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战略·经营 > 正文
 

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的辉煌与坎坷(2)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14日 17:00 世界知识

  中航油:跨国经营教训惨痛

  2004年底,曾被中国企业捧为“走出去”战略棋盘上过河尖兵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其60%的股权属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国航油总公司),因总经理陈久霖在石油期权和期货投机中判断失误,累积超过5.5亿美元的亏损,于2004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走出去”的企业打道回府,这绝不是首例。1982年嘉陵摩托率先走出国门,占领东南亚市场,但最终全军覆没;康佳集团2002年度关闭了四个海外机构,并对四个公司的长期债券性投资款项计提100%的减值准备;TCL集团在对越南投资三年后也宣告投资失败。跨国投资失败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公司本身的管理漏洞。

  中航油“折戟沉沙”,为意欲“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提供了惨痛教训:

  第一,跨国经营必须要建立内控和相互制衡的风险控制机制。要想在国外站稳脚跟,就必须建立健全风险识别、监测、控制和化解机制,加强海外风险监管。国有企业在设计、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时要同步考虑建立监督机制,监督的责任要到位,确保制定的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第二,企业必须重视对现金流量的监控和审核。要加强重大投资决策的相关制度建设,特别是对从事高风险业务以及对外收购兼并和担保等资本运营活动,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内控制度,严格控制财务风险。

  第三,要正确认识道德风险。在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尚未完成的时候,国有资产流失到海外,与企业管理者渎职、偷懒等败德行为息息相关。因此,“走出去”的企业必须加强对管理者的道德风险控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跨国投资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缤 纷 专 题
头文字D
头文字D精彩呈现
父 亲 节
送给父亲节日礼物
图铃狂搜: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