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40岁前冲刺美丽人生(4)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1日 15:16 《全球商业经典》

  心之所向

  为这一代中国记录面貌

  文:张晶

  新 浪的“骨灰级”创始人蒋显斌的这一次转身,彻底地改变了其人生航向。

  2005年一天的下午,蒋显斌站在自家书房里的巨大白板前发呆。在这块足有半面墙那么大的白板上,他密密麻麻画出了自己前半生,试图以此整理思绪,倾听心声,努力勾画着自己下一个十年。

  当时35岁的蒋显斌负责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站新浪网最赚钱的无线增值业务,占到当时新浪总营收的95%。网络精英光环笼罩其四周。

  说上海这个公寓是他家,实在有点勉强。他不过是周末回来和太太相聚,其余时间都在两岸三地,忙着和各地运营商打交道、收购有潜力的内容供应商和服务供应商。一句话:为了新浪每个季度到华尔街交的财务报表数字更好看。

  他耗尽除睡觉以外所有时间,就为了让新浪这架利润机器上满油,保持惯性飞速前进:利润率、营收增长率只能进不能退,不然市场就会惩罚你。妻子周游世界的要求被一推再推,他想,反正老了有的是时间。

  可前段时间,一场大病让他顿悟:人生无常。

  初次创业投入全部心血

  换来对人生的省思

  1995年,斯坦福学生蒋显斌正背起背包去念建筑研究生,他想,优秀的建筑至少可以在这世界上保存100年,可以将自己的影响力保存在这个世界久一点。两位学长走过来,说要不要讨论一下创业的可能?

  这一插曲却让蒋显斌远离建筑,开启另一段“意外”的事业旅程──到硅谷,一去便是十数年。身处硅谷的蒋显斌意识到,处于混沌状态的网络尽管商业化刚刚萌芽,分工没有出现,但必定会剧烈地震荡现实世界。“投身于这样一个工具的创造来影响全球华人,和冷冰冰的建筑相比,能带给自己更多的满足感。”蒋显斌说。

  初次创业,他也的确成就斐然:从开始设计、创立华渊网,到1998年如火如荼地和汪延、王志东主导的利方在线合并为全球最大的华人网站新浪。新浪登陆纳斯达克后,善于沟通的他促成了华渊和利方在线的整合;2000年拯救新浪台湾站危机;2002年来北京,将新浪无线业务从只占营收5%做到占据营收95%的现金牛。蒋显斌坦言:“说幸运也幸运,说辛苦也辛苦。”

  2000年互联网泡沫,当众人不知未来在何方,蒋显斌从美国火速飞往台湾重建新浪台湾站一役中,率领团队连续三天三夜赶出产品,累到看着地上流出的鼻血也浑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的。

  平时“慢热”,只有和熟人才退去严肃的蒋显斌用这种执拗在无线业务中打拼出了营收,但也因为过度操劳,让他在35岁年纪就患上心脏病。

  心跳一分钟超过150下,一场心脏手术似乎真的让蒋显斌的内心发生了变化。

  他开始发现,这种云霄飞车一样跌宕起伏的生活似乎和十年前走上这条路的初衷渐行渐远。创业股票期权早已在口袋里,这么辛苦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上了这辆车便飞速前行停不下来。他看看周围的人,他们都为保住所得而日日焦虑费神。接下来的十年,是继续投入到网络世界里,还是把过去放在角落里的终极关怀拎到人生台前?

  白板上,蒋显斌的生命大树有四个指向:数字设计、网络、纪录片和书法。虽然分不清哪个是未来十年的志向,但他至少明白,自己希望放到一个比自己生命更大的事物里:“我的灵魂比较老一点。”蒋显斌坐在现在的CNEX回忆起两年来的探索源头。

  40岁前,大家都闷着头游泳,大概知道这个方向通向岸边,游了很久会抬起头来看一看:我是离彼岸更近了,还是更远了呢?──蒋显斌

  蒋显斌

  出生:1970年生于美国

  学历:美国斯坦福大学机械工程硕士

  经历:新浪网合伙创始人、新浪网

  执行副总

  现任:CENX CEO

  图/晓光

  身形高大的蒋显斌时刻将“华人”二字挂在嘴边,这和他经历息息相关。生于美国,长自中国台湾,发迹于美国,立业守业,周转于两岸三地,“华人社区”似乎是描述他心底归属感最准确的词语。

  所以,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之一的书法成为他的挚爱一点也不出奇。从学生时代旅游时起,他的背包里就总带着一支毛笔,直到如今,临睡前都要写字以定心神沉淀思绪。

  而数字设计从斯坦福念书起,就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一块,他的导师是当代工业设计泰斗唐诺伊曼。而网络比他想象更剧烈地改变了华人看待世界的方式,且就经济利益而言,继续投身于网络,经济利益“近得可以闻得到”;纪录片则是他手术后执掌新浪宽屏业务之后的新朋友,这三个哪个更接近自己内心的渴望?

