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案例剖析 > 《经理人》2005 > 正文
 

世纪人何以成为同行业发展最快的公司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2月23日 16:23 《经理人》

  在通讯行业的“冬天”来临之前,它早已准备好了“厚厚的棉袄”

  作者/曾立平

  在同期成立的有些竞争企业熬不过通讯行业的“严冬”,已经黯然谢幕之时,成立短短6年的深圳世纪人通讯设备有限公司——这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无线光通
信系统和通信网络连接设备专业制造商为何能一路高歌猛进,冲进“最具成长性企业”和“深圳市民营企业50强”?

  那是因为,在国内市场还一片火爆的时候,世纪人公司已经从该行业全球低迷的大气候中,嗅出了国内市场的发展趋势,并从管理、营销、人力资源等各个方面展开了轰轰烈烈的“世纪备战”,在“冬天”来临之前,准备好了“厚厚的棉袄”,从而能从容地应对接踵而来的电信运营商和运营环境的大整合,以及市场不景气和残烈竞争,稳步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生产效率每年以22%左右的幅度持续增长,从2001年起,营业收入和利润率一直稳居行业三甲。

  QCD的魅力

  1998年10月,袁丹等几位创业者创立世纪人时,刚好搭上了通讯行业的末班车——光纤通讯在国内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并有可预期的巨大市场空间。世纪人的创业者都有通讯行业的从业经历,他们开发了一个名叫CM2000的光纤通信产品,当时类似产品都从国外进口,但进口产品在国内应用时多多少少都存在水土不服的问题。CM2000甫一上市,便有媒体惊呼“掀起了通讯接配线行业的一场革命”。这种具有市场潜力的创新产品,使世纪人站在了较高的起点。

  1998~2001年间,世纪人每年以100%以上的速度增长。尽管当时中国市场仍然需求强劲,但在全球大环境中仅是一枝独秀,全球通讯业已陷入严冬。

  为了保持这种高速发展的态势,世纪人的创业者决定,在中国市场走下坡路前做好准备。他们认为通讯行业与其它行业一样,未来的竞争也一定是比价格、比质量、比服务,要打败竞争对手,必须在这三方面锻造领先优势。

  2001年,袁丹到日本考察,发现有家日本企业采用的一种名叫QCD的管理方法正是他苦苦寻觅的解决之道。所谓QCD,从狭义上讲,是对质量、成本、交货期进行控制;从广义上讲,是整个公司管理的持续改善。

  回国后,他立即着手在企业建立QCD改善方法和制度。现在,QCD在世纪人已经发展成为一整套完善的管理系统。应用这套管理系统后,一方面,对上道工序来说,下道工序就是服务对象,要为下道工序提供最好的服务,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下道工序的标准交出其需要的产品。另一方面,是创新,持续不断的创新——这种产品现在的成本是这样的,围绕QCD,能否用更低的成本做得更好?这样,就使一些方法上、技术上、管理上的创新不断产生,管理成本不断下降,服务质量和产品质量日益提高。

  2002年左右,随着邮政分家、电信行业政企分开及全面整合,行业格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采购方面,也由多头采购转变为招标集中采购,竞争的焦点果然凝聚在了质量、成本、服务上。凭借QCD所展现出来的魅力和先发优势,世纪人一路过关斩将,高速发展。

  像QCD这样的管理改进和创新,世纪人每年都在进行。2002年,平衡记分卡进入中国不久,就引起了袁丹的关注。2003年初,他们根据平衡计分卡的思想,设计了公司及各主要部门的KPI绩效考核指标,全面实施目标管理,进行绩效改进考核。

  营销“漏斗法”

  2002年,一个问题始终在袁丹头脑中盘桓:在新形势下,怎样管理业务员,如何跟踪业务?因为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在营销上,以前那种靠简单推销就能抢到订单、产生绩效的日子将一去不返,必须对营销体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经过认真研究和调研,世纪人从国外企业引进了“漏斗管理法”的概念,并结合自身实际进行改进,建立了符合自己需求的“漏斗法”模板及应用方法,并配套建立管理和考核机制,把管理业务结果变成了管理业务过程。

  这样,以前那种以结果论英雄的管理方式得以彻底改变,对过程的跟踪和管理,使世纪人的营销变得日益规范,营销绩效得以大幅提高。譬如,按以前的管理方式,业务员签了500万的单,管理层只知道这个结果。但怎么签到的呢?如何对其进行评价?是运气好,根本没努力就签下来了,还是通过艰苦努力?如果没有努力就签了500万,说不定通过努力能签1000万。另外,业务员签了500万的单领导知道,但他丢了1000万的单领导根本不知道,那正是没有有管理过程的结果。

