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专家看中国评级业:要独立性也要协调监管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16日 10:09  中国经济网

  编者按:三大国际评级公司之一的标普将美国主权信用降级,引发了全球冲击波未了,近期国内有关信用评级如何客观公正的话题也受舆论的高度关注。中国评级机构的现状究竟是什么样子?国内评级行业该如何扩大影响力?

  中国信用评级业现状

  

  与发展了一个多世纪之久的欧美金融市场相比,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乃至金融市场确实存在很大的差距。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信用评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真正进行大规模债券评级尚不足5年。债券市场规模小、品种单一、竞争不规范等成为制约信用评级机构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过,目前一些信用评级机构已崭露头角,但也只是在本土同行中处于相对领先地位,市场认可度尚待提升。然而现有的信用评级运营模式缺陷主要表现为两点:一是评级费用由被评者支付,评级活动易被利益捆绑;二是“黑箱操作”,评级过程不公开。这两点使评级结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与此相伴随的是,为争夺业务,一些评级机构无序竞争,在征信活动中“偷工减料”、迎合客户“期望”等,也影响了评级质量和行业健康发展。

  相关阅读中国评级公司乱象

  专家看中国评级业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治国表示,造成当前国内信用行业现状的主要原因还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从经济发展的模式上讲,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还未达到从“保守型”转向以市场为导向的“自由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张茂荣也表示,缺失话语权的中国金融市场遭受长期被“压低”信用评级的困境,这也同时大大增加了中国海外融资的成本。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表示,当前中国资信评级行业市场规模较小,评级品种较少,主要是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品种。

  中国评级机构如何监管

  对于中国评级机构如何监管,上海交大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顾建光指出,中国的评级机构发展时间短,相关的技术和人才储备也相对不足,目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不奇怪,但从长远看,中国要形成自己的有国际影响力的评级机构,除了需要形成一套独特、专业、公正的评价标准,还需要尽可能减少政治、金钱等因素对其独立性的影响。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表示,从目前来看,可考虑由某一部门牵头制定统一的评级行业监管规则,通过多种方式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在统一的评级行业监管规则下,根据各自负责的金融市场监管要求对信用评级机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

  相关阅读: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突围任重道远

   信用评级影响力要靠诚信积累

  标准普尔调降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使信用评级的影响力、公信力等问题重新引起广泛关注,同时带出了我国信用评级业如何发展的问题。在国际信用评级业发展面临变革之际,国内信用评级机构应树立机遇意识和紧迫感,坚持以诚信安身立命,同时大胆改革创新,夯实信用评级公信力的体制机制基础,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积累“声誉资本”,逐步增强影响力。有关部门则应加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建立信用评级重大失真的惩戒机制,确保评级结果真实可靠。【详细】

  专题:中国评级行业需要的不是“闹剧”

  (责任编辑:华青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