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人力资源 > 2005年度中国薪酬面面观 > 正文
 

2005年度中国薪酬面面观-区域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28日 16:13 新浪财经

  1.东北地区:

  作为中国传统重工业基地,东北地区一直在中国能源,机械、汽车等多个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东北地区也孕育了第一汽车、本溪钢铁集团、中国一重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无论在质量还是在效率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东北地区众多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正在下降,面对更多自由市场
竞争的机会,原有老工业基地表现出与市场接轨不足、产品缺乏创新、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弊端。

  随着2003年国家提出把“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提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重大战略布局”的高度。对于原来国有体制下的一大批企业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观念,同时加大力度调整东北经济产业结构,在保留原有重工业为主的产业构成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以轻工制造和快速消费品行业为代表的新型制造产业,同时凭借大连、旅顺得天独厚的进出口岸,加大贸易行业的发展,由原本以重工业占主导的经济格局向以工业生产为主,配套服务行业为辅的多种产业结构共同发展的经济市场。

  在目前国家“十五”规划向“十一五”规划的过程时期,从东北经济各个产业发展来看,仍然以能源和机械制造行业发展为主,同时在这两个行业中也云集了国内众多的知名企业,虽然这些企业多以国有性质为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原有国有企业也纷纷加快参与市场活动,以多种合作形式与外部市场进行合作,引入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与此同时,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势必导致众多企业加大对于优秀人才的引进力度,尤其是具有丰富生产及操作能力的“高级蓝领”和企业管理类人才将成为行业人员流动浪潮中的“宠儿”。随着这种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太和顾问认为诸如能源化工、机械制造、医药等行业将占据东北产业结构中较大比例,同时反映出相关行业市场薪酬水平的竞争优势。

  相对于具有传统优势地位的能源、机械制造等行业,太和顾问认为类似于

房地产开发、快速消费品、贸易、耐用消费品、物流等行业在东北地区也呈现出快速的增长势头。在由传统重工业基地向复合产业经济带转型的过程中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太和顾问也注意到对于东北市场,由于历史积累的原因无论是贸易及开发程度还不能与华东、华南的经济中心相比,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技术、金融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宏观的反映是缺少具有代表性的本地化高科技、金融企业,而对于本地化企业在企业实力及薪酬竞争力上与一类城市存在一定差距,但太和顾问认为对于东北地区金融、高科技行业的相对发展滞后恰恰为房地产、能源、快消等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投资空间。

  2.华北地区:

  随着改革开放20年高速发展的积累,目前华北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全面经济发展市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华北经济带不仅对于

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经济对与政治的相互作用关系也是至关重要的。在这样的政治、经济背景下形成了带有华北特色的经济发展特点及产业构成。

  首先作为中国政治中心所在地的华北经济圈,需要有一个长期稳定并能高速发展的经济市场作为保障。所以无论是政策导向还是区域软硬件的投入都为相关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尤其在金融、高科技、快速消费品、服务性行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都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力度。同时为了保证市场的平稳运作,针对不同产业特点政府均出台了对应的行业监管政策,保证行业的良性发展。

  其次华北地区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为各个行业均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无论是新兴产业还是传统生产行业都可以在该区域找到良好的市场需求及相关资源。

  再次太和顾问认为华北地区具有良好的内、外贸环境,各类良好的进出口岸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完善的物流和后勤保障。同时华北地区的贸易优势也吸引了各类外部投资的进入,在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同时,外资企业的进入也带来了先进的运营管理和市场理念,更推动了地区经济的深入、规范性发展。

  与此同时太和顾问认为对于华北经济带的整体发展同样存在不适宜发展的行业,考虑到区域对能源及环保领域的政策限制,相关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3、华东地区:

  外包化将成长三角趋势

  上海经过多年的投融资体制改革和探索,已经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社会投资增长机制,政府财政资金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小。去年,上海固定资产投入中的98%来源于外资和民资。

  长三角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最显著特点是企业“家族化”管理。这种企业家族制管理建立在江浙沪的人文环境、现实生产力水平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之上,在改革开放初期是有生命力的。但在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它就无法替代公司科层制管理,成为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阻力,甚至也可能成为失败的根源。

  对此,黄河实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忠泉教授告诉记者,家族企业要走出家族式管理的怪圈,必须向股份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变革和创新,以产权开放为途径,集中良性资金,选择适合的经营战略,克服企业决策的随意性,达到强化企业规模,明晰产权,完善资产管理机制的目的。

  从单个民营企业来说,自身进行改革是发展的一个必然。而第6城市群的可持续发展,则将由制造业的中心转向制造业服务业并举,吸收外资角度也可能更多的将转移到服务业上。上海社会科学院跨国经营研究中心主任谢康教授告诉

