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东南亚形成人民币假币产业链 严重搅乱金融秩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6日 10:34 新安晚报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币也成了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硬通货”之一。然而,在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假人民币也乘机而入。在东南亚,一个跨境的假人民币“产业链”逐渐成型,威胁着人民币在该地区的国际信誉。

  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美元价格走势持续疲软,越来越多东南亚国家的中小企业和居民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购买人民币,以确保自身资产价值。然而,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人民币假币地下黑市的存在,影响了部分企业和个人对人民币的信赖程度。

  不少从事边境贸易的中小企业家反映:近年来收到的人民币假币惟妙惟肖,真币中的红色和蓝色纤维、阴阳互补对印图案、手工雕刻头像、雕刻凹版印刷都能仿制出来。目前他们知道唯一不同的地方是:假币凹凸感是用机器直接轧制出来的,时间一久就不明显。因此,他们宁可选择使用了一段时间的人民币,而尽量避免选择纸张较新的人民币。

  值得忧虑的是,人民币假币不光出现在中越、中缅边境地区,部分假币已经在泰国、新加坡、

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出现。

  据记者了解,由于担心受骗,泰国导游带领中国游客前往当地购物时,一些本来乐于接受人民币购物的店铺,出于“自我保护”也开始拒绝接受人民币现金交易,要求中国国内游客刷卡或者用美元、泰铢交易。

  在中越、中缅边境和东盟国家旅游购物点,经常都能看到负责兑换人民币的“地摊银行”。这主要是为方便边民贸易和旅游者购物的临时货币兑换点。而“地摊银行”的存在为人民币假币提供了流通渠道。

  一套用于货币制造的高级印刷系统分为模板制造仪器、电脑扫描仪、打印设备等,如果按照国际市场上的标准采购,投入的资金至少在150万元人民币。而且采购这类设备受到官方的严格监控。据记者了解,造假币分子采取分别从不同国家进行零星采购,集中到泰国、印尼或者中国集中安装的方式。

  与生产密切联系的,则是整个假币的“跨境接力式贩运”。就以中国广西为例,作为沟通中国与东盟国家、沿海与云贵川鄂等省区的必经之路,近年来,广西以假币犯罪为典型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大幅度上升,广西已成为假币运输的“必经之路”。

  在东南亚国家,旅游市场是销售假人民币分子眼中的一块“肥肉”。常年在印尼带领旅游团队的导游苏哈姆托透露:“一些被黑社会团伙控制的导游每个月都有任务,要完成数万乃至数十万人民币假钞‘兑现’的任务。” 据《国际先驱导报》报道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