  “漏斗法”是从一开始就跟踪业务过程,每天输入相关信息。“漏斗”上大下小,有几个控制规律,到什么程度该采取什么行动,会指引业务员去做。做完后,再将搜集到的信息输进去,评价自己做到了什么程度。这样一步步走下来,相当于一步步进行筛选。最后,就有了签到订单和产生销售的结果,管理层也能对签单过程一目了然。

  复合股份制

  世纪人可能是国内较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中股权最分散者之一。1998年公司成立伊始,10名主要创业者都持有股份,以袁丹为首的3个主要发起人各占20%,其余成员合占40%。随着企业的发展,为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到这个核心团队中来,3位主要发起人又将拿出了15%左右的股份,分给后来加入的骨干。现在,整个公司持股的员工已超过40人。世纪人这样做的目的,旨在建立一种“核心控股、骨干持股”的机制,核心控制公司的发展方向,通过骨干持股,让对公司发展有重要作用的关键人才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技术成果股份化,是世纪人在股份制方面的又一探索。世纪人鼓励创新,员工的技术创新会通过一定的形式转化为股权和股份。今年年初,研发两年的新产品——无线光传输业务具备了市场化能力,研发人员的技术成果便在为这个产品成立的新公司中转化为股份,这些股份折合人民币约有200万左右。世纪人每年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占销售收入的5%,到目前为止,已产生国家专利21项。

  这种员工持股的作法也使世纪人形成了一支稳定的团队。借鉴GE,世纪人在绩效方面采用“271管理法”,20%的优秀员工每年可以加薪两到三级,70%的合格员工加薪一级,10%的不合格员工则被淘汰。但除公司主动淘汰者外,世纪人的员工流失率非常小。这种情况发生在员工视跳槽为家常便饭的深圳,不能不称为一个奇迹。

  为了应对企业高速发展过程中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1999年,世纪人公司推出了一种学习制度,要求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必须在3年内学完研究生课程,否则就要被罚款甚至取消任职资格;骨干员工和优秀员工要是能硕士升博士或者本科升硕士,公司补贴学费6万元。几年来,世纪人在培训和鼓励学习方面的开支已达数百万元,这使公司有了很好的人才储备。

  经过“世纪备战”的世纪人,目前已成为一家资产超过2亿元、员工500人、累计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民营股份制高科技企业,成为行业内发展最快的公司。

  袁丹管理感言

  1.企业鼓励什么,就应该奖励什么。

  2.不但要注重营销的结果,而且要控制营销的过程。

  3.既要正视绩效考核,又不能太计较绩效考核。

    附文:世纪人的融资故事

  1998年10月,袁丹等3位主要创业伙伴筹集了226万元创业资金,准备生产光纤配线。他们万万没有想到,在进行产品后期研发、生产并推向市场后,资金已经耗尽。到1999年4月,公司除一线工人外,都停发了工资。

  所幸世纪人的创业者们至少有三四年的行业经验,已经建立了一些市场关系,拿着订单,袁丹从朋友那里挪来了200万元。

  但袁丹深知,公司要发展,仅靠自筹资金是不够的,必须打通银行等主要的融资渠道。但银行不可能给他们贷款,因为一没抵押物,二没信用积累,三没业务上的现金流作保证。最后,他们想到了担保这种途径。

  1999年2~3月份,袁丹开始与深圳高新投接触。经过近两个月的考察,1999年6月,高新投决定为其担保。第一期的担保额是300万元。但袁丹万万没有想到,高新投答应担保并不能保证实际上就能贷到款,他先后找了两家银行都遭到拒绝。

  1999年7~8月份,世纪人再一次走到了破产的边缘——高新投答应担保后,公司投入的速度明显加快,资金链眼看就要断裂。这时候,高新投找到了深圳市科技局为世纪人担保,申请到一笔200万元的三项基金贷款。有了这笔资金和一些订单,世纪人公司终于得以喘息。

  年底,碰巧中国建设银行打算发掘一批有潜力的创业企业进行支持,在科技局和高新投的推荐下,建行找到了世纪人,经过短暂的评估后,向其发放了300万元的贷款。2000年下半年,仍然由高新投提供担保,建行又追加了600万元的贷款。融资之门终于向世纪人敞开,从此,世纪人迈开了高速发展的步伐。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世纪人新闻 全部袁丹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团团圆圆
正月十五闹元宵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