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价涨快跌慢 中石化怪罪机制

7月下旬以来国际油价一度惨跌20%以上,但中石油中石化的油价始终保持坚挺。面对公众对国内油价涨快跌慢的质疑,中石化表示,这主要是定价机制方面的问题。不过,中石化香港油站公司宣布自8月10日凌晨下调汽油、柴油的价格。
    同样是中石化,为什么一个降价一个能够保持价格坚挺?相关专家认为,这是内地市场的竞争力不足导致的。国际油价8月10日、11日、15日都有较大程度的反弹,如果国际油价不能守住下跌态势,成品油调价窗口本月内很难开启。[详细]

涨易落难:是不是机制惹的祸

有关主管部门并没有完完全全执行定价机制。

有关主管部门并没有完完全全执行定价机制。

中石化:都是机制惹的祸 涨价去问发改委

成品油价不降招来骂声无数。那么,为何国际原油价格暴跌而成品油零售价迟迟不降?中石化说,这主要是定价机制方面的问题。油价为什么没变化由发改委解释合适。

专家:苦于干预不执行 定价机制没有错

真正根源是我们处于油价上涨周期中;同时有关部门为调控价格、稳住CPI,并未完完全全地执行定价机制。干预结果是,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内地成品油调价不到位;国际油价明显下跌,却得先还清历史欠账。

@成品油定价机制

[综述]自1998年迄今,中国已经历三次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1998年,原国家计委出台《原油成品油价格改革方案》,规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之间原油交易结算价由双方协商确定。后于2001年和2006年经历两次改革。

解决之道:打破垄断 转变机制

油价改革的最终出路是彻底打破垄断。

油价改革的最终出路是彻底打破垄断。

现行弊端 国内油价与市场脱轨

国内油价落后于国际油价的运行趋势,与市场脱轨。其弊端,一是滞后,与国外成熟市场相比,我国的调价周期较长,对市场反应不够灵敏;二是规定模糊,给有关方面留下不严格执行调价行为的空间,该调整时不调整,调价幅度又不到位。

打破垄断 减少非成本因素

毋庸置疑,油价改革的最终出路是彻底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国企、民企甚至外企都能进入成品油零售市场。这要求把改革垄断体制、财税体制等结合起来,让垄断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主体。同时减少油价中的非成本因素。

小调查

微博热议

评论

登录: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查看全部往期回顾>>

近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