高档次装修改造。取名圣德娜珠宝礼品商厦,定为经营世界各地名牌珠宝礼品,同时精心策划将商厦产权、经营权、物业管理权三全分离,以平均每平米价格3万元的价格将商铺经营权出售,引商经营。

  事实上,郑荣德的这条招商引资计划在签订协议之前便已经与他的伙伴们定好了。身为新浙商的代表,郑荣德深知温州人对经商情有独钟,民间更是流传着“一铺养三代”的口头禅。买一个热门商铺,尤其是一个位于上海南京路的商铺,对于温州人而言,那是一笔绝对趋之若鹜的买卖。在华东电器集团的操作下,大批的温州人将资金投向了华东电器集团名下的商业楼,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华东电器集团就收回了3亿元的全部投资。

  消息传出,整个上海的商界哗然,2002年,这一座“圣德娜购物中心”火遍了上海南京路。更在上海滩为华东电器闯出了响亮的名号。

  圣德娜的资本运作成功之后,郑荣德又先后在上海、北京、西安等地投资10多亿元运作商业房产,并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截至2005年年底,郑荣德已经拥有商业经营面积达27万平方米。

  捷报频传。自2001年以来,华东电器集团的商标“KIRTON”(科腾)先是连续在海外注册成功,而紧接着,更是一举成为了上海市著名商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