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讯 “中国新兴产业发展论坛”作为科博会的重要活动于2015年5月13日在北京召开。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伯旭出席并演讲。张伯旭表示,北京企业到津冀两地的投资已达到千亿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产业的疏解力度,对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指标,一定要大力压减,进而突出首都核心功能。
张伯旭表示,有些同志可能会认为,调整疏解就是退,就是不讲发展了,我觉得这种观点又是偏颇,不全面。我们要更加辩证地看待疏解和发展的关系,就当前北京发展阶段而言,疏解是必经之路和唯一选择。
以下为演讲实录:
张伯旭: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这个会议,与各位共同探讨我国新兴产业发展的问题。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首都城市发展进入新时期的大背景下,探讨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对北京乃至京津冀三地的意义尤为重大,在此我预祝本次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众所周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一项重大的战略,规划纲要已经经过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近期将正式下发,这个规划对京津冀三地发展定位和方向做了明确的描述。我们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个规划,我认为有两个的方面工作要同时搞好:
一是坚定不移的疏解首都功能,最大限度优化提升四个中心核心功能,下决心治理大城市病,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二是在构建经济协同创新共同体的货运搬途中,北京要主动发挥首都科技创新优势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三地产业整体升级,打造京津冀新的经济增长体。
结合这些大背景,我想在这里跟大家做个交流。同时就如何依靠创新驱动和环境提升,引领京津冀产业整体升级,谈谈我的看法和大家做一个探讨。
首先是关于疏解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舍和得的关系。当前疏解分流的功能是北京的首要任务,也是京津冀现在发展核心需求。北京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去年出台了《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以及《污染行业和生产工艺淘汰目录》,过去的两年北京就地关停退出了七百多家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注销了一千多家小型低端企业,同时往天津、河北转移布局了一大批工业项目。包括现在四工厂,北京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还有(采非店),一批企业到(采非店)。北京企业到津冀两地的投资已达到千亿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产业的疏解力度,对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产业,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指标,一定要大力压减,进而突出首都核心功能。有些同志可能会认为,调整疏解就是退,就是不讲发展了,我觉得这种观点又是偏颇,不全面。我们要更加辩证地看待疏解和发展的关系,就当前北京发展阶段而言,疏解是必经之路和唯一选择。传统的发展模式在北京已经走到尽头。而且对发展首都的核心功能也起到了阻碍功能。疏解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更高层次的发展。主动瘦身是为了更好健体,所以我们放弃大而全,构建高精尖。也就是像总书记说的去掉白菜帮,留下白菜心。我们通过疏解改变过去发展层次不够高,发展布局比较散的状况,腾出更多的空间和资源,通过更加科学合理的布局调整和结构升级,来实现更加绿色、更加科学、更可持续的发展。
关于如何疏解,去年我们已经提出“五个一批”的总体安排和“梯度布局”的基本构想。当然这也不是说一说发展,就一定是扩张。我们想是通过发展支撑四个中心定位的高端产业,从资源方面来说要进一步缩减从占地、用水、对环境影响方面要大大地压缩指标。而在发展质量和水平上要进一步提高。主要是替代、升级,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发展。通过比如说智能制造等先进生产方式,用更少的资源能源消耗创造更多的价值,同时实现产业人口数量的降低和人口结构的提升。此外新世纪产业发展我们认为也不是简单的企业搬迁和生产力平移,而是通过创新、通过引入发展高端的增量,在企业层面实现本地转型和异地升级。在三地区域层面实现高端产业集群壮大,和能体提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群和经济增长级。而产业整体升级的过程可能需要五到八年,甚至更长时间,也不是一蹴而就。希望产业界的朋友们能够更加全面、客观认识这个问题,我们一道促进或者推动京津冀的全面发展。
