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昆亭:降低教育成本有利于长期可持续发展

2015年07月04日 16:51  新浪财经 微博 收藏本文     
上图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高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昆亭(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上图为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高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昆亭(图片来源:新浪财经 顾国爱 摄)

  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经济研究》杂志社、《经济学动态》杂志社、香港《经济导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于2015年7月4日在北京举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高级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陈昆亭出席并演讲。

  陈昆亭表示,降低教育的成本,对于长期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教育成本要降低,知识和劳动的附加值、技术化劳动的工资水平应该提高,大力提高老师、学者们、研究者们的工资水平有利于促进长期增长。

  以下为演讲实录:

  陈昆亭:非常感谢主办方,包括会务服务的同学们,你们的辛苦劳动为我们每年来参加这个会产生了依赖,这个会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福利,很好的满足感。这是我们非常感谢的。今天我在这里利用这个机会汇报我们最近的思考和研究。

  我从几个要点问题提出,包括最近观察和思考,还有一个理论方面的建设,最后再把理论结合我们的认识。

  问题的提出,我们觉得长期经济增长的理论,现在就是比较前沿的理论是内省增长,我这里就把这个放得比较长,刚才也讲到了短期和长期的问题,我觉得我的长期比你们讲到的所有的长期还长,是最长的。就是说从尽量长这样一个跨度的历史角度来看待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过程。所以新古典增长理论只是讲了一个阶段,就是这个增长的现象。那么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增长基本上是一个植入性的,快速的增长,这个增长就是使用作为内生增长,把技术和人力资本的这些要素内生化,模型理论内生这样的理论来解释现在的增长。这个现在的教课书上也都介绍了,关于这个内生增长有一个预测,预测什么呢?这个内生增长的理论这个平衡增长路径,说明什么呢,内生增长模型预测的均衡和新古典的模型增长的预测不行。新古典的这些都是内生均衡的点,新古典预测的不再是一个理论的状态,而是一个平衡增长的路径。这个内生增长也就是说基本上内生增长现在最前沿的理论,包括后来的一致增长理论也都是在建立的框架中。

  这个平衡增长的路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经济的最高的状况,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从原来的比较水平的状态,到后来比较快速的直径增长的状态认为这是一个未来所有的经济慢慢应该发展到的一种状况。这种状况就会持续的增长,这是内生增长,内生增长之后就没有更多的理论来预测。是不是说人类的经济发展到内生增长的状态以后会一直这样的持续的增长呢。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换过来问这样的问题,这个BGP的状态是稳定的马?是可持续的吗?这是我这里提出来地问题。

  实际上为什么提出这样的问题呢?因为有很多的事实,最近一二十年,十几年的经济发展,世界经济,包括发达经济,发展中经济和落后经济正在走的这样的一种新的趋势表明内生增长的趋势不稳定,观察思考,这个最早我们从60年代的观察,比较早的那个时候最初的新古典增长理论基本上那个时候有预测,那个时候基本上预测的像索罗模型,等等的模型基本上预测得比较稳定。但是那个时候60年代,卡尔多这样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观察,卡尔多观察一个最重要的点是什么?就是说资本产出比的资本回报率其实是常数,比较稳定,这是卡尔多事实里面的六条最主要的观察的结果。其中比如说一两条我们拿出来,比如说这几条就是。

  那么实际的,我们的理论是什么?新古典模型的理论,新古典包括预测结果,如果是稳定的话就意味着资本的回报率肯定是下降的,随着资本的增长,资本的边际回报率是下降的,观察的卡尔多的事实不是下降的,是比较稳定的,是常数差不多,这是一个矛盾,怎么样解释。于是在那个时候就产生了很多的对新古典理论这样一个疑问。这种背景下就产生了一种比如说在这个时候,60年代的那个时候已经产生了对新古典的一种否定的思潮。最初的这样一个内生增长的这样一种思想就开始产生了。到了90年代的时候又有了新观察,60年到90年代产生了新的观察,这个时候内生增长理论已经产生了,包括卢卡斯,Romer等等这些内生增长理论,他们基本上这个时间已经产生了内生增长里了。

  这个时候观察比较有代表性的,像邦罗这些人的观察,发现了一些问题,到90年代基本发现什么问题呢?这个时候在理论上基本上没有太大突破。我们说什么,观察到的事实和卡罗那个时候,有一些变化,但是没有本质上的重大变化,不像60年代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大的不同。那个时候有怀疑,有这个比如说是实际中的,现实中的,不是。这个时候,在90年代内生增长理论一处长没有太大的变化,我们到现在差不多又30年了,这个时候又有一些观察了。新的观察下,结果会是什么样的呢?到这个新的30年的时候,特别的值得思考的时候。这个时候一个是从理论上的角度,一个是对内升增长的这样的理论,我们应该产生一些开始有一些思考了。就恰如60年代的时候,卡尔多事实出现的时候,就新古典理论有所怀疑的那样。

