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8日15:50 新浪财经
南丰集团行政总裁、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摄影 崔楠)南丰集团行政总裁、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摄影 崔楠)

  新浪财经讯 第14届国际金融论坛(IFF)全球年会于11月17日~19日在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召开。南丰集团行政总裁、香港特别行政区前财政司司长梁锦松表示,香港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方面可以有两个贡献:聚才、聚财。

  他还表示,大湾区是两个特区,三个海关的关税区,而且文化管制都不一样,怎么样来协调?现在改委在领头做这个规划,但是用发改委来协调推进,可能还是高度不够,能不能有比发改委更高的协调机制?

  具体如下:

  我打算从香港的角度来讲一讲香港对于大湾区的建设,可以有什么贡献,而且对一些挑战,应该怎么解决,提出我的看法。

  其实大湾区这个提法是近年的,但是我们在香港都一直在思考怎么样加强跟周边地区的进一步合作跟融合。在2002年的时候,我在市政报告里面提出了要建设粤港澳大桥,还有从香港到广州的CBD之间,一个小时可以到达的铁路。

  在二十年以前,我们也提出香港要推动经济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聚才,聚人才跟聚钱财,而人才跟钱财相比,人才远比钱财重要,这个可能也跟我的背景有关。因为之前我之前是在香港的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后来也担任了香港的教育统筹委员会,推动了香港的教育改革。

  对于香港这个服务业占GDP超过90%的国际金融中心,我觉得聚才聚财的这个路子是对的。所以从这两个角度来讲,我觉得香港对建设大湾区第一个最重要的贡献,还是怎么样培养跟吸收人才,不光是本地的人才,而是全球最优秀的人才。

  吸引全球的人才可能也是香港为国家最大的贡献之一。我们都知道中国人是很聪明的,但是我们也会认同不是所有的聪明人都是中国人,所以如何把全球最优秀的人才比较好的吸引到国家来,就好象美国现在为什么还是这样强,就是因为它可以把很多全球的优秀人才吸收到美国去。

  而香港在这个方面还是比较有条件的。第一,我们在制度上是很多国外的人才喜欢的,我们是低税的地方。还有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一个非常国际化,非常开放,非常多元的社会。当然还有香港是一个非常方便的地方,非常安全的地方,也是在教育跟医疗都是比较有效的地方。

  这里我要举一个例子,就是在三藩市,旧金山。三藩市的隔壁就是硅谷办公的地区,当时我们都知道当地的很多员工不是住在当地的,是住在三藩市的,距离大概45分钟左右。所以我们看见在三藩市每天两边都堵车的,进城的堵车,出城的堵车。

  谷歌40%的员工不是住在附近的,是住在三藩市,每天都是搭车回去上班。香港到深圳就是45分钟的车城,谷歌员工为什么不是选择住在硅谷?就是因为人才喜欢跟其他不同行业的人才聚集生活在一起,他们觉得三藩市有这样比较开放自由的环境,他们很舒服。

  而且人才跟不同行业的人才在聚集的时候,他们的交谈,他们的交往,思想的碰撞就会产生更多创新的思维跟产品。这个可能也是香港在未来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可以为国家做的贡献。所以一个是在人才的聚集,作为一个国际人才聚集的中心,当然也包括很多的国内人才,可能都喜欢住在香港。

  第二个方面就是金融,这是钱财。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不光是看体量,而是看功能,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是全球化的。全球每一个时区,每一个地区可能就只有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在美国是纽约,在欧州是伦敦,很多人说脱欧会不会影响伦敦?我自己觉得不是的。

  在亚州还是香港,因为全球的金融中心比较习惯常用的还是英美的法律系统,就是普通法。而且普通法跟大陆法最不一样,大家知道普通法只要法律没有说你不能做的,你都能做,这个是比较能够鼓励创新的。

  当然在每一个时区都有其他的金融中心,比如说东京就是日本国内的金融中心。在这个方面,特别是香港有人民币国际化,还有两个资金池,一个国内的,一个国外的,怎么样融通,怎么风险管理,这是香港做金融中心最好的机会之一。

  所以聚才、聚财,就是人才中心跟金融中心,这两个还是香港的强项,而且是在大湾区的建设最能够配合的。

  当然有了人才之后,还可以有其他的行业去发展,比如可以有创意的产业。如果我们看纽约跟伦敦,其实它们的创意产业对经济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但是我要说香港可能应该跟周边的地区,特别是深圳、广州,等等的地区,发展两个行业。一个是生物科技,里面包括做药的,做器械的,做医疗服务的,等等。在这个方面,南丰集团现在透过我们南丰集团跟天地集团在中国都铺开投生物科技跟医疗养老的服务,在这个方面,我觉得在全球都在关注,而且没有很明显的领先。当然美国是走得比较前的,在中国我觉得我们也是可以追上去。而这个方面,香港也有我们的优势,因为我们有两个很好的医学院,世界顶级的,而且有很多科学家,我自己数一数最少有两个,有机会拿诺贝尔科学家的。但是因为香港比较小,因为临床跟市场都比较小,而且国内有13亿人口,人口比较大,发展生物科技大有可为。

  另外一个行业就是大数据,AI。现在我们看到全球三个行业合流的,一个是IT,一个AI,还有一个生物科技。这三个行业都在合流,我猜测在往后十年,二十年科技的发展,就因为这三个方面的合流会更加的推动经济的发展,会颠覆我们的社会。

  另外,有几个方面的突破性的合作。为什么用突破性的合作呢?因为当时我建粤港澳大桥的时候就有这个,一个是要素的流动,人、货物、服务、资金、信息,怎么样能更流通,更顺畅的,特别是在人才方面,能不能给两地的人才在进出香港的时候有绿色的通道,不用排队,而且能够突破183天税务的限制。就是说到内地可以超过183天,因为现在我们都是数着,到内地来开会,一超过183天就付国内的税,个税比香港高很多,大概是45:15。所以在五个要素流通怎么样去思考?

  第二个,我建议我们希望各个行业的专家组都能够来研究,比方说生物科技应该怎么样推动,大数据怎么样推动,等等,金融怎么样分工合作,等等,我觉得应该有这样的机制来研究下一步怎么走。

  另外一个,我觉得应该重点的来研究怎么样培养人才跟吸引人才。因为相对华东跟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在培养人才方面还是比它们逊色的。早上的时候,我们看见在粤港澳大湾区,比起其他三个湾区,我们世界领先的100名之内的大学,我们是4家,大部分还是在香港。怎么样利用香港的优势,而且加上国家的支持,整个区域分工合作,特别以合作为主培养人才,我认为这个很必要,因为没有人才很难发展创新经济。

  最后,我要提的是协调推进。因为大湾区是两个特区,三个海关的关税区,而且文化管制都不一样,怎么样来协调?现在我们知道发改委在领头做这个规划,但是用发改委来协调推进,可能还是高度不够,能不能有比发改委更高的协调机制。

  除了各地政府的协调之外,能不能像以前在写基本法的时候,除了有起草的委员会,还有咨询委员会,吸纳各行各业比较专业的人士,即官方组织,民间专家,协助政府做决定,我觉得这个可能也是一个可以思考的路。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马龙 SF061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