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eller:政策经常不一致让德国投资者头疼

2015年07月05日 18:21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中国制造2025暨德国工业4.0峰会”于2015年7月2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德国诗道芬中国区总裁David Mueller。(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中国制造2025暨德国工业4.0峰会”于2015年7月2日在北京召开。上图为德国诗道芬中国区总裁David Mueller。(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中国制造2025暨德国工业4.0峰会”于2015年7月2日在北京召开。德国诗道芬中国区总裁David Mueller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David Mueller:各位先生、女士,大家下午好!在开始之前,首先让我简短介绍一下我个人的背景、经历。

  在我进入诗道芬从事咨询行业之前,我之前在工业领域,是在汽车领域里边做了很多年。当时是在宝马[微博]公司做,第一次来中国的时候,也是在2003年,那个时候我在中国所做的事情其实和今天演讲的题目息息相关,那时候就是来开启宝马公司在中国的合作。从那个时候,那个经历也告诉我,中德之间的合作会是非常成功的。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叫做中德工业合作1加1大于2,这是关于协同效应的方程式,很多的国际公司已经用自己的经验做到了一加一大于二这样的结果,但是这个结果是离不开各种挑战和障碍的。

  在我们谈到现在和未来之前,我们先看一下过去的趋势。

  我们看历史的话,这个历史显示出这样一个数据,我们可以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行考量,包括中德之间的直接投资、双边贸易、留学生的数量和游客数量等等。

  如果我们把这几个指标看得更加细致一点,我们做了一些相应的调研工作,左边是从中国到德国的这样一个数据,右边是从德国到中国的一个数据。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的时候有多少留学生从中国到德国,到2014年的时候,这个数据又变为多少。

  这些数据要么就是在这几年里面都保持在比较高的一个数位上面,比如双边贸易,要不就可以看到一个很明显的增长趋势。现在,我们把它叫做基于双方优势的合作以及这种合作面临的挑战。

  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双方都在面临一些现存的调整,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来讲,还是从双方合作本身的这个角度来讲。但是,也毋庸置疑的是,我们双方都有各自的优势,我们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减少这些挑战。

  现在,我们来展示两份简历。第一份是关于德国公司的强项,因为我是一个德国人,也在德国公司工作,对这方面比较了解,所以允许我先从德国开始。

  我们先从前面最基础的,德国工业的一个基础开始,基础有几个特点,我们认为首先它的公司结构,它是以追小企业为主,这个和今天刚才陈参事以及其他嘉宾也提到了,这个也是不谋而合的,都提到过这一点。

  当然,通过一个优秀的培训系统的运行,能一直不断培养出来高素质以及负责任的员工,这个也是德国工业企业能够成功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造就了德国企业哪些特征呢,我相信大家都比较认同这几点,质量、精密、技术。这些就是自然联想到德国的产品和他们的工业。

  作为一个表象来说,或者一个结果来说,或者一个效果来说,很多的德国公司被认为是某一方面技术的引领者,市场的引领者,当然也是创新技能的引领者。

  如果我们看中国公司,也是从基础开始看。基础和德国那边不太一样,但是也充满了我们自己的特色,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因素。

  当然,提前中国的市场,我们都知道,这是一个高活性的市场,风起云涌,可以说无时无刻不在变幻,这些也是那些成熟市场无法比拟的,这些也是我们非常强大的,独一无二的基础。另外,在整个的商业环境下,我们也有着非常丰富的资源在这个市场里。

  谈到这个特性,在这样的市场里成立的中国企业的一些普遍特性,当然跟德国企业不太一样,我们有自己的特点,其中对这些老外来讲比较难受的我们一个特征,我们叫做弹性。

  当然,我们的企业通常速度,部分我们对于中国经济,对于我们企业本身的自豪感,往前冲的勇气,以及中国人有很多都具备的企业家精神,我们叫做商人,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特性。