  他认为,第6城市群已经形成了产品配套程度很高的产业集群,为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跨国投资在第6城市群正处于一个出成果的阶段,几年前打下的投资基础现在正当获得高额利益,因此长三角制造业的集群效应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21世纪以来,英美一些企业相继把部分服务业务转移到成本相对低廉,又具备合格劳动力的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电话客户服务、金融保险、人力资源管理、后勤保障、IT服务等行业。美国著名调研公司国际数据公司于2003年下半年作出预测:到2007年,美国整个IT行业23%的职位都将设在海外,远远高于2003年的5%。

  近几年,国际服务业通过项目外包、业务离岸化、外商直接投资等方式向长三角的转移明显加速,服务业正成为长三角招商引资的新热点。

  据了解,目前世界公认的国际化大都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大致都在80%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都在70%以上。服务业在经济活动中逐步取得了主导地位,服务业内部结构呈现新经济的特点,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以上海为中心的第6城市群走向服务业外包化道路也是经济发展的必然。

  谢康教授指出,长三角地区作为一个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将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但是未来长三角的发展趋势将是外包化。外包化更多的又是体现在服务业上。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是服务业与制造业共同发展,由制造业外包化进入服务业外包化,层次就明显得到提升。虽然短期内第6城市群进行的还是比较低层次的服务行业外包化,但是带来的效益相对更大。

  近几年,我国企业承接的软件外包业务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上海、杭州已经瞄准了软件外包市场,制订了各自的软件外包发展计划。200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美国际项目外包商务发展年会得出的结论是:中国有望在2007~2010年成为国际项目外包的三大基地之一。

  “放进篮里未必是好菜”

  目前,长三角已经形成对外较大依赖度的增长格局,区域经济发展利用外资的比重较高,如何使增长格局从出口拉动向主要依靠国内市场转变?如何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科技进步?探索外贸依存度合理水平,成为长三角地区当前面临的新课题。

  我国的储蓄率已经达到GDP的40%左右,并且还在继续上升。同时,外商直接投资仍然踊跃,每年新增部分又相当于GDP的5%左右,居专家介绍,如果债务融资运用比例过大的话,将会使得全社会资产负债率压力进一步增大,不仅会加大整体的金融风险,也不利于整个社会金融机构的改善。长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外向型经济,如何减少对外资的依赖与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益,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涉及金融体制全部问题,显得极为紧迫。

  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幼文教授指出,目前,吸引外资要解决的是一个层次问题,不能简单的只追求数量、规模。还要考虑它的技术先进性。

  谢康教授将这种现象比喻为“放进篮子里未必是好菜”。目前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将近四五千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有所选择的吸收外资,真正做到“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较大的风险产生。这样提,也并不是就要抵制外资,是要分层次地吸收。长三角的经济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进行选择,对于低层次的,可以将其外包;高层次的,建立研究中心,吸收国外高科技的研发机构,以及中介机构、金融行业等一些服务行业。

  “第6城市群走在了开放的前列,经济发展比较快,很多矛盾在发展中更加明显突出,‘新开放观’在长三角的提出就更具有代表性。”张幼文教授告诉记者,目前,整个中国的对外开放的格局与体制机制中还存在很多的矛盾,特别是长三角。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体系下,长三角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新开放观”进行理念上革新。

  他认为,激励型开放政策在新时期已经开始激化矛盾,长三角一直走在发展的前列,表现得也尤其明显。环境污染、结构低下、资源不足,这些矛盾很大程度上并不只是来自国内的发展,更多的是外资在发挥作用。因为能源,资源消耗型的产业大量是由外资引进,导致长三角地区发展的这种不可持续性,大量的消耗能源、资源,所以发达国家才将这些产业转移到中国。

  并且,政策激励使得引资主体与地区不断降低个别成本,逐渐形成要素扭曲,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会成本不断提高,各级政府追求外向度指标与片面追求GDP指标,导致廉价竞争政策加剧贸易争端,最终也导致了国民利益的损失。

  张幼文在谈到“新开放观”时特意强调其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提出的。他最后强调,第6城市群开放的目的必须从消除短缺转向实现效益提升,上世纪80年代的对外开放,国家经济发展要解决的是短缺问题;但是发展到今天,资本短缺现象已经不再严重,长三角区域发展要更重视效益的提升。

  (1)经济中心的地位日益确立,城市的发展要求一个全面的行业发展、支持;

  (2)传统的金融中心,加之近年来对高科技、房地产行业的政策导向,使发展更加均衡;

  (3)多年形成的劳动力市场,使制造领域的投资力度加大,同时外资的引入、设厂情况明显多于其它区域,例如:快速消费品、服装生产、家电生产等;

