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国际财经 > 正文
 

如何在印度出牌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2日 11:54 《环球企业家》杂志

  印度制造业的苏醒和基础建设领域的开放让经验老到的中国企业看到机会

  文·本刊记者 刘婧

  “什么都涨了35%”,外国投资者夸张的惊呼。

  2005年,印度的的民间消费能力、信用贷款和房地产业都迅猛增长了35%,但这只是经济活力的一面。

  印度市场太诱人了:庞大的中产阶级消费群正在崛起,丰裕的人才市场,比中国可能更低廉的成本。这正是印度代表团在年初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宣称“India everywhere”时受到热捧的原因。

  如今,在印度总理曼莫汉·辛格(ManmohanSingh)的带领下,被誉为“梦之队”的政府正努力为外国投资者肃清障碍:去年,是机场民营化和零售市场的开放;如今则是用统一附加价值税取代二十八个邦自定的税制。

  虽然困难重重,但对国际化道路愈走愈烈的中国企业来说,开辟这个占据着六分之一世界人口的战场至关重要。

  【基础设施之惑】

  任何到过印度的人都会为绵延的贫民窟所震撼,对衣衫褴褛,怀抱婴儿的母亲久敲车窗乞讨的情景记忆犹新,这里有3亿多被称为绝对贫困的人在挣扎,虽然宗教约束减少了社会问题的隐患,但基础设施的薄弱仍然让政府难堪。

  印度拥有号称亚洲最大的公路网,但实际上,高速公路仅相当于中国的省级公路,平均时速很难超过60公里,真正封闭的高速公路总长只有200多公里。这给企业生产、物流带来一系列的题,原材料堆积在港口,而货物则存放在厂房,以至于投资者只要想起这个问题就立刻头疼。

  未来十年,印度需要15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但是由于政党斗争,要想让政府从口袋里掏大笔钱投资于此,无疑会遇到保守反对派更大的不满。于是,印度政府想到了借力,今年2月,印度政府分别放宽了电信、公路和机场等领域的外资最高比例限制,并承诺所有审批项目都将在一个月内全部完成。

  中国的商人看到了这别样的商机。几经波折完成注册的华为,现已获得印度知名电信公司BSNL和MTNL的鼎力支持,疏通了销售渠道,而华为也懂得适时地表现自己,在飓风灾难后,华为向位于金奈的BSNL捐赠应急电信设备,帮助受灾地区电信事业快速重建。

  辛格的高级顾问散嘉亚·巴鲁(SanjayaBaru) 在同记者谈到中国投资印度基础设施时,语气较以往热情许多。此前数年,印度对潜在的中国投资却一直怀有敌意。李嘉诚旗下的和黄港口控股参与了孟买和清奈主要集装箱港口项目竞标,最初却曾因其中国背景而被排除在外,不过分析人士认为,其现在的胜出机会很大。

  “中国公司陆续来印度投资基础设施,公路、电厂、桥梁都有涉及”,驻印度德里中国总领馆李参赞对此充满信心,“这些企业在国内打下的底子不错,价格上也比较有优势。“

  【团结的力量】

  尽管软件业占印度GDP的4%,但该产业仅仅解决了200万人的就业,这个拥有10.2亿人口的国家中仍然充斥着“无所事事”的贫民。辛格政府的智囊团CII建议印度效仿中国崛起之路:外资对中国的制造业庞大的投资,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如今,制造业在印度GDP中仅占17%。跟中国类似,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和日益扩大的市场吸引了制造业巨头的眼球。连续3年,印度汽车配件生产已经实现两位数的增长,其中韩国现代集团已将“桑特罗”小型车的生产业务完全转移到印度。在电子设备制造领域,继韩国LG电子决定在2007年前向印度再追加1.1亿美元投资生产,电信巨头诺基亚也于今年3月4日宣布,将投资1.5亿美元,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罗尔成立2000人规模的工厂。

  不过对于最具制造业优势的中国企业来说,这些远比不上市场潜力的号召。1999年,海尔、康佳、长虹、TCL等几乎同时进入印度,海尔和Hotline,TCL与巴郎分别成立合资公司。但是由于策略不当,2002年海尔和TCL都同合作伙伴分道扬镳,中方黯然退出,而在同一年底康佳电子(印度)公司结束了。

  实际上,印度消费者对"中国制造"也心存芥蒂,据李参赞说,经常会有人抱着电器一脸怒气的冲到孟买的中国总领馆要求维修,“他们不会念及你的牌子是什么,只会斥责中国产品的廉价”,李参赞告诉记者,“加上有些印度商人图便宜,选购中国一些劣质材料,这笔账又算在‘中国牌’头上”。

  实际上,过去缺乏统一组织的问题已经影响了中国企业在印度的竞争力,即便是那些长期驻扎的企业,也并没有LG、三星等企业维护”韩国牌“的形象团结一致。虽然韩国企业互相挖人,但是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却毫不争抢,这使得他们在“韩国牌”下如鱼得水,印度社会对韩国人尊敬备至,包括在签证上给予极大便利。

  此外,中国的制造类企业还必须学会在朝令夕改的政策下生存。尽管政府计划统一税制,但没人能说得清这项计划会不会流产,“如果关税统一了,我们会启动建厂程序”, TCL印度公司总经理刘洪齐告诉记者,“我们很期待,但结果很难说”,他一直在本土寻找合作者,以求减免各邦之间的关税。