  探索内心的路

  让每个梦想都往前试探

  他徘徊在上海的大街上,钻进一辆出租车。出租车司机粗俗的回应,动作剧烈地刹车起步,关上门那一刹那感受到的车外街道凌乱嘈杂,让他突然想起20多年前的台湾。当时党禁、报禁一下子全放开的时候,台湾街头的出租车司机也是这样不职业,街头也是这样扰攘。他顿悟:原来一个社会从混沌初开到文明有序,需要花上一代人的时间。

  和创立新浪时站立在网络时代混沌初开的状态一样,他隐约感到,这一次他又站在了中国一种大势袭来的时代边上。他没有把握辨明,哪种路径可以在这大势中成就自己,于是在接下来的两年中,将每种可能性都往前推进。

  他想方设法在自己紧张的工作日程中插入了世界设计重镇巡礼的旅程。他去纽约Parsons,芝加哥IIT,还去了斯坦福重访导师唐á诺伊曼,拜会了诺基亚首席设计师Frank Noval。然而,原本期待能借此次旅程唤起对建筑的热情,但却让他认清了这样一个事实:设计虽然符合他创造一个东西的渴望,但是工业设计半年更新卷土重来的速度不符合他“老的灵魂”。

  那继续用网络影响世界吗?继续在宽带业务上打拼,满足华尔街对利润无止境的渴求?他很肯定,答案是“不”,“网络可以是工具,但不是目的。”

  倒是执掌视频业务的机会,让他辨明了这场大势中自己的方向。他感到,过去在中国积压的创作欲望,现在属于一种松绑的状态,加上经济的许可,便会产生伟大的商业和创意的结合。

  技术尤其是网络的发展,会让数码影像这种记录方式勃兴。Youtube等视频网站的蓬勃、视像记录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都让他感到,内容的趋势一定是视像。“影像会变成年轻人主流的表达和沟通方式。专业导演记录他眼中的世界,网民会记录他身边的世界。这两种表达流会怎样和网络对接我不好说,但我感觉会出来。”蒋显斌说。

  迄今他都没有忘记,在台湾社会思想解放时期,两部纪录片怎样影响了他的人生道路:《河殇》和《寻找台湾生命力》。当再没有了教条约束,这两部纪录片让他觉得,将个人和时代连接在一起,在历史上尽可能久地留下影响力,对他最有诱惑力。他想创造这种文化影响力,以影响中国的下一代。CNEX(Chinese Next)亦即给“下一代太平盛世的备忘录”。

  找到生命活水

  但现实可能更严酷

  表面上看,蒋显斌像是真的换了一种活法。

  过去顶着网络精英的光环,在华尔街、投资人之间左右逢源。虽然人前风光,但人群散去后,却发现理想、激情已是渐行渐远。现在蒋显斌要孤单一个人搭起这个纪录片发行平台的雏形。他提着箱子住进100多元一晚的莫泰168经济酒店。2007年7月正式从新浪退出后,数月来辗转游说各潜在投资人,“化缘”要来数额不一的社会捐赠——必须得省着点。

  而实际上,他的生活本质并没有不同,仍然在严酷的现实中找到和理想的契合点——更像是从一根钢丝跳到另一根难度更高的钢丝上。因为,这次现实可能更严酷。

  每次银行来支票他都看也不看就塞到抽屉里,据一直观察着事态进展的太太说,CNEX已经烧掉他25万美元,足够在上海买一栋相当体面的公寓了。还好,他从来都不是一个盲目理想主义的人:即使他狂爱设计,也在必要的时候毫不犹豫向商业妥协。

  刚开始他准备只拍一部纪录片,交差慰问下自己的欲望,可到后来,他却被这件生命中的插曲给迷住了。

  有次,他访问的一个对象──一位拼命借钱为儿子读大学的父亲。父亲希望儿子大学毕业后能够出人头地,为祖宗光耀门楣。但终究这位父亲的梦想没有能实现,因为扩招一切都变了,儿子毕业后却很难找到工作,还不如父亲挣的钱多。“当这位父亲说出,‘年轻的时候我以为人生很长,现在我知道,其实人生很短’的话,看着这个出乎我们意料乐观的父亲的脸,在场的人都很动容。”蒋显斌如今都记得这个画面。

  他决定为下一代人留下这个时代的真实记忆:每年10部,10年100部。他最初的合伙人是资深纪录片制作人张钊维,他为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工作。几经碰壁后他们发现,必须要成立一个非营利性的组织,才能让真正愿意推动这件事情的钱和人进来,才能保持CNEX非营利而为公益的初衷。

  CNEX的运作模式是:自己不养导演,更像一个纪录片的制片人和发行商。在内容制作方面,CNEX对当年的主题作筛选,提供部分资金,而主要的团队和预算用在这些纪录片的推广和发行上。而主要的收入包括募款和发行收益。目前主要的发行渠道包括大学、电视台等。

  于是蒋显斌开始动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所有资源。他的朋友,麦肯锡高级合伙人陈林真,以及其丈夫台湾导演徐晓明,现在成为CNEX的顾问。他甚至去见了当年投资华渊网的天使投资人,他们为CNEX第一年的预算贡献了相当力量。好在成绩不错。第一年以“开眼见钱”为主题,每部纪录片预算从5万到10万元。反映农民的《伞》在今年就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

  “从YouTube可以看到这样的大趋势,我可以预见未来十年,整个纪实影像,随着手机DV等基础工具发达,一定会像当年网络开始平民化,接着以燎原之势,掀起革命!”他断言。

  他在寻求更大的团队募资,比如和汪延主导的非营利基金会阿拉善合作。“我打算以10年为计,每年订出一个主题,一年用10部纪录片来探索,10年100部问十个当代华人最重要的问题。”关键的年代,蒋显斌打算用文化软实力记录已经迎来的华人世纪。“我希望能够做到90分或者100分。现在我很确定,接下来的十年,这就是我要做的事情。”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