  我们现在也不少学者开始思考这个问题了。开始怀疑内生增长的BGP的东西是稳定的吗?我们张平教授的团队他们上午的演讲我觉得特别好,他们也开始怀疑了。当然这个之前还有一个是牛人是史奴比老伯,2012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也是可持续性问题的研究。这里不展开了。

  我们看看事实,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的趋势,我们可以看到是不是这个趋势,是有走向一个新平衡的状态的这样一个趋势呢?是的?我们看这个里边是一个发达国家里边可能只有一两个还仍然保持着较好的仍然上升趋势。他算是BGP,没错。可是另外几个基本上都不再是,应该说有新的走平的趋势。

  再看发展中国家,我们同学总结的时候把日本放在这里了,那当然是第一个失误,日本应该放在第一张图里面,最上边的是日本,他也是走平了,下面发展国家也有很多,基本上仍然保持着比较上升的趋势,这里面其中有一部分也好长时间比较平了,增速不是很快,这就是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落后的国家中我们看到很多的国家还仍然在五千美元之下的这样的水平,就开始平了,有的已经平了很久了。基本上我们通过几个代表性的群的划分我们可以看到,发达国家有走平的态势,穷国还没有进入到BGP的这样一个趋势,就已经是未老先衰了,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比较平的趋势中了。我们这个时候,这个我想我们一个粗观察可以看到的,如果说这可能是最新的,应该思考的一些新的增长的趋势。

  我们看看中国的资本回报率的一图,我们可以看到,这个图有一点怪异,我们跟清华的做出来差不多,他们做的短,是2008年之前,我们做出了2008年之后的。我们发现中国的金融回报率呈现一个什么趋势,我们发现1990年前面的一段时间是30%左右是水平的,这个符合内生增长应该具备的特征,也符合,是一个事实。2008年之后又是一个平台,好像下了一个台阶,大概25%左右,这仍然是一个平的。

  最新的状况是又下来一个层次,2008年到现在好像又下一个台阶,新常态意味着什么?是不是说应该从现在保持在15%左右就算是新常态了呢。我们通过这样一个观察可以看到什么,我们是阶段性的内生增长,而总体是呈现一个下降。我们似乎是不再那么内生的增长,我们主题,我们想思考的问题,内生增长这个状态是不是稳定的,从观察来看不稳定,不光发达国家不稳定,穷国不稳定,发展中国家也不稳定。这就是说BGP,内生增长理论所预测的这种,这个平衡增长的路径是值得怀疑。我们也可以和同行们,也开始思考了。那么就是说现在我们提出的问题,这个阶段从60年到现在已经是两个30年过去了,这个新的时期,增长理论需要有新的思考。这我们观察的结果,刚才已经简单讲到了,我们需要增长的内生增长平衡增长势头等等的问题。

  基于这些观察和分析,我们也建立了一个模型,希望解释,我们和已经存在的研究不同的是什么?上午看到的团队做的很棒,很微观方面的从制度和人力资本的角度在思考,我觉得是很好的角度。一个是技术,一个是人力资本。当然我不知道你们的模型,仍然是总体基础上建立在内生增长的框架。那么我这里看到的,这段时间的文章,所有的思考都是建立内生增长的框架。

  我现在感觉,我觉得应该是跳出来,如果说我们要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一个长期增长的趋势问题,不能只建立在内生增长率方面,为什么?这个内生增长率把农业部门给没有了,只考虑了工业经济这样一个。我觉得这样不对,为什么?因为这个长期的经济增长的趋势过程,也正是农业经济工业化的过程,由农业人口向工业人口转移的过程,以及向后工业过程阶段人口下降的过程,就是这一阶段的划分,我们知道甘奥,他是一致增长理论方面的专家,他是分成三个阶段,一个是最初的农经时代的水平阶段,还有一个第二个阶段,有一个起飞的阶段,叫做工业革命的阶段。接着有一个阶段是后工业革命阶段,正好是这三个阶段。我这里挂一个和他不一样,我这里大概有四个阶段,我下面有讲到。模型上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详细的介绍。

  基本的介绍会得到一些模型理论方面的结论,重点讲这个模型阶段的分析,比如说T0-T1是马尔萨斯的阶段,T1-T2是初期的工业化阶段,T2-T3是后工业革命阶段,问题来了,说的是T0-T1的阶段是自然转轨的过程,也就是说内生增长理论一直致力于研究的,很多研究解释了从T0-T1-T2这样一个准备的过程,包括拐点,这样的理论非常多,第二到第三个阶段也有研究,这个部分的研究其实对应了从工业革命初期阶段到后工业革命阶段这样一个过程。这一部分的理论基本上存在的是一致增长的,我们可以去追诉,很多人在这个方面都有研究。

