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长书院:古木名院相映辉

公冶长书院:古木名院相映辉
2023年11月02日 05:14 齐鲁晚报

  □朱建霞

  两棵直插云霄的银杏树,依然像两把硕大的巨伞,矗立在安丘市城顶山半山腰的向阳处,层层叠叠密实的枝叶,依旧没有一点要散落的样子。银杏树散发出时光淬炼的金黄,以壮美的姿态、蓬勃的气息,坦然接受深秋的到来。

  蓬勃的生命来自时光的沉淀与厚重。这两棵二千六百多年前的古树,因为孔子和他的弟子公冶长而闻名遐迩。

  公冶长书院坐落在安丘市区西南三十多公里的城顶山南坡,书院周围群山环抱、层峦叠嶂、树茂林丰,为山东省省级森林公园,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氧吧。作为潍坊市千里民俗旅游线上的一颗明珠,一年四季前来赏景游玩的人不断。

  相传这里是孔子弟子、爱婿公冶长隐居读书、治学的地方,在明代即被列为安丘八景之一。

  在一缕缕略带寒气又清爽明亮的阳光里,被誉为“中华第一雌雄”的两棵银杏树,根连理、枝相拥,树立在公冶长书院的广场上。

  时光历经两千六百多年,公冶长书院的两棵银杏树依然枝繁叶茂。树围达10米,东雄西雌,相距大约7米、高约30余米,直径近30米的树冠,高耸入云。繁茂的枝叶,为公冶长书院撑起一方清幽和静谧。

  公冶长春秋末期出生,复姓公冶,字子长。公冶长幼年家境贫穷,一直以务农为主,但是他不因家贫而堕志,一生俭朴好学。

  年轻时,公冶长慕名拜在孔子名下,勤奋攻读,博通六艺,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学成后,公冶长拒绝为官,终身治学,后因遭诬陷入狱,在狱中虽受囹圄之苦,仍然苦读经书。孔子深为爱徒身陷囹圄而痛惜,认为他能忍辱负重、苦读不辍,可做表率,“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孔子看人的标准是看人的品德,不言其他。于是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公冶长为妻,从此公冶长身兼孔门女婿和弟子的双重身份,这些记载存留于《论语》《孔子家语》中。

  公冶长书院不仅仅是一所书院。公冶长在此办学,到现在已有两千六百多年,这座书院一直是历代文人墨客参观、拜谒的地方。

  公冶长故去后,后人崇尚先贤,在此建立公冶长祠,多年后,又在祠西建青云寺一处。后来公冶长祠、青云寺因岁久渐圮,历代多次重建和维修。作为凝固的历史,部分碑碣遗存,记载了公冶长祠、青云寺的变化,反映了人们见贤思齐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可以想象公冶长影响范围之广。

  史卷中,公冶长书院最早的存世记载为明成化十三年,安丘知县陈文伟重建书院。明万历《安丘县志·艺文考》辑录的陈文伟《公冶长书院记》,内容大意为,这次重建前,他的前任谢缜已备足物料,未及开工就调往外地,陈文伟于明成化十一年接任安丘知县,“成化丁酉前二月壬申,因公务往沂水,道经其地,驻马止宿,往寻其迹,至则四壁俱废,一址独存。遂计匠作工役,不日告成,谢君之心为不负矣。”

  在公冶祠大门外,立有一座碑楼,里边镶嵌着“重修公冶祠碑”,落款处可见“安丘市人民政府,1997年10月立”等字样,碑额《重修公冶祠碑记》为篆书,正文为楷体,记叙了公冶长的生平事迹、公冶长祠的兴衰及最后的重建时间。

  公冶长祠为三进三间,木质结构,飞檐斗拱、粉墙黛瓦、丹柱青瓦,正祠塑公冶长坐像,两边各有陪侍,屋内墙壁上彩绘着公冶长生平事迹。东西边房各一间,陈列着一些今人的书画作品,祠后有清末大臣李湘棻的感恩堂一处。青云寺在公冶长祠西侧,始建年代晚于公冶长祠,约为西汉中期,距今也已经有两千余年了。

  镌刻在石碑上的内容,透露了公冶长书院部分过往。公冶长书院在明清两代曾三度重建和维修,书院现存明清古碑,记载了公冶长书院如何重建、维修。

祠院内,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碑亭,东边为万春亭,西侧为清廉亭,碑亭内有明清两代立的石碑,记载了修复公冶长祠的史实。

  东侧“万春亭”内的石碑,为明万历三十五年知县孙振基所立,碑文楷体正书,阴线阳刻着九个大字“先贤公冶子长读书处”,背面无字。

  西边的清廉亭中,犹存清康熙十五年,由县令胡端出资维修时,所立《重修公冶子长祠堂记》石碑。碑文称邑侯胡端于丙辰之春到书院山祭祀览胜,“怅庙貌之萧条,慨然叹曰:‘兴废举坠,守土者之责也’……于是捐养廉之资,以襄榱甓之用,鸠工庀材,不逾月而轮奂粲然。”

  另外一块石碑为清道光九年六月,青云寺主持学管及徒弟真斋所立,正面上部横刻“万古流芳”,下为重修庙碑记,背面为众善题名,县廪膳生李维翰撰文,庠生刘登辅书,崔秀川镌刻等字样。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百姓及乡绅为重修宗庙、赓续文脉而慷慨解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望百年不休、驰而不息的执着。

  三块碑刻,丰富了公冶长书院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折射出以公冶长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一直感召着后世,代代相传之风雅。

  1989年,安丘县人民政府拨款5万多元,把已经荒废的公冶长祠重新修建,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重修后的公冶长书院面貌焕然一新,使许多游客流连忘返。

  被世人公认为德高、才奇、志大的公冶长,所留存的具体事迹史料记载不多。公冶长书院始建规模,史籍缺少记载,也因年代久远,已经无可考据。

  公冶长书院的很多遗迹和传说,都和公冶长有关。公冶长淡泊名利、隐居山林,能识鸟语的故事几乎人人皆知,而且有着浓厚的神话色彩,在典籍中有多个版本。《论释》记载公冶长因人祸入狱,《绎史》所载公冶长因羊入狱,无论哪一种传说,都体现了百姓还圣人本相,圣人也有凡人一面的本真情趣。

  经年的积淀,使得现在的公冶长书院因两棵银杏树而闻名,银杏树因为书院而流传千古。每逢清明节和阴历四月初八,为公冶长书院的庙会日,附近村民和游人云集于此,观赏风光、思念先贤,盛况空前。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孔子家语 孔子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

7X24小时

  • 11-08 康希通信 688653 --
  • 11-07 夏厦精密 001306 --
  • 11-06 泰鹏智能 873132 8.8
  • 11-02 中邮科技 688648 15.18
  • 11-01 纳科诺尔 832522 15
  •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