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饮食全球趋同助推谷价飙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13:38 天津日报

  收入的增加、营养结构的改变、出口商的游说,各种因素刺激而成的“饮食全球化”,渐进推高了全球谷物需求,也造成了谷物价格的一路飙升,进而可能形成一种长期趋势。而谷市告急的种种后果也在逐渐显露。

  在南亚国家印度,美国谷物食品制造商家乐氏公司14年前开始投放玉米片,可泡在冷牛奶中,充作早餐。

  在非洲中西部国家尼日利亚,美国谷物出口商推动之下,小麦面包正在一些城市取代传统食品木薯团子,成为当地人的主食。

  这是多家媒体近期提及的两个事例,可归之于“饮食全球化”。

  如此“全球化”,与一些发展中国家民众收入增加和营养摄入结构调整同步,一段时期以来渐进推高全球谷物需求,时下则帮助推高全球谷物价格,进而可能形成一种长期趋势。

  改饮食

  越来越多的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开始注重食物营养。这种改变尤为体现在谷物需求量的大幅提高。

  美国家乐氏公司最初在印度推广早餐玉米片的努力并不成功:美式早餐玉米片需“冷食”,而印度人早餐惯常于“热食”。

  为适应印度人的饮食习惯和文化习俗,外国制造商着力推广之余,着手产品“本地化”,以求在销售额预计为900亿美元的印度加工食品市场争得一席之地。

  以家乐氏为例,它向印度消费者大规模宣传早餐玉米片冷食方法,也推出了一种脆米圈和一种芒果味“果麦”,更以售价10卢比(约合0.25美元)的小包装产品吸引当地人尝试。

  如今,家乐氏印度分公司经理阿努帕姆·杜塔告诉路透社记者里娜·钱德拉,“要说家乐氏已经取(印度人)热食早餐而代之,那是言过其实……但我们已经在许多印度人家庭选择早餐内容的考虑之列”。杜塔称,对家乐氏而言,“这是一个转折点”。

  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连年超过8%,而整个发展中国家群体的平均经济增长率大约为7%,处于相当高速的发展阶段,造就了一批依所在国家标准衡量属于“中产阶级”的消费群体。

  经济状况的改善,体现为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显现为营养摄入结构的调整:蛋白质摄入量和食品所含卡路里热量单位增加。

  全球范围内,“饮食全球化”一定程度上表现为俄罗斯市场需求更多猪肉,印度尼西亚市场需求更多牛肉,墨西哥市场需求更多乳制品……

  一些特定国家范围内,“饮食全球化”表现为民众由原先主食大米改为现在主食面条,部分民众由习惯于在家做饭改为时常外出就餐、甚或偏好快餐……

  以尼日利亚为例,尽管数以百万计民众依然处于贫困状态,但“中产阶级”群体趋于扩大,人均收入中值2000年至2005年翻了一倍,达到560美元,其中多数用于购买食品。尼日利亚迄今无多小麦种植,多数尼日利亚人原先也不以小麦制品为食。但不少尼日利亚城市居民现在“偏好”面包,致使人均小麦消费量1995年至2005年增加两倍多,达到人均每年20千克。

 [1] [2] [3] [4]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