  这个顶层的一个效果,在西方的世界里面也是非常流行的一个短语,中国是世界经济最重要的引擎,如果中国经济感冒了,有一点点不舒服的地方,真的可以很快体现出来,在其他的经济体里面。

  现在,我们对德国中小企业做进一步的分析,因为他们是德国经济取得成功的非常关键的要素和基础,同时,如果我们再考量未来中德之间合作的话,可以提供很多有益的参考。

  我们不需要每一个都过一遍,但是挑一些重点说,其中第一个就是右上角这个长远考虑,他们的中小企业还是有这样的一个企业文化的,他们会有比较远的愿景,耐心、踏实地向着这个愿景努力,而成为这个市场、技术的领导者。

  另外,从体制来说,这些中小企业全部都是私有的,全部都是个人、家族所有,他们做决定的速度相对来说是非常快的。当董事会,或者管理层在讨论有任何僵化僵持不下的时候,通常大股东可以指明一个方向,就是向这个方向来走。所以,他们通常在这方面是比较有优势的。

  另外,他们的一些成功因素充分体现了德国的特点,重视产品、产品、产品和产品背后的生产,以及相对的价值创造流程。这些制造型的企业真的放了太多的精力在这些领域,最终使他们的产品能够做到世界第一流的水平。

  谈到中德之间可能的合作模式,我们看到三个维度,分别是投资、技术和人才。说到投资,可能我们比较容易想到的,双方创建一个合资企业,这个在过去,在中国是非常流行的。或者是外资直接做一个投资公司,其实近几年另外一块,下面提到的跨境并购也是越来越热,我们下边也再进一步做展示。

  提到技术这方面,以前我们看到很多的技术的转让,从海外转到中国来,近来的趋势也是有越来越多的合作研发在进行,尤其是在中国。

  在人才合作方面,在过去,我们做过很多这样的专家的支持,空降一些各个领域的专家,短时间内帮助我们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有很多真实案例,就是中德企业之间建立一些培训的计划,帮助中国这方面能够培养自己的员工。

  这一页主要给大家展示一下在近几年中国企业在欧洲和德国并购案例的一个数量,这个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从2004年的27,到2014年的127,这个大的是在欧洲的并购案例,下面这个小的表示在德国发生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快速增长的趋势呢,因为从中国企业角度来讲,我们有一个需求就是快速增长,我们可能在1.0、2.0、3.0的时候落后得比较多,但是我们希望在3.0到4.0的过程里面,我们希望用更短的时间达到,通过收购的方式达到这个基础。而且德国由于强大的工业基础,现在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非常亲睐的投资地。

  如果我们看看近期这一年中国在德国的并购对象,我们会看到,对于这些高端制造领域的份额是蛮高的,相比以前来说提高得非常多,尤其是集中在工业领域,装备制造领域和汽车工业领域,这是德国最强大的地方。

  这个只是一些案例,这几年发生的一些案例,其中有一些是非常出名的,大家都知道,比如三一收购大象,这是全世界非常轰动的事情,因为大象曾经是三一的祖师爷,但是它的重孙子在那一年把它收购了,来自中国的企业。其他的只是一个展示,这肯定不是全部,这是这几年比较出名的几个。

  我们提到有投资的方式,投资以后,如果要使自己的投资获得成功,不论是中国的投资者还是德国的投资者,在对方的国家里都有哪些成功的因素呢,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总结。

  对于在德国投资的中国企业来说,首先,这是一个起点了,你在那边投资的战略一定要清晰,对标的公司的选择一定要符合你的战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过去中国企业早期在德国进行并购的时候,成功的案例并不是很多,因为那个时候大家比较喜欢买一些比较便宜的资产或者破产的企业,这样导致几年以后就会出现很多的问题。

  第二点,你要在德国做生意,一定要理解德国本土的文化和法规,以及投资之后,你要适应它的管理方式。

  当然,根据你的投资类型的不同,你对于在德国的地点的区位选择也非常重要,比如汉堡是贸易运输为主的地区,它有非常重要的港口。如果是金融业,基本上都是在法兰克福。如果是高科技的企业,应该是在南部,斯图加特、慕尼黑这一带。

