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并不是完美的国美”,黄光裕说,在大本营中国内地,国美目前也还没有真正全面完成发展规划和稳定市场地位,“但是我的对手也不完美,所以他们总给我机会。”黄光裕已经越来越有调媒体味口的技巧了
本报记者 王旗
借着即将召开“国美全球家电论坛”的机会,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国美当家人黄光裕,在3月29日约见媒体,详尽阐述国美的发展战略。
而当天黄光裕抖落给媒体的一个更大包袱则是他再次套现近10亿港币。
又卖了70亿
3月29日下午,黄光裕实际控制的香港上市公司国美电器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国美电器0493,HK)仍在停牌,正在接受媒体采访的黄光裕,非常喜悦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内地的家电零售业务将在香港整体上市。在内地,黄光裕一直是以国美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为主体经营家电零售业务,此前,国美65%的股份被拿到香港上市,现在,国美剩余的35%的股份也将注入到上市公司。这项注资已经获得商务部的批准。
复牌后的国美电器宣布,将以69.87亿港元的代价,从黄光裕手中购买国美剩余的35%股权,并用发行代价股份(新发行股份)、抵消相关物业费用以及现金三部分支付。其中代价股份的发行价格为每股8.05元,一共折合52.35亿港元,现金支付9.9亿港元。此次交易,不仅使黄光裕再次套现近10亿港元,更为今年再次问鼎富豪榜增加筹码。
这时黄光裕的言谈则更有气度。也许是因为家电厂家对流通企业越来越大声的抱怨,把国美推向舆论的漩涡;也许是因为整体上市落子收官,国美即将开始新的发展阶段,总之在这个节点,黄光裕有话要说。
做大做强六四开
在接受采访时,黄光裕多次强调,如今家电零售市场并没有饱和。在他看来,如果有连锁企业的部分店面关门,或者盈利状况不佳,那是因为扩张速度过快,导致一些店质量不好,也在预想之中,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已经过度竞争。
实际上,国美今年打算再开张100多个店面,使其在全国的总店铺数量达到600家。这只是稍微放缓了扩张的步伐而已,去年一年,国美曾“疯狂”开店200多家。
正是基于这种判断,国美目前的战略,仍然是提升利润和规模,而不是提升利润率。“没有扩张,就没有大型企业,就没有兼并和整合。”国美不断扩张,是希望未来成为兼并者,而不是被吃掉的企业。
这一战略已经使国美付出了一定的代价。3月22日国美电器(0493,HK)公布的2005年财报显示,其营业额达到人民币179.59亿元,同比上升42%,但净利润上升幅度仅为2.7%。而且,国美电器本来就不高的毛利率,也由9.63%下降为9.2%。
黄光裕并不否认,在扩张和利润之间,国美也在艰难寻找平衡,虽然对平衡之法讳莫如深,但他表示,“国美的平衡是站在企业安全角度,而不是盈利的角度。”在黄光裕看来,销售网络是国美的根本,没有网络就没有盈利,更没有国美的全国发展策略。因此,在一两年内,国美的主要目标仍然是作大,做大与做强的比例,大致是六四开。
目前的国美,也并不打算采用国际连锁零售企业常用的单店利润率考核方法。“因为现在市场还没有饱和到这个程度,所以还不需要用单店利润率这么精确的方法来考量,需要用到,可能是在五年以后。”黄光裕说。
辩白“渠道盘剥”说
国美综合毛利率在大约13%,而国外同类卖场这个数字为18%至25%。黄光裕拿出这两个数字,意在说明作为渠道商,国美并没有为了自己的高额利润去盘剥供货商。
在国美卖场,国产品牌和合资品牌,基本类同的商品间差价在30%左右,而国产品核心部件可能采购于合资品牌的配件厂,因此采购成本反要高出大约5%,这就使得国产品牌面临更为明显的利润危机。
“厂家真正的竞争对手是同行,而不是渠道,”国美希望籍此结论,将自己引出被供货商和舆论声讨的漩涡。
对于在业内争议最大的进场费问题,黄光裕也进行了辩白。在国美看来,进场费是国美利润的一部分,这笔费用,如果不以进场费的方式体现,就必然会以其他方式体现出来。国美方面认为,收取进场费,对厂家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减少厂家压力,如果没有进场费,国美要得到的综合毛利,就需要厂家一次给出;二是厂家通过进场费进行了提前投入,更有利于和商家一起做好卖场。厂家由于已经进行投入,就会努力提高销售额,以摊薄这笔进场费的费用。而且,店面的场地是一种资源,好的场地位置厂家甚至会竞价,作为商家,收取一定费用非常合理。
实际上,这些费用已经存在了很多年,而近一两年来,由于生产厂家方面利润状况日渐告急,矛盾爆发更加剧烈。“厂家可能利润支撑上出了问题,因此也希望渠道压低利润一起亏损,这显然是不合理的。”国美另一位高层表示。
如今矛盾频生的厂商关系,黄光裕也不甚满意。他认为理想的合作模式是:双方真正接受合作,进行资源信息的共享和互补,而不是靠打嘴架来解决问题。但前提是“厂家做好了,才能真正和渠道坐下来谈怎么合作。”
碰撞国际化
美国最大电子产品零售商百思买(BustBuy)进入中国,沃尔玛等大卖场对家电领域的渗透能力,都让人对家电连锁企业的未来生存捏把汗。有人称国美、苏宁的模式为“家电孤岛”,迟早会被议价能力更强的大卖场们淹没。
国美似乎并不太介意外资带来的压力。实际上,此前,包括黄光裕在内的几大家电连锁企业的老板,都曾数次出国考察国际家电产品的销售模式。回来后,黄光裕得出的初步结论是,百思买模式不适合中国。
黄光裕这个结论的根据是,百思买的门店不是很大,其中的产品多为贴牌、包销、独有的,这不能满足国内消费者对卖场产品丰富、功能齐全以及价格低廉的要求。在百思买,店面销售的产品,跟其他卖家产品的重叠不到30%,毛利率极高。而在国内卖场,产品同质化达到70%,不同卖家只有价格和服务的差异。
另一个信心源自于,即使百思买可以适应中国消费者的这些要求,他也无法拿到比国美更低的价格。
一位深谙连锁经营之道的业内人士,曾得出跟黄光裕同样的观点。他认为,百思买进入中国,在本地采购,惟一优势是后台管理的先进性,但这种先进性是由25%的综合毛利作支撑的,而进入中国后,要求他用10%的毛利作事情,他的后台优势恐怕难以发挥。
目前,国美对于跨国巨头加入战团的状况仍在观望之中。而另一方面,国美自身“走出去”的计划,亦尚在探索阶段。黄光裕表示,包括中国香港在内的海外市场,消费习惯等方面都跟国内差别巨大,国美目前还在中国香港、澳门进行摸索。如果要走出去,东南亚可能会成为首先发展的目标。
同时,黄光裕坦言国美的国际化发展将以收购作为起点。而现在,国美的主要任务仍是先将国内市场“做完整”。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