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19:44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2017年11月17-18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在海南三亚举行。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他表示,伊利在全球化布局中摸索出的“双整合,双输出”经验:即积极参与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自身国际化步伐,通过整合全球优质的物质资源和智慧资源积极构建全球资源体系、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同时输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从而提高竞争力,实现互利共享。

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在第四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作主旨发言。伊利集团执行总裁张剑秋在第四届中国企业全球化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以下为为演讲实录: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参加本次论坛,就中国企业的全球化进行交流与探讨。

  首先,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伊利集团:伊利是中国最大的乳企,现在位居亚洲乳业第一,全球乳业第八。伊利市值在1800亿元人民币左右,净资产收益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0%以上,2016年更是达到了26.58%,位居全球乳业第一。

  伊利也是中国乳品行业内率先启动全球化战略的企业,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下伊利的全球化路径,概括来讲就是“双整合,双输出”。

  第一个是整合全球的物质资源。当前,全球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在加速流动,我们潘刚董事长提出“用全球的优质资源更好地服务消费者”。在这一理念引领下,伊利打造了“全球织网”战略,在大洋洲、欧洲、美洲等乳业发达地区搭建了全球的资源体系、创新体系和市场体系。我们的全球供应商遍布34个国家和地区,包括利乐、康美、杜邦等700多家企业,涉及原辅材料、无菌包装、智能设备等多个行业。

  第二个是整合全球的智慧资源。伊利通过整合全球的技术、人才等智慧资源,建立了“全球智慧链”。在欧洲,我们联手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学府——瓦赫宁根大学,建立了伊利欧洲研发中心;在美洲,伊利联合美国一流的大学、科研机构主导实施了“中美食品智慧谷”,推动中美两国在营养健康、产品研发等领域迈出重要合作步伐。

  “双输出”是指伊利在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输出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

  第一,我们输出了精准洞察消费升级不断创新产品的中国方案。随着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增长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提升、乡村振兴计划的推进,中国消费市场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且消费升级呈现“多极化”和“细分化”态势。针对新的市场需求和持续的消费升级需求,伊利通过大数据精准洞察,坚守品质,持续创新,2016年我们的产品覆盖了11亿人次消费者。今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快销行业负责人ZARA女士来伊利考察时,对我们的褐色炭烧酸奶赞不绝口,连称“你们应该卖到美国去”。这款产品就源于我们对北方消费者的细分洞察,一改过去冷色调改用暖色调,在北方市场卖的特别好,美国恰好也处在这个纬度。没有哪个国家能有中国这样大的消费群体样本,伊利的解决方案对各大乳企创新产品有着借鉴意义;而占世界20%人口的国家所形成的市场经验,对全球乳企进入中国市场及开拓新兴市场同样有借鉴意义。

  第二,我们也在输出以伊利为代表的中国标准。“伊利即品质”是我们置于愿景之上的企业信条。我们在业内率先设置了“质量标准三条线”:一是国标线;在国标基础上严格50%,制定了企标线;在企业标准线基础上再提升20%,制定了内控线。伊利还与瑞士通用公证行、英国劳氏质量认证和英国天祥全球三大合作,将质量管理工作升级为“质量领先战略”,我们的检验标准甚至高于欧洲、大洋洲一些国家。在新西兰,我们投资30亿元人民币建设了全球最大的一体化乳业基地——伊利大洋洲生产基地,在管理、科研、生产、检测等各个环节均采用中国标准。最初,新西兰当地员工适应不了伊利严苛的标准,我们派去专门的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培训、指导,直到他们掌握才开工。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这对中国企业来讲,是大大的利好消息,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提供了又一个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期。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潮中,伊利将持续推进全球化战略,整合全球优质资源,积极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标准,搭建起一条让世界共享健康的“白色丝绸之路”。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责任编辑:李思阳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