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23:22 新浪财经
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摄影 崔楠)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摄影 崔楠)

  新浪财经讯 第14届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于11月17日~19日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召开。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未来十到十五年,整个粤港澳湾区的人口会增长1800万,到了2030年左右,成为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湾区,人口最众多的湾区。

  具体如下:

  根据今天的主题,我大概讲三个方面:一个是大湾区它的新动力在什么地方;第二,未来的格局,换句话说政府规划的重点措施应该在什么方向;最后,增长的前景在哪里。

  我们看大湾区,其实它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最近我也跟我的同事们,大概11位研究人员一起做了一些研究和分析,综合了一些别的国家的湾区的经验和教训。我感觉目前我们的湾区规划呼之欲出,顺应了中国经济的新趋势。

  第一个,消费的新趋势。就是消费越来越多的由城市群里面的中小城市、三四线城市拉动,而不是由一两个中心一线大城市拉动。这个可能大家有深刻的感受,现在很多出去玩、到别的国家出境旅游或者娱乐方面、电影票房等等,三四线在里面的贡献越来越高。

  从人口的角度来讲,三四线已经占到了每年新增城镇人口的80%,跟五年前相比三四线只占一半比起来,现在有一个比较巨大的变化。这当然跟户口制度,在三四线小城市进行比较快的改革有关,也跟当地现在涌现出来新的就业机会,能够提振工资增长有关,特别是最近几年随着基建、互联互通的发展,高铁的进步,导致很多企业有更多的空间把它的产业、布局扩展到周边的卫星城、三四线小城市,这个过程当中导致了当地的就业和工资增长,导致了人口越来越多的场景。

  以广东来说,三四线城市,现在平均人口已经有200多万了。这是什么概念?在英国第二大城市伯明罕才有110万人口。所以这么大的人口给当地提振消费的前景。这是消费的新趋势,我们估计未来十到十五年,中国的消费量级会从4.9万亿美元上升到11.8万亿美元。

  第二个趋势,最近涌现出来的投资新趋势。我们这一轮经济的复苏,私人部门的投资趋稳起到了很大的贡献,主要是私人的制造业和新经济。但是这种投资的趋势和过去完全不一样,大家不再买地、建场,开发新的产能。相反从去年投资到现在,从零增长恢复到6%到7%,主要是由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带动的,这里面广东又独占鳌头。第一,这里是民营经济非常活跃的地区,第二这里的科技产业,新经济在全国是独树一帜的,所以这一轮对我们私人部门投资的反弹,广东涌现出了这么一个新趋势。

  这种投资的反弹有什么好处?第一,它没有创造新的产能。第二,它提升了这些企业的生产率。所以这就引发了第三个,我们看到的新趋势,中国的出口的新方向。过去我们认为中国是附加值相对比较低、利用廉价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以广东为例,过去是出口大省,但是不是强省。但是最近五年以来,我们的出口含金量有巨大的提高。这跟刚才提到的投资的转型,越来越倾向创新型和知识型的投资有关。

  这种重金之下,必然是人才和专利不断涌现,国际专利十我们从今年已经第一次超过日本,成为国际第二大的专利申请国。中国的国际专利来源于哪些城市和区域呢?三分之二来源于广州和深圳,这也显示了当地确实在创新上有比较大的潜力。导致我们的出口占全球高附加值出口的份额,从八年前的8%,现在到了16%,已经超过了德国、美国和日本。这种在消费和投资层面是巨大的宏观背景,引发了我们对大湾区建设的关注。

  接下来政府具体要做什么?这个格局重点在哪里发力?我想刚才分析了三大趋势,也就很明确了。第一,继续在公共资源的均等化层面,对大湾区作出一些相关的倾斜和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里面提到,现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我们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里面如何倾斜于三四线城市、卫星城去提高它的公共资源,是一个很大的文章。我们看到最近三年已经有进展,比如以三四线原有的一些床位、医院的床位数、学校的机构人数来衡量,已经迅速在缩小跟一线大城市之间的差距。未来五到十年,我相信在整个规划里面还会继续倾斜。这是公共资源的均等化。

  第二点,基建的互联互通。这里我想重点提到,一个是高铁,一个是移动互联网4G到5G的升级,最后是物流。高铁从短短六七年的时间从无到有,再到覆盖中国很多的三四线小城市,今天已经有超过一百个城市在子弹头列车的网络里面。到2030年一百万人口的小城市都会被纳入高铁网。这带来的溢出效应是非常巨大的。我们跟六七年相比,高铁给全国省下了30亿小时。如果用于消费,譬如说咱们已经到了目的地了,去电影院看个电影,那是一年500亿人民币的票房,相当于再看十遍《战狼2》。

  我们看到广东过去在高铁和铁路方面并不是很发达,但是这几年在规划里面迎头赶上,到2020年覆盖广州大部分的卫星城和小城市。移动互联网4G到5G的升级也很重要,因为这个会进一步缩小三线城市的居民、消费者所享受的服务和商品的选择,跟一线的广州、深圳大城市之间的差距。

  最后是物流,我们也看到一些惊喜的发展。比如说随着网购和物流的进步,目前跨城快递的费用已经下降到只有九块钱一个包裹跟同城差不多了,这个也有利于卫星城的消费。

  第三点,就是在人才的流动方面。刚才各位也介绍到,各个城市各有优势。这里面广州和香港的人才优势储备是比较大的,深圳又恰恰需要很多的人才支撑它的研发,企业的创新,所以这里面有很多进一步让人才的雇佣流动更加自由,这些政策也是应有之意。

  最后,可能我们作为政策的决策者,继续要去鼓励新经济的发展。因为新经济在整个大湾区的建设,以及在中国经济这一轮转型中也是起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以创造就业和消费的贡献来讲,过去四年随着我们很多上游的传统旧工业受到供给侧改革的影响,有一些岗位的流失,比如说七个受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行业,总共下降了接近400万个岗位,但是为什么大家就业还是很好,工资增长很快呢?因为服务业每年创造1000多万个岗。

  如果大家读上市公司的年报,经常看到传统性的上游钢铁行业,或者工程设备行业一年裁员几万人,但是看新兴的服务业,可能一年增加十几万个岗位,完全抵消了影响。第二个,我刚才提到过随着网购的发展和物流的进步,新经济以及这种移动支付带来的作用,使得三四线的居民第一次突破了过去的传统销售渠道不畅的障碍,可以享受到深圳和上海一样的商品。特别像移动支付,我们知道中国几个比较重要的互联网创新,其中微信是诞生于广东的。现在由于有了这些支付手段,到哪里,大家在拇指上面就可以享受到深圳跟上海一样的服务。

  香港也还有一些发展的潜力,我们知道香港还要使用传统的支付,比如说八达通。我自己出行还要把八达通绑在手上,不然就会丢掉。如果考虑到以上因素,我们认为接下来湾区的发展前景是巨大的。

  通过学习旧金山的湾区,东京首都圈的经验,互联互通,公共资源均等化和人才的资源流动实现之后,这些卫星城的增长会大幅度快于中心城。我们的分析是,未来十到十五年,整个粤港澳湾区的人口会增长1800万,到了2030年左右,成为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湾区,人口最众多的湾区,这个过程中竞争力提高,对于拉动中国到2025年左右步入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有极大的提振作用。这也是中国未来经济相对保持比较健康成长的比较重要的原因。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