  (4)特殊的地理位置为一些相对弱势的行业提供机会,例如:船舶、港口、货运、贸易代理等;

  4、华南地区:

  对策一:打造大珠三角

  珠江三角洲发展研究院院长王廉认为,珠三角的发展一直与香港和澳门密切相关,他提出了经济意义上的大珠三角概念,广州和香港、澳门构成三角,在这个区域中,广州是几何中心,香港是为亚洲服务中心。

  科龙总裁刘从梦先生认为这个大的珠三角的优势非常突出,依托香港这个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加强港商、台商与珠三角经济的融合,将大大提高大珠三角经济的整体活力。

  国家经贸委秘书长甘智和先生认为:珠三角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应加速加强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进程,珠三角的航道、港口、道路要加强统一规划,城市之间加强信息资源和信用评估等资源的共享,在发展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十分重视与深、港、澳的衔接,应该加强经济布局的分工与合作,做强一批产业。

  对策二:建设世界工厂

  王廉谈到,如何把珠三角建成“世界工厂”这才是最终的目的。大珠三角外贸依存度为80%,有三种工商语系和三种货币,有5大产业全国领先,产业发展已经为走向“世界工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英国、美国、日本三个历史上的“世界工厂”演变规律告诉我们,珠三角要走向“世界工厂”,最需要做的是大力提高政府与企业的创新政策与科研水平,建立适合的WTO政策机制,培育自己的高端核心创新技术,打造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竞争于国际市场。

  王廉指出,珠三角要走向“世界工厂”,成为一个拥有自我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能独立自主进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高新技术的“世界工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日后在竞争中保持持续性发展的关键。

  对策三:物流打通粤港板块

  据王廉介绍,广东省现有对外开放口岸达150个,一类口岸51个、进出口装卸和起运点99个;广东的公路通车里程、高速公路、铁路专用线长、港口吞吐量等均在全国排名第一或居前列,每年进出港澳的人数也是全国第一,物流、商流、资金流和人流资源充裕。而珠三角更拥有优越的交通物流中心优势,珠三角都市区现有5大机场,每周国际航班1600个以上,是上海的40倍,是北京的20倍左右,珠三角地区的高速公路网建设是全国最好的区域之一,而珠三角的集装箱生成量是全国的1/3以上,珠三角已具备良好的物流产业发展基础,物流运输应该是珠三角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同时,在珠三角都市圈内,至少可发展20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工业城市,10万人口以上的中小城市300-500个以上,正在相互渗透形成城市链条,并形成东部、西部和中部三大都市区,而且这些都市区与香港经济合作血脉相连,也为珠三角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最重要的互补因素。

  因此,王廉提出了“物流打通粤港板块”的论点,粤港两地正研究推进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布局,将运输、仓储、配送和信息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建设粤港区域型的现代物流体系,逐步形成面向国际的亚洲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并推进专业性服务领域的合作,推进粤港在管理咨询、投资等领域的合作,为制造业提供高效服务。

  对策四:培育投融资软环境

  国家计委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杜平认为,现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从软环境的角度看已经由优惠政策推动为主,逐步向制度设计结合人文关怀打动为主的方向过渡。因此迫切要求各个地区加快创新和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机制和投融资软环境。

  有鉴于此,珠三角政府要加强执政能力,加快对公有资源的整合,这其中包括土地、国有资产、市政设施、政府信息等整合,建立地方政府的服务平台和有利人才的就业环境。现在已经不是那种靠“放开”就可以达到目的的时期了,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等软环境的建设尤其重要,例如物流,像快速通关、区域道路航线等建设的规划协调等问题;像加速珠三角一体化进程,与香港的协商谈判等,这些离开了政府是不可想象的。

  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纷纷提出,随着WTO的加入,珠三角政府要在二次创业中发挥应有的、有异于以往的职能作用,从市场经济“小政府”的误差中转变过来,在共同分享利润、机会和成本的基础上,达到政府、企业、社会的联动和分工。

  (1)成熟的劳动力市场,使制造、加工领域发展明显,例如:高科技制造、服装&鞋类生产加工、家电生产等;

  (2)特殊的地理位置为贸易类行业提供发展空间;

  (3)房地产、金融投资领域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的增长;

  5、西南地区、中西部地区:

  (1)以生产制造领域为主的行业发展趋势,例如;

摩托车、汽车及零配件的生产、快速消费品生产等;

  (2)受环境政策限制较为宽松的影响,能源化工、医药等行业仍能保持高速的发展,也成为当地经济支柱型产业;

  (3)房地产、高科技、服务行业发展有所增长,诞生了一批有代表性的金牌企业,但行业整体的高速增长仍需时日,相对于东南沿海相应行业薪酬水平,仍表现为竞争力不足,严重滞后。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