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2015中国未来经济论坛”于6月25日在北京召开。新华社副社长于绍良出席并演讲。
于绍良称,新一轮的全球竞争肯定会更为激烈,中国要想成功实现经济转型,要想掌握全球经济发展的话语权,必须不断改革、持续创新。
以下为演讲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来到新华社,参加由新华社《财经国家周刊》、瞭望智库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共同举办的“2015中国未来经济论坛”,我谨代表新华社,向前来参加中国未来经济论坛的领导、嘉宾和朋友们,致以最真诚的欢迎。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的筹划之年,“经济新常态”已经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经济发展的基本描述,中央对此作出了精准判断和战略部署,而一系列的措施背后,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和国务院一系列的顶层设计和改革推进。
可以显见的是,面对全球新的发展格局,中国高度重视未来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具体路径设计。从2015年前五个月的数据看,中国经济已呈企稳态势,虽然这并不意味着经济转型的阵痛期已过,产业升级、就业依然面临较大压力,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依然会给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严重挑战。观察当前的经济,仅仅从增速上看,好像是近年最“慢”的时期,但从未来发展质量和空间上看,则恰恰是布局最好的时期。
在中国未来经济的图谱中,互联网经济、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新的领域将成为高端竞争的主流,也是中国企业抢占全球产业链制高点的必争之地。新一轮的全球竞争肯定会更为激烈,中国要想成功实现经济转型,要想掌握全球经济发展的话语权,必须不断改革、持续创新。
改革和创新是中国未来经济的依靠。改革为创新松绑,创新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模式为改革开辟新境界,中国历史上没有哪个时代的创新力量如现在这样强大,新的力量必然带新的改变,改革与创新的融合必将开创中国经济的长期“牛市”。
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2015年是十三五的谋局之年,也是国家力促创新融合的重要节点。融合的时代要讲好中国故事,更要制定好未来发展规划。我们今天在这里正是要为“中国未来经济”进行一场头脑风暴,探寻未来中国路径。
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从诞生起就肩负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如今新华社发挥着喉舌、耳目、智库和信息总汇作用,为国家大政方针和经济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财经国家周刊》和瞭望智库正在致力于打造“媒体型智库+智库型媒体”,这次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合作,共同打造中国未来经济论坛,期待这次论坛能以“未来经济”为关键词,向包括海内外政府管理部门负责人、企业高层管理者、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在内的目标读者,展示中国未来经济脉动的深度解析,也期待大家在本次论坛上共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最后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祝愿各位嘉宾,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