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经济实验研究院、《经济研究》杂志社、《经济学动态》杂志社、香港《经济导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于2015年7月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经济增长理论研究室副主任袁富华出席并演讲。
袁富华表示,中国人力资本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等人力资本堵塞,且质量有待提高,高等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根据人类资本深化规律,现阶段人力资本的培育决定了未来一二十年里经济转型的成功与否,为转型成功,中国应该进行教育储备。
以下为演讲实录:
袁富华:刚才听到了各位老师和前辈的演讲,我觉得很多问题说得很精准到位。我们在很多问题上也是确实深有感触,我把我们课题组的思考,当然不太成熟,给大家做一下汇报。
这个题目是三个关键词,制度、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我们是围绕着这三个关键词,就是说对我们中国的十三五时期的增长路径给它进行思考。首先我们思考的重点,研究的重点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首先是我们2011年到2014年我们课题组围绕着中国经济减速的结构性因素,以及效率的非均衡问题进行了分析,分析的方法依然是我们非常传统的新古典增长框架。但是也就是因为这个新古典增长框架,在应用于中国抑制性问题分析的时候,我们遇到了很多的理论问题。所以说促使了我们进一步的进行思考,怎么样分析中国的问题。
于是,我们进行思考的是立足于经济促进理论,建立我们自己的分析框架,考察新卡尔多事实的作用,我们考虑是以人力资本增进和制度完善为手段,以促进创造和规模报酬为环节,寻求全要素生产率,TFP增进的路径,防止规模效率路径向租金抽取路径的退化,我们分析框架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创租效应,一个是抽租效应。这是我们的基础。
这个报告分为四个部分,一个是2015年经济状况和十三五的展望,另外是一般性的分析框架,作为案例我们作为一般理论框架的案例,对于中国的,对国际的人力资本结构模式进行一下比较。最后一部分是一个结论,首先我们看一下第一部分,经济增长的现状以及十三五的展望,首先就是说第一个小问题,就是说中国2015年的经济形势以及启示,总而言之,刚才讲了,我们认为2015年的一些事实和问题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就是说制度问题受到极大关注。2015年的事实包括以下方面,全面通货紧缩,也就是说PPI的下降,转变为GDP的平面指数的下降,地方债务的置换受到关注,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速度加快,资本化率提高与多层次股权市场的建立,跨区域经济布局的启动,这些可以归纳为三点,改革、开放、开发。
然后就是说2015年经济问题和措施的要点是什么?我们认为决策者已经意识到制度深层次改革的重要性,制度集聚信息等新卡尔多事实开始进入中国的政策视野。张教授也是表态说我们在中国进行一种新要素供给革命,就是这个意思。
下面我们看看第二个问题,十三五增长的预测,我们的预测目的是为了说明一个事,就是说除了制度性的因素之外,TMP的重要性在未来会越来越重要。首先我们看一下中国未来趋势的结合因素,三重结构性冲击,这个图就是说资本增长的倒U型趋势,去年也说过,劳动力增长的倒U型趋势,干中学效应逐步的衰减,导致了中国十三五时期的增长,另外还有提出了弹性的逆转问题,还有节能减排对于增长的负向冲击,还有工业品扩张的需求因素,还有国际市场再也无法容纳更多的工业品的制造。
根据这些条件我们认为十三五的增长会发生了以下的情况,首先是劳动力投入了可能变为负增长,资本的存量我们高估,我们认为达到了9.5%,资本存量增长已经很高了,再假设TFP的贡献在30%的时候,我们对十三五预测是6%,就勉强超过6%,我们分析的要点是什么,要点是十三五时期中国的TFP的贡献,如果说不能达到30%或者是40%,中国的经济减速的态势根本无法扭转,这是我们的一个第一部分的结论。
第二部分就是说我们的题目是中国可持续增长路径我们建立一个分析抑制性的租金理论的框架。首先我们继续看TFP的事实,第一个问题是效率增长的国际比较,即一般事实。还是说明TFP多重要,我们先看第一个小问题是TFP的国际水平的必然。红陷是代表了美国,这个蓝线是代表英国和德国的平均,这是代表日本,这是巴西,这是泰国。我们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个是与美国的TFP水平相比,英国和德国等老牌发达国家在上世纪70年代以后表现出与美国趋同。第二个是后发国家,像泰国、巴西等国家的TFP水平,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之后,与发达国家差距逐步扩大。目前他们大概为美国的三分之一。日本作为追赶成功的典型,失去的十年,失去的就是效率改进,因此我们有一个小结论,城市化结论,经济绩效主要体现为TFP。