其次是关于产业发展的方向问题,也可以说是产业发展的基因再造问题。首都是全国科技创新的重要源头,在构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中担负重要使命,北京要通过自身结构调整,在更高水平上辐射、带动京津冀产业一体化发展。习近平动书记去年2月26日视察北京时,已经对北京的经济发展指出了明确方向,就是北京应该构建高精尖的经济结构,毫无疑问发展高端产业是构建高精尖的突破口,我们通过调研已经起草了发展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及产品目录等文件,明确了基本发展方向和路径,并且进行了比较科学的布局和引导。我们认为北京高精尖产业应该是面向京津冀高端产业集群的先锋产业,是主导科技革命的未来产业,是具有价值高端化、技术自主化、体量倾斜化、生产清洁化特征,能够支撑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的标志性产业。
如何打造面向京津冀的高精尖产业,我们初步考虑是充分依托拥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的四新企业,重点发展创新前沿产品,关键核心产品,基层服务产品,设计创业产品和民优民生产品五大类产品。在集成电路、信息安全、4G移动通信、大数据与物联网、智能制造装备、新一代健康诊疗、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实施八大专项工程,这些都是我们重点要发展的,而且是这个领域里边的高端。
对京津冀而言,就是要以打造高端产业集群为抓手,整体提升三地经济发展质量,逐步构建起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如何实现京津冀产业整体升级,最重要就是依靠创新驱动,这里既包括了科技创新,也包括观念创新和管理创新,特别是倡导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营造支持创新的良好氛围,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当前科技创新的重点是技术创新,一定要充分发挥中关村示范区技术原创优势,主动推动更多的创新成果在京津冀范围内实现产业化,鼓励引导在京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力度,开发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并逐步向天津、河北进行布局。
二是要利用好首都开放成本高的优势,以更加开放的心态。通过国际并购、技术合作等方式,实现技术的引进吸收再创新,力争在信息安全、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三是北京要承担起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的重要职责。由国家相关部委和天津河北两地政府一道,通过大力度的改革,重点围绕科学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管理服务创新,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努力打造政、产、学、研、界、企一体化创新链条,大力营造适合创新创业的整体环境。我们考虑要推动组建大数据可穿戴设备,健康医疗,工业机器人、通用航空等产业联盟。推出一系列专业技术和重大专项转化成果平台,通过补量、强量等举措,以重大项目和龙头企业为牵引,再造高端产业发展基因。
第三是关于产业环境的提升问题,或者叫产业环境的再造。搞产业的核心就是搞环境,这是我们实践中的体验、体会。必须要把产业发展环境再造成为促进京津冀产业整体升级的重要着力点。在发挥市场配制资源决定性作用前提下,政府既不能越俎代庖,更不能无所作为,而是要提高让创新创业种子能够发芽成长的阳光、空气、土壤和水,促进市场要素在三地加速流动,提升区域经济活力。当前京津冀三地经济发展环境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整体优化提升,特别是在产业政策、人才吸引、产业园区建设,以及产业要素配制等方面必须加强。下一步三地要携手推进产业环境再造。
一是在中央政策支持下探索跨区域、法规、政策、规划一体化,减少政策落差,实施统一监管,打破行政管理的区域、攀比,整体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是要着力引进和培养一批世界水平的创新创业团队,发展壮大创新型技术人才队伍,配套专设一流的生产服务设施,特别是在医疗保障、子女就学、交通出行等方面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
三是按照产成融合的模式,高标准共建产业示范园区,支持中关村和亦庄开发区在河北和天津建设分园,坚持建设标准不降低,准入门槛不降低,管理水平不降低的原则,有序引导企业外迁扩能,适当延伸政策覆盖面。
四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和技术交易、服务市场,使创新成果得到应有尊重和保护,同时实现其最大价值。
五加快构建产业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导各类投资和金融机构,集合使用多种股权投资、并购重组、融资租赁等金融工具,大力引进民间投资,参与到重点产业建设中来。
以上是我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发展高精尖产业的一些初步思考,不妥之处还请专家朋友们指正。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财经会议》报道你看不见的会场实况,传播会议精华内容,会议直播提前预告,不定期送出免费超值会议门票。官方微博:财经会议,微信号:caijinghy。扫码更方便。
文章关键词: 科博会科博会2015中国新兴产业发展论坛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