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BP社报道】对于目前日本的经济状况存在着2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从库存、流通、硅周期(Silicon Cycle,世界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生产、销售和效益出现的高峰和低谷交替周期性波动)等短期循环的乐观论以及基于构造的悲观论。笔者认为,周期性的景气恢复几乎没有可能。
日本经济恢复的唯一希望就是美国经济的真正复苏。尽管美国2002年1月失业率降低, 2001年10~12月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了0.2%,但笔者认为,要实现美国经济的持续性复苏仍然困难重重。因为失业率的降低在工资增长率持高不下的情况下反而会压迫企业的赢利空间。同时,GDP的增长受到了汽车等耐用品比上一季度增长38%这一异乎寻常的增长的支撑。这些全都是提前消费,或者说将成本核算拖后实现的,这对将来肯定是要起到负面影响的。美国为了避免信用收缩推迟了原本应当进行的调整。
为何短期循环论在美国不适用呢?这是由于美国经济陷入了凯恩斯理论出现前的信用怪圈,时隔50年又面临着资产负债调整这一问题。在凯恩斯理论出现以前,支配经济活动的是恐慌循环而不是景气循环。在发展顺利、信用膨胀后就会经历一个信用收缩、淘汰的过程。恐慌→低迷→景气→高涨基本上以10年为周期进行循环。
但随着金本位体制的废除与通货管理制度的导入,以及放弃财政均衡主义并开始创造有效需求,动荡不安的信用循环才成为历史产物,经济变化也开始纳入管理轨道。20世纪后半期的信用调整只是减缓了信用增长,避免了出现收缩的局面。
●为免费乘车付出的代价
人们都觉得破坏性的经济收缩(恐慌)不是寿终正寝了吗。在过去数十年间,通过引入凯恩斯经济理论,资本主义一枝独秀。但其代价却是以通货膨胀或通货萧条这一形式表现出来的。
过去20年间支撑美国经济繁荣的新自由主义抑制了通货膨胀,人们认为或许已经超越了凯恩斯主义的极限。但是,新自由主义里也有陷井:金融市场上资本分配功能不健全、通货管理制度下的货币增发、中央银行职能(特别是过度介入)得增大以及对股市的过度信赖。这些都会引起过剩信用的产生,造成供给能力过剩这一后果。刚刚过去的90年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历史上最大的泡沫经济的。
股市泡沫的产生、利用股市泡沫的股市金融、以及以股市金融为原始资本进行的非正常设备投资,这一连串的免费搭车都默许了不负责任的贪图享受。可以说新自由主义与凯恩斯时代一样,也具有免费搭车的一面。
为免费搭车付出代价的时刻不可避免地到来了。这时不得不削减过剩的信用、削减过剩的供给能力、恢复投资回报率。这一过程就不避免地要进行通货紧缩。这时,收入所得将被资产负债调整(偿还不良债务)吸收。也就是说企业的收益将被牺牲掉。金融限制的空前放宽的同时利率的上升成为金融机构和投资家还债的原始资本,而与企业贷款成本的降低却毫无关系。
尽管人们现在明白了美国安然公司与思科系统等通过会计欺骗与利用股市融资的商业模式完全是一种欺诈行为,但可以说这是时代创造的怪胎。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美国景气复苏的可能性是缺乏根据的。(撰稿:德意志证券首席经济师、武者陵司)
短信点歌,带去你真挚的祝福! 3500条闪电传情,让她想不看都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