我们看第二个小问题,我们继续看经济追赶国家的效率问题,其中这个图上列了两个,一个是红线是英国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黑色是东南亚四国的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这个表是拉美四国和东南亚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份额。我们得出以下的结论,是这十国的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TFP的变化正相关,TFP的份额普遍在20%-30%,是经济增长国家的普遍特征,全要素生产率偏低制约了劳动生产率的普遍的增长,这个是现在的发行国家普遍下降,我们讲一下这个表,这个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份额,拉美六国是在1970年之前的份额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是36%,80年代,90年代之后陷入了危机,甚至是为负。进入新世纪以来才逐渐的转到20%左右去,东南亚四国的状况和拉美六国平均就差不多。再看第三个小问题,中国的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的比较,我们结论是这样的从区域的TFP来看,全要素增长率最快的是东部,平均增长率是3%,东部TFP增长对经济的贡献最高,是20%左右。
处于第二位的是中部,他的TFP对增长的贡献是10%左右。西部是最差,TFP增长的速度是低于1%,TFP对增长的贡献是仅为7%,这个比较是我们想到了美国的一个非常,有一个研究,是美国在60年代的产业转移的时候,他转移的是劳动力,但是TFP份额,东部和西部都是差不多,我们中国现在TFP出了问题,在这个地方的差异太大。因此就是说我们看第一个小问题,区域发展前景的排序,与TFP正好对应,TFP高的地方,中部和东部的地区,发展前景就好。
我们再看第二个大问题,立足于刚才的TFP,我们再稍做一些理论性的思考。租金创造,租金抽取与TFP分析框架是怎么样建立的。
首先是概念解释,租金,租金的概念大家比较熟由于资源供给被固定或者是被控制而得到的长期收益。另外一个是租金创造效应,就是由于发明创造等动态因素创造的租金,这个在国际上也有不同的研究,非常精彩。创租效应导致了国际上的TFP,抽取租金效应是体制上的分割导致了抽租效应。
下面我们看一下在我们初步的租金理论分析框架中的过程。首先第一个是政府行为对租金的影响,以及向TFP的传导,经济追赶阶段,政府通常具有内升作用,这是在新型古典经济学上得到了认同。内升性政府的作用导致了纵向、横向的条块分割,这是抽租效应一个关键,内生性政府天然具有抽租效应,也包含了寻租的行为,以及轻资本的政府行为,内省性政府导致了经济内在的失衡,这种很难恢复,内容的内生性导致了抽租效应,导致了失衡,是不可恢复性的。我们再看服务业的主导地位的建立,服务业被容易被视为价值观念,国际安全的标志,因此成为比工业化时期更强干预的借口,政府这个时候更容易介入经济,导致抽租,政府行为需要重新定位,也就是说发挥制度的创造效应。这是我们对制度红利的机制解释。
我们看创租效应与新卡尔多事实的对景,我们认为新卡尔多事实的本身包含着租金因素,第一个是人力资本可以看作是一种租金,空间聚居,制度创意和信息都可以看成动态租金,从租金的角度来看,新卡尔多事实强调的是租金创造效应。这是立足于报酬递增机制强调租的生产性,这是说我们认为新卡尔多实施最伟大的地方,抑制性,报租递增,强调了新的古典性。这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我们再举一个案例,租金理论框架下的城市化的过程,租金创造效应导致空间的极具,静态的古典租金导致空间发散,创租效应意味着快速的城市化,抽租效应意味着城市化的衰退,这是我们根据国际经验利用租的理论的一个初步的案例。这个理论涵义是什么呢?不改变制度因素对于创租效应的阻碍,不可能收获城市化的收益,最多是贫困的城市化,拉美最为典型。
然后是应把城市化理解为创造租金的创租装置,这种机制在工业化阶段表现得不是那么突出。其实就是说上述分析给我们一个启示是人类资本和制度,效应成为关注的核心。因为这两个因素涉及到创租效应能否充分发挥。
我们第三个问题是在利用我们租金的思考重新利用资本。第一个是抽租效应,就是资金抽取效应下的经济过程,把人当成消费的,我们说人都是劳动力,相应的GDP我们是阿尔菲法,就是加投资和消费,也就是说经济有作为死劳动的投资,和作为劳动力的人的消费组成,这是传统解释,因此GDP就是这两个相加。
