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榫卯的魅力”主题展馆开放,我国木工的“独门绝技”到底有多牛

扬州“榫卯的魅力”主题展馆开放,我国木工的“独门绝技”到底有多牛
2023年06月01日 13:49 扬眼

转自:紫牛新闻

榫卯技艺很多人知道,但多数人“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如果有这样一个专题展馆,你想去看看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1日获悉,设立在扬州市邗江区润蜀路西湖街道蜀冈村内,以“榫卯的魅力”为主题的展览馆,近日正式对外开放,吸引了众多市民沉浸式参观。

魅力十足

专业工具

榫卯结构起源于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过去只知道榫卯是我们国家木工的‘独门绝技’,这个展览让我大开眼界,涨了知识,不虚此行!”参观完展览,家住蜀冈怡庭小区的78岁王庆忠老人觉得很有意思。记者从展览组织方了解到,该项目是中国流动科技馆扬州区域换展项目,每周周三至周日向市民免费开放,周一、周二闭馆。

“想一想,如果没有绳索、胶、钉这些工具,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将两块木头连接到一起呢?”展馆工作人员介绍,榫卯是中国古代一项重大发明,距今已有七千年历史。它是木构件上采用的凹凸连接方式,凸的部分叫榫,凹的部分叫卯,榫头插入卯眼中,两块木头就会紧紧地连为一体,使独立、松散的构件结合成具有各种荷载能力的结构体。榫卯的用途广泛,它不仅是中国古典建筑和家具的灵魂,还被应用于造船、造桥等相关行业。

记者现场看到,“榫卯的魅力”展厅以声光电配文图和实物相结合,向参观者展示榫卯的原理、前世今生及在古建筑、生活、生产机具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专家介绍,中国的榫卯结构起源于新石器时代。七千年前,河姆渡先民建造的干栏式建筑,已经使用榫卯技术。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木构件,大到柱、梁、枋、板,小至栏杆的木楞,都无一例外地采用了这种先进的密合连接方式。

蓟县观音阁

“墙倒屋不塌”的秘密正是榫卯

“墙倒屋不塌,这在我国众多古建筑中成为传奇,其秘密在于榫卯结构的应用。”工作人员介绍,中国木结构古建筑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间,经历多次地震考验,仍巍然不倒,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之所以如此,全在于中国建筑的结构构件之间特殊的榫卯连接方式。

专业人士说,由于连接的节点不可能完全密实,加上木材本身也有一定的弹性,使得建筑的各节点都有一定的伸缩余地。每一个榫接点,就像一个弹簧,能消除掉一部分地震波的能量,减轻了整个木构架的破坏程度。在强烈的地震中,尽管木构架会发生大幅度摇晃,并有一定变形,但只要木构架不折、不拔,就会“晃而不散,摇而不倒”。地震波消失后,整个构架仍能恢复原状。即使墙体被震倒,也不会影响整个木构架的安全。“墙倒屋不塌”这句谚语,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这个特点。

应县木塔

千年木塔木楼“度尽劫波”矗立至今令人叹服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应县佛宫寺内,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塔高67.31米,为中国现存最大最高的多层木结构建筑,也是世界现存最高的古代木结构建筑。900多年来,应县木塔经历了十余次地震,主体结构都没有受到大的损坏。奇迹背后究竟有什么科学道理?

专家表示,抗震的关键是榫卯组成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通过变形吸收和损耗部分地震能量。地震发生时,木塔上的斗栱像汽车的减震器一样起着变形消能的作用。木塔的双层套筒式结构刚性很强,大大增强了木塔的抗倒伏性能。塔身暗层中设有斜撑,有效地加强了塔身的稳定性和刚性,防止在地震时出现水平方向的位移和扭曲,强化了构架对水平冲击波反复作用的抵抗能力。

位于天津市蓟县的独乐寺观音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楼阁式建筑,始建于唐,后于辽统和二年(984年)重建。它是一座三层的木构楼阁,其中第二层为暗层,通高19.73米。位于底层斗供以上和平坐楼板以下的夹层,在柱间施以斜撑,加强了结构的刚度,再加上榫卯组合的“柔性构造”,起到很好的减震作用,使得它1000多年来经受了28次地震的考验,仍安然无恙,矗立至今。

通讯员 姜传刚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徐珩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扬州市 建筑

VIP课程推荐

加载中...

APP专享直播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 06-09 海看股份 301262 --
  • 06-07 西高院 688334 --
  • 06-06 恒勃股份 301225 --
  • 06-06 飞沃科技 301232 --
  • 06-05 康力源 301287 40.11
  •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