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上我国发行人信用评级普遍上调,实际上市场信用水平在原地踏步甚至降低。
一些评估机构以不正当的手段抢夺市场,采取按等级收费的方式,评估费用和信用等级成正比。在这种利益的驱动下,信用等级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并造成了社会对信用评级的误解。
评级机构之间恶性竞争及由此造成的评级费用竞价和发行人购买评级报告的恶劣行为,最为市场诟病。目前我国评级行业收费模式和赢利业务都比较单一,发行人付费的评级业务在市场上占据统治地位。
[背景]信用评级是一种社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1902年穆迪公司创始人约翰·穆迪开始评级当时发行的铁路债券,后延伸到金融产品及评估对象。
中国评级业面临公信缺失、无监管等问题。
中国的评级机构发展时间短,目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不奇怪。从长远看,中国要形成自己的有国际影响力的评级机构,除了需要形成一套独特、专业、公正的评价标准,还需要尽可能减少政治、金钱等因素对其独立性的影响。
本土信用评级机构也要敢于批评,特别是敢于在事实的基础上对本土机构作出负面评价。 市场对信用评级的认可,取决于以诚信为核心的评级机构“声誉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