如果我们思维角度变了,我们把租金理解成生产性,创租效应,创租效应下的经济过程把人当成具有未来潜力的一种活劳动,这是马克思的非常经典的说法,消费不是生存、享乐意义上的目的,而是为了创造,这是马歇尔所谓的与活动相联系的需求,我们认为对我们的可以作为我们的补助,这非常精彩。相应的GDP,我们进行转变,GDP就是K+H,C是广义的人力资本,包括了教育成本,更是代表了教育构成,对未来创租效应的预期。因此进行了重新解释,意味着不同经济过程的态度,决定了TFP的定位,如果注重H,这是一种内生性政府的断视行为,这方面国内学者已经做了分析,如果看H表示了未来国际是过于未来,增加消费目的是增加人力资本和效率,我们去年的思考在这里基本上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释。
我们看一下第三个问题,租金与生产过程我们进行了总结,首先这个图,这个是创租效应导致的宏观波动,如果把租看成是生产性的活动,会呈现出这样的一种蓝线的形式,如果把创租效应导致了TFP的下滑,这是什么意思呢?首先看一下创租效应的结果,暂时性的租金创造的动态变化,可以导致了波动,但是这种波动是可回复的,导致了可回复的经济波动。创租效应是什么意思?因为结构性的租金控制,导致了经济出现TFP,系统性下滑,经济开始失血,这里面包含了制度涵义是什么呢,作为租金创造的制度规范,我们把制度定义为租金创造的效益规范。再看抽租效应下政府干预的具体事实,纵向水平上国有经济如果依然保持着信贷、技术配制的绝对优势,相对而言,市场竞争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本深化水平较低,就会形成垄断部门对竞争性部门的租金抽取。横向水平上科教文卫,商业管理等非生产性部门的扩张和人力资本的急剧,如果不能给生产部门提供足够的效益补偿,非生产部门的扩张会对导致对生产部门的租金收取,增长策略的核心依然是用于传统工业化阶段的技术性理论,或者是说主要的把增长的本质看成物质资本积累而非其他,而没有转向更为综合的路径综合依赖治理和综合治理,这是目前的中国的现状。
我们看一个案例,一个比较大的案例,经济追赶过程中人力资本结构的演变。我们作为一篇论文已经发表了,我们的观点是什么?就是追赶成功的国家,随着工业化过程推进和人均的GDP提高,经济发生了由低层次人力资本向高层次人力资本的梯度升级,这是一个共识,高层次人力资本存在着跃迁现象,一般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高等教育与高劳动生产率的循环累计,这是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面临人类资本的临界现象,经济被低成本的人类资本充斥,导致效率资本提升放缓,第四是中国人力资本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中等人力资本堵塞,且质量有待提高,高等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根据人类资本深化规律,现阶段人力资本的培育决定了未来一二十年里经济转型的成功与否,为降低转型的成功与否,中国应该进行教育储备。
人力资本演化模式,经济追赶国家的人力资本呈现出三种演化模式,一种是以日本和韩国为代表的模式,高等教育比重达,中等人力资本向高等教育的梯度升级较为迅速,非常快,15年,各层次教育质量提高与数量的普及同步,这是很重要的特点,中国不同步,很多。第二个是中国模式,特征是大规模的工业化,基本的处于第二级人力资本的主导之下,中等教育占人力资本分布的比重大,70%。第三种模式是拉美国家的模式,特征是初级教育劳动力的比重大,中等教育的劳动力比重过低,这是一个,这个图是三种演化模式的示意图,这是什么,这是二级人力资本,是中等教育的演化图,中国到了70%的时候,还没有往下拐,韩国和日本70的时候就拐下去的,拉美国家比较低,就不说了。
再看看追赶成功国家人力资本梯度升级的跃迁现象。追赶成功国家大学教育的年限的普及一般是15-20年的时间,15年跃迁现象为未来15年产业结构进行教育储备,这是人力资本升级的经验统计规律,发展中国家的人力资本下降的问题,就是说初级教育和资本教育相继发生的倒U型的变化中,中国人力资本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的拐点,迟迟不能出现,以至于经济被大量的中低层次人力资本充斥,无法实现向第三级人力资本主导增长路径的跃迁。临界下降的克服才能意味着人力资本的质的变化和转型的成功,因此我们离转型还是比较远。
总之是什么意思?结论是人力资本结构低级化,蕴含着抽租效应。
最后一部分简要说一“十三五”的时期增长路径,首先是完善分配机制,全面建设小康,出租分配体制的完善,以改革促进创新转型,逐步定位两只手,防止规模效益模式向租金抽取模式的退化,注重人力资本的积累,另外是发挥空间集聚的效应,另外是放外部冲击,主要是政策的问题,我们结论是以TFP增进为核心,以制度改革和人力资本提高为支点,是中国未来增长的唯一选择,谢谢。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文章关键词: 第九届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2015中国经济增长与周期论坛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