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案例剖析 > 新浪财经管理专栏_东方早报 > 正文
 

东方早报:案例剖析-公司如何才能突破增长瓶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15:11 东方早报

  文/禹剑

    2亿元年销售额的消费品公司,最容易遇到的便是增长的瓶颈,当市场份额停滞不前,管理上后继无力,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如果你是总经理,你该怎么办?

  案例回放

  麦片公司的增长困境

  行业与企业背景

  某麦片公司(简称X),6年前开始起步,2004年销售额1.9亿元。麦片是西方主流的早餐食品之一,但是在中国并不普遍为人们接受,整体市场规模2004年在20亿元左右,年成长率为15%~18%之间。

  整个市场处于待发展状态,行业竞争并不激烈,并且缺少领导品牌,地域特征明显。

  企业状况

  生产

  X总部在西南小城,拥有一个能够满足现有生意规模的生产工厂,然而,出于对2004年末对未来发展较高的期望值,以及获得地方性的税务支持,X在距离总部200公里的另一个小城投资兴建了另一个工厂,由于2005年发展速度远低于预期,因此目前两座工厂均开工不足,新的工厂开工只有40%。

  产品

  X一直坚持高品质产品的生产,因此产品主要原料来自海外,采购成本高于对手2%;包装材质标准高于竞争对手,也高出竞争对手2%。

  品牌

  最新的市场研究显示,X产品用户满意度较高,人们普遍认为这是一个高质量的产品。

  但数据同时显示,X产品中的85%的品种,由于配方中采用大量的奶、糖等配料,因此用户无法分辨质量的好坏。

  X产品从尝试率到再购买率转换比例很高,但知名度是提高尝试率的关键。

  X零售价格比同类产品高出30%,接近国际一线品牌的价格,因此对价格不满也是用户对X产品的主要评价之一。

  并且由于产品品种选择的原因,人们认为这是一个适合特定人群,比如中老年人的产品,并不是一个适合全家人食用的品牌。

  由于没有专门的品牌建设,因此X品牌几乎没有任何情感性的联想。

  X对新产品非常随意,没有任何成功的新产品上市。最新的调研亦显示X的产品结构非常不合理,市面上最畅销的品种它几乎都没有涉及。

  销售

  X采取分销商制,分销商类似于本地化的服务商,提供产品供应、收款等工作,其他营销工作和费用一概由X承担。X提供给分销商15%的毛利,高于竞争对手5%。由于几乎稳赚不赔,经销商对X产品非常忠诚,几乎全部先款后货,因此X不用担心坏账风险,这一点大大优于竞争对手。

  X将全国分成了10个大区,每个大区采用分公司配置,有单独的财务、后勤等等,也配备车辆和仓库以方便对经销商及时送货。X的大区拥有几乎所有的营销权利,每年年初X将费用分配给大区,唯一的指导原则是大区需要将营销费用控制在23%以内。

  过去几年,X的成长几乎全部来自于地域拓展,目前X在全国拥有240个经销商,遍布除西藏外的所有省份。

  由于实质性的控制权在大区,因此X公司领导并不清楚各地的实际管理情况,并且,很多公司的构想都无法推进,因为没有资源和费用。

  由于X产品比较西化,价格又高,因此只在商超网络中销售,随着大型KA(大型超市)的兴起,加上人员不具备对等的管理能力,因此X在终端中的费用越来越高,导致大区费用普遍超标。

  公司产品具有明显的夏天淡季、冬天旺季的特征。

  公司总部不具备营销策略制定和执行辅导的能力,历史上没有在公司层面进行过任何的统一市场活动,并且,对大区费用如何使用一概不知,因此大区制度也是不得已的选择。

  人力资源

  X公司营销人员采取工资加奖金的形式,全部报酬与竞争对手相当,人员素质一般。

  公司总部在西南小城,因此对职业经理人不具备长久的吸引能力。公司尝试聘用过职业经理人担任销售、市场总监,但均以失败告终。

  其他

  公司从2003年开始尝试推出低价产品进入流通市场,但由于整个组织缺乏必要的流通领域运作能力,而职业经理人的聘用亦不成功,因此该低价产品一直不成功,亏损严重。但其北京原某销售经理承包该产品在华北的销售后,销量不错,证明产品本身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公司2005年开始遇到很多问题,最重要的首先是KA兴起的挑战,其次是产品老化,第三是成本结构居高不下,最后则是大区费用成为黑洞,公司估计其中至少20%,约为销售额5%的费用属于低效甚至无效费用。

  在大区营销费用之外,公司预算有额外4%~6%的广告费用,比如2004年约为500万元。但由于缺少专业人员的管理,使用效果极差。

  公司内部管理粗放,各自为政,8月份主要畅销品种居然缺货长达一个月,原因是生产部根据销售部预测进行生产,当数字不准确时,生产部无法按时调整。

  问题

  1、是否应该考虑产品的成本缩减计划?特别是在85%消费者无法分辨的产品品种上,能否采用国产原料?

  2、是否需要坚持低价产品的运营?如果是,应该如何规划?

    3、新产品研制方向如何确定?是否应该跳出目前的产品品类去寻找新的产品机会?

  4、营销组织架构应该如何调整?如何有计划地提高公司总部以及整体营销组织的素质和能力?

  5、如何提高市场占有率?如果你是总经理,你该怎么办?

 [1] [2] [3]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