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财富人物 > 管理专栏_中国管理传播网 > 正文
 

蒙牛牛根生VS步步高段永平 看似陌路的同道中人(4)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08日 14:48 新浪财经

  反目与感怀:恩对旧主

  【新闻链接】据美联社消息,美国华盛顿州高等法院7月28日裁决,最近跳槽到Google公司的前微软公司华裔副总裁李开复,不能立即从事Google交给他的工作。高等法院法官龚萨雷兹发出一项暂时禁制令,不准李开复在Google从事任何与他在微软时从事的相类似的工作,开发类似产品,参加类似项目,包括网际网络和桌面搜索技术。Google是于7月5日正式
雇用李开复,19日任命李开复为Google中国工程院负责人兼Google中国区总裁。

  这个夏天,盖茨真得有点头痛。李开复的离去不仅意味着微软失去一个高素质的人才,而且更意味着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有一个对微软了如指掌的人成为自己的“敌人”。这时候每个当事人的心情都是很复杂的,因为当“爱”已逝,谁也无法轻易释怀。有统计表明,在全球500家成长最快的企业中,71%的企业的核心技术、核心资源都是来自企业创始人原来就职的企业。

  一个在“忘记”成为流行的社会里,如何保留一些发自内心的感怀就显得那么令人感动,牛根生、段永平他们做到了。

  饮水思源

  段永平曾讲:“我离开小霸王,肯定是有很大的不满,但是我离开的时候,跟老板谈得很好。我没有忘记当年我一个穷学生到广东,靠5元钱过了一个月后,才被老板接受。我和老板有一个口头约定,就是离开小霸王后一年内不再做同样的行当,不和小霸王在国内竞争。”段永平说,“这个约定是我主动提出的,老板也没有要求我必须履行。但我还是打算自己另外干一番事情。”怡华的老板曾经问段永平,你想不想带人走。段说,你允许的话当然最好。老板说,你带6个人行不行?段说,好,生产3个,开发3个。

  虽然最后离开小霸王到步步高的人远远要多于6人,但段永平还是坚守了自己的诺言。也许今天回头看,有人会讲那是段永平的精明,因为学习机市场一直下滑并萎缩着。其实这是没有看到他当时的情景,对于一个重新开始的创业者来讲,放弃自己已经十分熟悉的领域与积累的各种人脉关系,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勇气与决心的。

  而当年郑俊怀找牛根生谈话,告诉牛根生:“你不是想辞职吗?那我免你的职。我们采取一个过渡的方式,公司安排你到一个大学进修,但是有两个条件:第一,一定要离开

呼和浩特500公里以外;第二,学习时间不能少于两年。”牛根生虽然当时满腔为区域不满,但还是如约的进入了高校,开始了一个老学生的学习之路。虽然后来牛根生白手起家继续从事乳品行业,但对于“老东家”长时间“围追堵截”的干扰,牛根生不仅喊出了“向伊利学习,为民族工业争气,争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的口号。还制定了针对伊利的“收奶三不干”政策:凡是伊利等大企业有奶站的地方蒙牛不干(不建奶站);凡是非奶站的牛奶,蒙牛不干(不收);凡是跟伊利收购标准、价格不一致的事,蒙牛不干。同时,牛根生启动“中国乳都”的概念,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打出“我们共同的品牌——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口号,在众多场合提到伊利时都把伊利放在自己的前边。

   2003年,伊利为了庆祝股份制创立十周年而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祝活动。令郑俊怀和所有伊利人没有想到的是,牛根生不请自去。老牛当场对伊利的员工说了一番至情感人的话:“我在伊利干了16年,在蒙牛才干了5年。我最好的年华,奉献给了伊利,在这里流过的泪、淌过的汗、洒过的血,比在蒙牛多得多!所以,要说感情,我对伊利的感情,实际上不比对蒙牛的少。”

  感恩人生

  牛根生、段永平创业所取得成绩有太多、太多因素,可是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以德报怨”、“付出总有回报”的宿命观点似乎也有几番道理。而同样也是他们这种“恩对旧主”的情怀不仅化解着彼此的矛盾,而且还转换成强大的人格召唤力。这也许就是蒙牛、步步高能够实现高速增长背后的情感因素。

  与“知恩图报”的牛根生、段永平相比,我们太多离开大公司去创业的经理人,却似乎总是在谩骂、攻击、侮辱的言词中回忆与形容着曾经让他们引以为豪的“老东家”。甚至一些离开原公司创业的人员,他们出走创业时,卷走了原公司的技术、人才、资源,但却没有对原企业表现出最起码的尊重和认同。也许正是因为现实社会的浮躁,我们很多人都已经忘记了“感谢”,忘记了“过去”对于未来的意义与价值。

  其实很多人都如牛根生、段永平一样,在一家企业共成长的过程中,获得了理想与不理想的回报。如果说幽怨,我想他们两位远比任何人都强。段永平将一个乡镇企业发展壮大成为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明星企业,仅仅是希望在“股权”的长期利益上给予激励,却没有受到决策层的认同。他是完全有理由骂娘的,但事实上他把这种怨气转换成为了一种创业的激情。而同样牛根生也可以鼓起他的牛眼珠,为伊利打拼十余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可是就这么扫地出门,放到任何人身上都有可能血压上升。但谁又能够一直生活在对过去成绩的无限缅怀中?谁又能带着抱怨与仇恨开始自己新的路途?所以当“离开”已经如火车进进出出车站一般频繁时,带着记忆开始新的征程也许是最好的一种选择。

  对于每个职业经理人来讲,每个曾经服务的企业都是生命中一段不可抹去的记忆。如何摆正自己的位置,并不是为了迎合付给你薪水的企业主,而是因为我们的一生都是在给予与被给予中度过。感恩人生,应该成为我们职业道德教育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