  政府的官僚作风和低效率也是印度扬名的一部分。一位驻印的中国人跟记者调侃生活小窍门,“如果在机场,遇到了无理的阻拦,直接塞给官员几百卢比即可,否则肯定误飞机。”

  也许未来,印度生存环境的恶劣、多党联盟执政所造成的政权更迭等仍然会是需要持续讨论的问题,但中国企业仍然无法拒绝印度象的诱惑。就像马凯公司印度合伙人卡莫·罗塔所说,“在印度,可以被中国商人抓住的机会太多了。”(80427)

  “挖LG的墙角”

  不仅仅从印度战场收复失地,正在养精蓄锐的TCL准备开始攻城略地

  文·本刊记者 刘婧

  印度和巴基斯坦对决的板球赛现场,坐在看台上的TCL印度公司(TCL India Holdings Pvt.Ltd)总经理刘洪齐却有些心不在焉,倒是球场边频繁滚动的“TCL”广告更能够吸引他的目光。这是进入城市的信号,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征战一年半后,TCL终于更懂得如何在这里做生意,最新的调查显示,其品牌认知度已经从去年的34%迅速窜到近期的81%。

  与刘洪齐一起的是副总裁西姆辛(Chandramani Singh)。 2005年10月,这个曾经创造了LG印度神话的元老加入TCL,“我的首要任务是组建足够强大的队伍,来改变印度人对中国品牌‘低廉’形象的认知”,西姆辛告诉《环球企业家》,“这是TCL在印度的最大挑战”。而在西姆辛来前,赞助类似宗教意义的板球比赛,并不是TCL的专长。

  “现在TCL的分公司布局几乎辐射到每个邦,销售表现年内会进入前五”,总经理刘洪齐心十足的说。但这远远不够,巨大的盈利压力让运营只有一年半的印度公司面对这样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06年销售额达到10亿人民币,可是总部资金吃紧,提供给刘洪齐的只有1.5亿人民币。

  2002年,TCL和合作方巴郎不欢而散,退出印度市场,但两年后卷土重来时,这并没有使他们对本地合作者丧失信心。不过这一次,TCL没有选择LG路径——独立建厂。没带多少钱杀回来的刘洪齐找到了一个更经济的办法,在本土找到合作伙伴。

  由于印度各邦税制各不相同,TCL就找来了7家生产合作伙伴从印度全国各个方向就近给二十家分公司供货,这一方面为了分散风险,另一方面减少了税收。不过最初的情况并没有想象中理想:货压在分公司,调配资源成了棘手的事情,一旦出邦,税收又随即发生,“重复作业”不仅损害灵活性,成本也居高不下,加上合作伙伴过于分散,规模效应的优势根本显现不出来。

  为此,刘洪齐准备将工厂集中到三家,分别位于南部Pondicherry,西部Pune 北部Noida,TCL让对方固定专门的生产线,在工厂附近建足够大的仓库,货不再直接发至分公司,而从厂家按需调取。“合作伙伴分得更多的羹才有更持久的关系”刘解释道,苛刻的关税仅针对外资,本地企业则享受关税的减免,这种策略不仅能够节省一大笔资金,而且在调价时也不会存在损失。

  这种本地玩法能够让TCL在成本和质量上都有足够的控制力,位于金奈的一家工厂日产量从300台上升到800,而维修率则从2%降到0.5%。最传统的OEM是TCL负责进口机芯,委托对方代工,当然未来更为理想的状态是,TCL只提供机芯解决方案,对方在TCL中国采购关键物料,然后按照当地标准,组装整机后直接交付。

  而过去一年中,最让刘洪齐兴奋的莫过于西姆辛的加盟。这个其貌不扬的印度人有着骄人的战绩:2004年他带领LG在印度创造17亿美元的销售业绩。对于急需盈利的TCL来说,熟知市场的西姆辛无疑是其迅速渗透印度的最有力帮手。

  去年11月,西姆辛加盟后,TCL便开始一改埋头苦干的作风,过去,TCL以为把客户请到公司参观新产品就够了,但事实上在却没有任何意义。在西姆辛的推动下,TCL开始频繁亮相新品推介会等公众活动,并一举抢占印度的盛事——板球赛的黄金广告位置。在印度通常第一季度是销售淡季,但TCL今年的表现甚至超过2005年旺季的两倍。

  “挖LG的墙脚”本来是刘洪齐每月的任务,如今,西姆辛主动担此重任,随其振臂一呼,便有20余名LG中高层前来投诚,TCL各分公司营销队伍的实力大大增强。“TCL以前的营销手法是不恰当的,这无法改变消费者心理中国品牌“廉价”的误区”,西姆辛直言不讳。个别在印度投机的中国贸易商贩丢下的低价劣质的商品,加上中国庞大的制造业印象,使得颇有些傲慢的印度人对“中国牌”并没有好感,况且,迄今印度市场确实未有显著成功的中国品牌。

  实际上,这也是刘洪齐最近一直强调“进城”的原因。“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使得TCL成功避免了在大城市和LG、三星等正面交锋,得以站住脚跟。但在城市边缘,TCL却无法成为印度社会的主流品牌。西姆辛希望改变这种状况,“我的任务是在合适的地方做恰当的推广”,不过让他颇有底气的是,TCL产品的维修率只有0.5%,这是在印度行业内最低的。

  “如果我们进入前五,我想所谓的‘中国产品低廉’之说也就不攻自破了”,刘洪齐相信TCL的攻城略地会比LG和三星来的更加迅猛。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