  下面我谈一下德国企业在中国的成功要素,我们刚才一直说德国企业为什么能够成功,他们关注他们的生产的产品,关注他们的生产流程,关注他们的制造流程,他们应该把他们的长处带到中国来,在中国生根落地来发挥这些优势,才可以成功。

  本土化、本土化,他强调了好多次的本土化,因为他在中国待了七年,在沈阳那边,他可以说是一个东北人,所以他也深有体会,本土化对德国企业非常重要,不仅你要在中国有多少本土生产的零配件装到汽车里面,而是你要把你的德国好的培训机制充分利用起来,使本土的员工能够更独立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当然,尤其是对于德国的中小企业来说,他们有很多优势,但是是一些中小企业,而不像西门子、宝马、奔驰这么大的企业,他们来到中国的时候,要保证后续筹资的资源一定要非常坚实,因为在我们生活里面,确实看到了很多德国中小企业出了问题。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另外一个特别头疼的事情就是,中国太大了,中国有不同的政府,不同的开发区,首先有自己不同明晰的政策,或者有不同的政策不同的执行方式,这些都使德国企业非常头疼。

  现在谈一下在合作过程里面,什么时候能够出现一些困难,会出现一些困境。我们先看看在德国这些的中国投资者而言,他们会面临的一些典型问题。当然,你去那边投资,你一定要了解当地的情况,如果不了解,在德国那种比较严格的商业法规和它的监管会非常非常不适应。

  第二点,其实在德国和在中国去管理一家公司,你可能在管理文化以及工作方式上会有很大不一样,都说管理两个字,但是它代表的意义和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他们对德国这种职业经理人的文化,以及不同企业的不同管理风格也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情况。

  第三点,我们刚才谈过了管理风格和管理方式,那么在这个管理之外,其实通常来讲,更为严格或者刻板的德国商业文化,往往让中国企业在那边不太适应。

  反过来,对于在中国投资的德国投资者而言,他们经常会遇到哪些头疼的事情呢?刚才说过了第一点,经常面对政策不一致的情况,这些经常让他们感觉很刺激

  当然,员工是非常重要的,经常面对缺少这种国际化经验的本土员工,包括语言上也有很大的障碍。

  另外一点,之前提到更加灵活的商业文化,当然这个“灵活”在某些程度上可以说是我们的一个优势,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也经常让这些外国投资者感觉无所适从,比如经常会收到一个要求,明天你能飞到重庆来开个会吗,或者青岛、北京,这在中国来说是比较正常的,对于德国人非常难以接受,这是他们最头疼的事情。或者明明定好的明天一个会议,可能今天下午告诉你取消或者延期这种约会的改期让他很头疼。

  进入到下一步之前,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对于合作来说,我们都知道、都了解怎么能够使双方的合作更加成功。我们需要做的其实只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面不断地加强我们这种理解,把它落到实处里面去。

  现在我们看一下未来,对于未来,我有一个明确的一句话,我们具有同样的愿景,我们都要成为世界制造的强国。

  为什么说我们享有同样的愿景呢,大家知道中国制造2025是国家性的纲领,对国家未来的工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文件。刚才各位专家也做了解读,我们这里只是把中国制造2025一些比较重要的部分提炼出来。

  另外,在2013年,德国提出来工业4.0的理念,工业4.0今天上午讲过了,不想讲太多。但是我们认为,从理论上来说,如果大家看这个范围,工业4.0是中国制造2025的一部分,但是我们认为在中国实施工业4.0,会对中国2025这个实施非常助力的一个有效的途径。

