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驻法大使吴建民作客新浪谈西班牙烧鞋事件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 18:30 新浪财经 | |
2004年10月20日17:00-18:00,新浪网财经频道特邀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前任驻法兰西共和国大使吴建民先生和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博士做客新浪嘉宾聊天室,与新浪网友尽情交流对西班牙烧鞋事件的探讨与反思以及中国企业如何利用外交资源实施“走出去”战略话题。以下为实录全文。 视频下载:mms://nv.sina.com.cn/vipchat/2004/10/20643218.wmv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年9月17日凌晨在西班牙东南的小城埃尔切,有四百多名不名身份的当地人聚集街头,将一个集装箱和一座仓库内来自中国温州的商人准备在当地销售的商品鞋付之一炬,造成了约800万元人民币的经济损失,这是有史以来西班牙发生的第一次严重侵犯华商权益的暴力事件,这给全球化背景下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进程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外交学院院长、国际展览局主席、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前任驻法兰西大使以及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博士来到我们新浪嘉宾聊天室现场,对“西班牙烧鞋事件”给我们企业带来的新问题跟网友们进行交流。 在聊天开始之前已经有很多网友留了言。首先请问吴院长,这起事件的原因是什么? 吴建民:我觉得这件事情不能小视,因为中国经济跟世界经济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如果今年中国的GDP突破1.5万亿美元,中国的外贸将达到一万亿美元。你看这两个数字就说明,中国的经济跟世界关系之密切。中国是一个后起的、正在发展中的大国,所以我们的经济在走向世界,我们的产品在走向世界的时候,一定会同世界各个国家接触。一方面,我们的产品可能受到欢迎;另一方面也会出现磕磕碰碰的事件。我想这种现象,可能现在有,将来也会有,但是我们对这件事情不能小视。不能小视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我们产品走出去,外界有这样一个反映: 从直接原因来看,它是因为西班牙埃尔切这个城市是鞋都,中国鞋子进去了,好像抢了人家的饭碗了,人家不高兴,就游行,就烧这个鞋,这是世界的原因。从小局来看是不是这样子?确实中国鞋子进去了,价格比它低廉,质量还可以,当然显得西班牙的鞋在这方面没有竞争力,当然引起反感,他们没有别的办法,觉得采取这种极端的办法可以引起西班牙的注意,给当局压力,让他们采取措施,这是他们一方面的考虑。 另外一方面,从一个更大的背景下考虑,中国的商品走出去,换取了外汇,从而进口大量的外国产品。这样做的同时,为外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了市场就有就业机会,这些为得到了就业机会而高兴的人是不会上街游行的,上街游行的人只是一部分不高兴的人。他们与中国合作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这一点我觉得需要沟通。我的看法是,中国买进他们的高附加值的产品,对他们很有好处。 举一个例子,前不久我见到法国一家电力公司总裁,那是法国一家很大的公司,管了58家核电站。他说跟中国合作,在法国创造了一万个就业机会。他这一万个就业机会是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工资比我们高得多,给他们带来了好处。但这类消息传播得不够,所以有一些人从他的局部利益出发,就要烧中国的鞋。这个事情告诉我们,中国商品在走出去的同时,还要加强同外部世界的沟通,要人家了解,不光是卖完东西就算完了。这个事件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我觉得需要举一反三。 前两天我跟温州市委书记李强对话(温州市请我做顾问,我同意了),我觉得这件事需要通盘研究。第一,要加强沟通,同所在国官方层面沟通,同媒体沟通,同老百姓沟通。同他们的老百姓沟通,光靠媒体不够,还得通过其它渠道,让老百姓感到中国商品进来尽管可能给他们带来一些不方便的,但总体上对我们很好。如果大部分老百姓有这样的观念,游行的人就会很孤立,可能就游行不起来。这是要做的第一件事。 第二,中国外出的一些厂商,必须组织起来,建立自己的商会。没有商会怎么行?