  我们说第一个到第二个,第二个到第三个阶段我们都有。问题是哪呢?第二个到第三个之后,怎么走。最新的增长发展的阶段怎么走?发达经济应该怎么走,发展中经济到这个时候应该怎么适应,落后的经济就是在新的发展的阶段是怎么样的。那么这个模型基本上强调了两个方面的重要因素。一个是技术,是一个重要增长的动力源,第二个是人口,这个对应着人力资本或者是技术型的波动,这个基本上我们的解释是说从我们的模型可以推论这样的结论。

  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这是一个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移的过程,也是一个农业劳动变成工业化劳动,到了这个阶段最主要,最重要的动力源是劳动的转移。当然这个过程我们会说有其他的动力源,比如说技术带来的,还有贸易等等,我们一般的规律来讲,这个阶段最主要的是什么,劳动力转移。

  第二个阶段到第三个的转移主要动力源对应于后工业革命阶段,通过我们的模型得到一个很好的解释,更好的研究。其实在这个阶段是人口下降,对应后工业基本所有的国家的人口都在下降。我们通常对人口下降这个时候很恐慌,现在的很多理论在认为,人口下降,我们会不会不能够支撑我们的发展等等,有很多人思考的,甚至是有人说我们计划生育赶快放开吧等等众多的思考,不对,不是这么回事,我们的理论在说人口下降正是这一阶段的增长源之一。这一阶段有很多的增长的动力机制,但是人口下降本身也是一个增长机制。听起来很不可思议是吧?我们的模型在这里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解释。

  这个阶段正是因为人口的下降所带来的人均占有资源的上升等等所带来的。这个政府正是西方发达国家所经历的后工业阶段能够保持持续维持在内生增长的路径。这是我们通过这个模型提出来的一个看法。当然您可以否定,也可以不同意,我们可以探讨。

  现在的问题是到了最后这个阶段,T3之后。这是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我们的问题最主要的会在这里,我们说内生增长可持续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刚才一直论证了内生增长是否是稳定的,实际看到不稳定,理论的模型也证明了不稳定,而且这个阶段有可能出现多种因素,它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希望找到,我们的模型理论能够证明有多种均衡的存在,确实有一定的条件下会有低均衡也会有高均衡,或者是双重均衡等等这个都有可能。高水平的均衡,比如说,这个L代表着人口最大的趋向是工业技术性劳动。L趋向如果是代表低成本的状况,趋向达到一种高增长的态势,这个不详细探讨了。

  对于我们国家的特征我们是说我们当前很可能是处于一个第二个阶段刚刚快要结束的时候,即将向第三个阶段转移的时候。那么光有我们国家的增长奇迹,这个地方我们在这里发现有一个很好的解释,为什么我们国家30年有这么高的增长,这是一个很多理论解释不了。

  我们在这里面有一个解释其实能解释,为什么?正常发达国家说走过的路程从第一个劳动转移到第二个人口下降这两种动力机制被集中在了一起。我们是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计划生育这样一个政策强行的在增长第一个阶段就把人口开始搞下来了,所以我们在这个三十年其实是有两种机制的。这两种机制叠加了,所以才有这么好的奇迹。所以我觉得这个可以解释中国的经验其实是叫做自动加手动合起来导致了这样一个结果。

  关键是在实现第三个阶段可持续增长我们需要,我们也有条件在这里,我们的条件在这里不展开了。根据我们所提出的条件要求是什么?降低教育的成本,发现决定长期可持续的这个条件里面非常重要的,教育的成本要降低,第二个是知识、劳动的附加值,技术化劳动的工资水平应该提高。大力提高老师、学者们、研究者们的工资水平是有利于促进长期增长的。这个不矛盾,不要错误理解。

  第三个是努力改善微观环境确保部门的配合,这里做一个理论的探讨,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财经会议

文章关键词: 第九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2015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李克强访法过60岁生日 晚宴菜单曝光
  • 体育小乔丹拒快船加盟小牛 隆多1000万签国王
  • 娱乐文章疑爆粗回应闹夜店:老子弄死你们!
  • 财经专家热议稳增长政策:大王还在手里呢
  • 科技iPhone 6S谍照再曝光:还是16GB起步
  • 博客叶檀:股市连续下挫是谁的阴谋?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男生写3千字文言文自荐名校 未达二本线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姚树洁:这轮股市下跌最可怕的地方
  • 齐俊杰:暂缓IPO还不如不说
  • 易宪容:为何政府救市政策失败?
  • 刘姝威:换一个角度看这次股灾
  • 谢百三:拯救中国股市何以这么难?
  • 朱宁:股市大跌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 刘姝威:不停止金融杠杆工具后果严重
  • 占豪:A股可能有恶意做空者
  • 叶檀:股市连续下挫是谁的阴谋?
  • 吴其伦:如抗震救灾般全力拯救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