  这张图是想简单介绍一下工业4.0的特征,因为工业的发展史已经有人展示过了,没有必要再讨论。我们是想从特性角度进行一个分析。诗道芬本身是一个精益管理的公司,我们也希望我们的流程精益一些,我们直接奔目标而去。工业4.0的目标,让我们总结的话,我们认为就是大批量制造个性化的产品,同时维持原本批量生产的成本。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我们需要生产本身具有高度的弹性,高柔性的生产线,要有高度的生产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生产的及时调配,资源能够进行最有效的利用,当然再加上一个持续改进,要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持续不停地改进。

  在传统的生产流程之外,在工业4.0里面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智能化。智能化,我们叫做一种智能模块,它来协助这个流程里面做一些事情,比如协助你缩短周期,协助你员工进行学习,协助你在生产里面出现一些偏差的时候能够告诉你。

  一个智能化的工厂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认为这个如果概括到一点,一个核心就是产品本身会说话,产品和这些物料身上所背负的信息告诉这个产品是什么,告诉供应商下一步要做什么,也告诉人工哪里需要提高。

  这里是我们今天要展示的最后一页,也是对4.0的总结,怎样是工业4.0的最佳实践。大的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只能方面的要素,另外是一些实实在在的基础工作。

  在智能要素里边,这几个概念来,我们用最基本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就是精益,如果你的流程不稳定,那么你不用想任何在这个基础上面的智能化,请你忘掉工业4.0。

  另外一块,当然就是高科技了。这种技术允许你的物料和产品,与你的机器之间进行对话。

  另一个很重要的就是产品的模块化,这个在实现智能工厂里面非常重要,因为智能工厂就是未来客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如果你的产品模块化做得不好,你就不能在短时间内对客户的需求作出一个回应。

  我们认为作为一个基础的因素来讲,在上面提到的三个之外,这个肯定是因为我们精益思想的原因,我们的领导力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可以花很多的钱,企业可以用很多的成本把上面三件事情都做好,在一个点上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是如果领导力不能保证这个系统持续向前运行的话,那么也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刚才我们提到了一些概念上的智能工厂的要素,右边这张图是一个关于如果你真的要做这样一件事情,明天就搞一个智能工厂,你要实实在在从哪些地方开始做起来,这些是我们在实施项目里面总结出来的几个模块,有包括要有智能工厂的一个概念的设计,要有产品的设计,要管理好你的供应链,使它能够按时按质把东西送到你那边,要重设你的控制系统,我们这边有八个模块,这是我们根据实际的经验总结出来的模块。

  有了这些以后,你可能有一个基础去做这件事情,你可能做一些样本的工厂或者生产线,但是也坦白讲,你想在中国实施智能工厂这件事情还是在一个非常初始的阶段,我们也在和我们的客户一起做这个事情。

  但是,无论如何,未来的前景是无限巨大的,如果大家回想一下这半小时的内容,想一想刚才提到的中国和德国各自的长处,如果我们能够把两边的长处结合起来,未来的合作一定会是非常成功的。

  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文章关键词: 中国制造2025德国工业4.0转型升级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李克强访法过60岁生日 晚宴菜单曝光
  • 体育中超-恒大7-0力帆 上港2-0申鑫
  • 娱乐张靓颖公开12年恋情:上台! CEO男友拥吻
  • 财经专家热议稳增长政策:大王还在手里呢
  • 科技暴风科技回A股始末:神话是这么创造的
  • 博客叶檀:股市连续下挫是谁的阴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高校“卖”毕业生:每位标价1千(图)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肖磊:救市不要再以缔造慢牛为目标
  • 官建益:我们应该怎样救市
  • 齐俊杰:强力救市后股民的正确姿势
  • 易宪容:救市总动员要把枪口对准做空
  • 张捷:彻底否定削杠政策是救市关键
  • 宋清辉:国家在市场危机时刻应救市
  • 姚树洁:这轮股市下跌最可怕的地方
  • 易宪容:为何政府救市政策失败?
  • 刘姝威:换一个角度看这次股灾
  • 谢百三:拯救中国股市何以这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