中国对外合作发展到今天不止是几家厂家的事,而是整个中国的事。今天这个事没有发生在你头上,明天很有可能就会出现。 主持人:不一定是烧温州的鞋,他们只是认为自己在烧中国鞋,所以这把火不一定烧到谁。 吴建民:对。中国的厂商要组织商会。美国在华商人有商会,我们在国外这种组织还不多,还没有一个商会。 第三,既然要同一个国家或地方合作,我们就需要有人了解它的法律,了解它的生活习惯,了解它的市场的走向,这些方面都要有人研究。没有人研究这些问题不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行,一定要有长远的眼光。 这三件事情:第一沟通,第二商会,第三要有人专门研究,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这三件事情,除了第二件商会是我们在国外的厂商自行操作外,另两件事情离不开外交资源,中国的外交干什么?一句话,就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中国外交就是干这个的。中国的产品要走出去,我们要为它创造一个很好的环境,这就是外交的任务。可是现在,我觉得中国人没有认识到外交是资源。外交太神秘了,老百姓不知道外交做什么事,光是看着你们出入什么高级场合、宴会,挺风光的,不知道你们究竟做什么事情,他们想不到外交资源。 我讲的外交资源是广义上的。比如说我们在职的外交官就是外交资源,有事情可以找他们。包括这次出现这个事情之后,我们用外交途径进行了交涉,这就是外交资源。另外我们有大批的外交官,他们退休了,但他们掌握着国外关系,他们有知识,这也是资源。全国各大专院校都有一批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或学者,研究国外的经济,研究国外的法律,研究国外的经济走向、市场行情,这也是外交资源。我觉得这些资源远远没有调动起来。 王忠明:甚至70多万留学生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外交资源。 吴建民:是,讲得完全对,都是外交资源。我们外交已经有小外交和大外交、整体外交。现在的外交已经不是过去的外交。我在法国的时候,跟法国一些著名老大使聊天,大家感叹说五十年前一个大使抓经济,会成为人们的笑柄,而现在,大使不懂经济会成为笑柄。这样的主题促使我们反思,要更好地解决问题,必须有外交资源的参与,光是依靠我们国外的厂商不行。他们有很多长处,但是他们也有短处。外语是一个,国外很多做生意的华人华侨,包括国内厂商外文不大行。他整天在中国人的圈子里,对外国的法律不熟悉,不知道怎么跟人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外交需要进行资源整合。 整合资源必须有转换器。大量的闲置资源,一家一家找,很麻烦。外交学院有一个弘策公司,干什么的?就是做一个转换器,你们有什么东西来找,我们把这个资源如何用起来。你们提出一个课题,我们可以把这些课题,需要研究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交让有关人员研究。当然因为是劳务服务,你们就要付出一定的费用,这在市场经济下是必须的,必须要付出一定的费用。我想把这个资源整合起来,这是一个具体的项目。 还有一个大的,就是企业如何在国外发展。我觉得今天是中国资本走出去的时候。国际上的经验告诉我们,一旦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一千美元,它就要考虑资本走出去。你说今天中国是不是缺资本?中国也缺资本,中国人也有钱。我是看到一个材料,在长江三角洲,民间老百姓的钱是多少?2.5万亿人民币!这是多少钱?至少有三千亿美元,这么多钱,却没有出路。资本是需要出路的。 现在中国资源短缺,很多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是资源短缺的。日本是最典型的。日本有什么东西?没有多少资源,可是日本发展得相当好,它把外部的资源用得很好。我们中国这个大国有很多资源,但是再往前发展,我们资源肯定会短缺的。怎样解决?在全球范围内解决。这样资本走出来更需要外交资源。几个人去闯不行,外交资源、官方的外交要开道,要有一个预见,要熟悉、要知道人家的游戏规则,要知道如何进入这个市场,要懂得如何创造双赢的局面。因为经济活动是这样的:一方得益,另外一方不得益,肯定不能持久。所以必须创造双赢的局面,必须动用大量的外交资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中国懂得外交意义的人太少。现在讲扩大外交资源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需要多一点的优秀的外交资源,如果有了优秀的外交人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对外合作一定会搞得很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